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811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上盖,所述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的上端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旋钮,所述测试装置的上端靠近前侧边缘处设置有两组检测接触头,两组所述检测接触头的上方均安装有防脱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当电缆收到外界因素拉扯的时候,通过防脱机构的定位作用,导致电缆不易于与检测接触头之间发生连接断开的情况,比较实用,使得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更加稳定。的过程中更加稳定。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检测
,特别涉及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仿真电缆模型中反射波峰的极性进行判断,并与实际仿真设置情况进行对比,查验极性判断结果是否正确的时候需要用到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
[0003]传统的反射波的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有一些缺点,在进行测试的时候,需要将电缆的电缆芯对接在测试装置的上端的检测接触头处,但是在测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电缆受到触碰,导致电缆与检测接触头之间松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包括放置箱,所述放置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上盖,所述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的上端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旋钮,所述测试装置的上端靠近前侧边缘处设置有两组检测接触头,两组所述检测接触头的上方均安装有防脱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的上端检测接触头的外侧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架的内侧靠近检测接触头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与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现矩形阵列排布的六组收缩杆,所述收缩杆的材料为橡胶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收缩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圆台筒,所述圆台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由滑槽延伸至固定架的外部,且所述滑动杆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两端靠近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所述固定架的两端靠近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
[0011]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块、滑动杆、下固定块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与上固定块、下固定块为转动连接关系,所述丝杆与滑动杆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所述手轮的下端于丝杆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固定安装在另外一组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之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将电缆由圆台筒贯穿经过收缩杆、固定环,将电缆的内芯对接在检测接触头的内部,为了使得电缆的与检测接触头之间的对接比较稳定,此时通过摇动手轮,通过手轮转动可以使得上固定块与下固定块之间的丝杆转动的目的,由于丝杆与滑动杆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所以在丝杆转动的时候可以使得滑动杆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下移,从而达到带动
圆台筒下移的目的,由于圆台筒为圆台状的空心结构,在圆台筒下移的时候可以挤压圆台筒内侧的收缩杆,从而达到使得六组收缩杆收紧的目的,通过收缩杆收紧可以将贯穿在收缩杆之中的电缆夹紧,从而达到使得电缆进一步固定的目的,当电缆收到外界因素拉扯的时候,通过防脱机构的定位作用,导致电缆不易于与检测接触头之间发生连接断开的情况,比较实用,使得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的防脱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的防脱机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放置箱;2、上盖;3、测试装置;4、旋钮;5、检测接触头;6、防脱机构;61、固定架;62、滑槽;63、固定环;64、收缩杆;65、连接块;66、圆台筒;67、滑动杆;68、上固定块;69、下固定块;610、丝杆;611、手轮;612、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包括放置箱1,放置箱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上盖2,放置箱1的内部设置有测试装置3,测试装置3的上端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旋钮4,测试装置3的上端靠近前侧边缘处设置有两组检测接触头5,两组检测接触头5的上方均安装有防脱机构6。
[0021]防脱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3的上端检测接触头5的外侧的固定架61,固定架61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62,固定架61的内侧靠近检测接触头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固定环63,固定环6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5,且连接块65与固定架61之间固定连接,固定环6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现矩形阵列排布的六组收缩杆64,收缩杆64的材料为橡胶材质,收缩杆64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圆台筒66,圆台筒6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7,滑动杆67由滑槽62延伸至固定架61的外部,且滑动杆67与滑槽62之间滑动连接。
[0022]圆台筒66下移的时候,由于圆台筒66为圆台状的空心结构,在圆台筒66下移的时候可以挤压圆台筒66内侧的收缩杆64,从而达到使得六组收缩杆64收紧的目的,通过收缩杆64收紧可以将贯穿在收缩杆64之中的电缆夹紧,从而达到使得电缆进一步固定的目的,当电缆收到外界因素拉扯的时候,通过防脱机构6的定位作用,导致电缆不易于与检测接触头5之间发生连接断开的情况。
[0023]固定架61的两端靠近上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上固定块68,固定架61的两端靠近下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下固定块69,上固定块68、滑动杆67、下固定块69之间贯穿设置有丝杆610,
丝杆610与上固定块68、下固定块69为转动连接关系,丝杆610与滑动杆67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手轮611的下端于丝杆610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滑杆612固定安装在另外一组上固定块68与下固定块69之间。
[0024]为了使得电缆的与检测接触头5之间的对接比较稳定,此时通过摇动手轮611,通过手轮611转动可以使得上固定块68与下固定块69之间的丝杆610转动的目的,由于丝杆610与滑动杆67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所以在丝杆610转动的时候可以使得滑动杆67在滑槽62的内部滑动下移。
[0025]工作原理:
[0026]使用的时候,通过将电缆由圆台筒66贯穿经过收缩杆64、固定环63,将电缆的内芯对接在检测接触头5的内部,为了使得电缆的与检测接触头5之间的对接比较稳定,此时通过摇动手轮611,通过手轮611转动可以使得上固定块68与下固定块69之间的丝杆610转动的目的,由于丝杆610与滑动杆67之间为螺纹连接关系,所以在丝杆610转动的时候可以使得滑动杆67在滑槽62的内部滑动下移,从而达到带动圆台筒66下移的目的,由于圆台筒66为圆台状的空心结构,在圆台筒66下移的时候可以挤压圆台筒66内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包括放置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箱(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上盖(2),所述放置箱(1)的内部设置有测试装置(3),所述测试装置(3)的上端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旋钮(4),所述测试装置(3)的上端靠近前侧边缘处设置有两组检测接触头(5),两组所述检测接触头(5)的上方均安装有防脱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在测试装置(3)的上端检测接触头(5)的外侧的固定架(61),所述固定架(61)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62),所述固定架(61)的内侧靠近检测接触头(5)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固定环(63),所述固定环(6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5),且所述连接块(65)与固定架(61)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反射波的海底电缆极性判断仿真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6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现矩形阵列排布的六组收缩杆(64),所述收缩杆(64)的材料为橡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凯孟鹏飞李蓉龚薇李原朱光亚曹晓燕冉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