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90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通过纵向调节杆布置有上下可调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摇臂调节杆和所述基座上的活动套筒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安装面的左侧依次布置有穿刺针、光纤内镜以及图像传感器,所述安装面的右侧布置有显示器,且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让操作者在直视下观察穿刺针前方的组织结构,引导穿刺针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穿刺方向偏差导致穿刺失败,通过在穿刺针针体上套设有限位机构,保证了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下落速度和稳定性稳定可控,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精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腰椎穿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鞘内注射治疗、硬膜外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麻醉等临床诊疗工作中,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操作也较为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目前,腰椎穿刺技术通常都是盲穿,依靠的是医生累计的经验来操作,而新手很容易操作失误,影响手术进度,对手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成功率与操作者熟练程度、穿刺部位组织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存在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光纤内镜的指引下穿刺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损伤,但在实际操作中,穿刺针的下落速度和稳定性无法进行控制,导致穿刺针的穿刺深度难以控制,穿刺精度较低,因此,亟需设计一可视腰椎穿刺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可视腰椎穿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在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下落速度和稳定性无法控制,导致穿刺精度差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通过纵向调节杆布置有上下可调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通过摇臂调节杆和所述基座上的活动套筒活动连接,用以调节所述固定座安装面的伸出位置;
[0006]所述固定座安装面的左侧依次布置有穿刺针、光纤内镜以及图像传感器,所述安装面的右侧布置有显示器,且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电性连接;
[0007]所述固定座上端面的左侧位置与所述穿刺针上套设有用于针体穿刺的限位机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环形固定架,所述环形固定架的外表面布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所述环形固定架内布置有一限位环套,所述限位环套与所述环形固定架支架布置有至少四个腔室,所述腔室与所述限位环套之间活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布置的限位弹性杆,所述限位弹性杆包括与所述腔室内壁搭接的阻尼球,所述阻尼球依次通过弹簧和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夹持侧通过弹性架活动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夹持面粘接有医用棉布。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四个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夹持板夹持面分别两两相对布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限位环套相对所述穿刺针针体的一侧布置有电热片。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限位环套中间部分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穿过的环形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外置光源,且所述外置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所述穿刺针的穿刺方向平行。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光纤内镜的图像采集镜头插接于所述穿刺针针体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让操作者在直视下观察穿刺针前方的组织结构,引导穿刺针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穿刺方向偏差导致穿刺失败,也能避免损伤邻近组织结构,在组织分辨能力及穿刺成功率方面确实具有显著优势,即使在穿刺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也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
[0017]2)本技术通过在穿刺针针体上套设有限位机构,保证了穿刺过程中穿刺针下落速度和稳定性稳定可控,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精度,整个装置使用较为灵活,且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行业内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纤维环套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基座;2、显示器;3、图像传感器;4、外置光源;5、光纤内镜;6、限位机构;7、穿刺针;11、活动套筒;12、纵向调节杆;13、摇臂调节杆;14、固定座;61、防滑橡胶层;62、腔室;63、限位环套; 64、电热片;65、夹持机构;66、弹簧;67、阻尼球;631、环形槽;651、固定板;652、弹性架;653、夹持板;654、医用棉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通过纵向调节杆12布置有上下可调的固定座14,固定座14上通过摇臂调节杆13和基座1上的活动套筒11活动连接,用以调节固定座14安装面的伸出位置,通过纵向调节杆12和摇臂调节杆13的配合使用,可使穿刺平台的高度和穿刺位置可调,给穿刺工作带来便利;
[0026]固定座14安装面的左侧依次布置有穿刺针7、光纤内镜5以及图像传感器3,安装面的右侧布置有显示器2,且显示器2与图像传感器3电性连接;
[0027]固定座14上端面的左侧位置与穿刺针7上套设有用于针体穿刺的限位机构6,通过限位机构6对针体的限位作用,可以保证针体在穿刺过程中平稳和速度可控,提高穿刺手术的成功率,为病患减轻病痛;
[0028]具体的,如图2所示,限位机构6包括环形固定架,环形固定架的外表面布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61,防滑橡胶层61的布置是增大转动时的摩擦力,便于使用,环形固定架内布置有一限位环套63,限位环套63与环形固定架支架布置有至少四个腔室62,腔室62与限位环套63之间活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布置的限位弹性杆,限位弹性杆包括与腔室62内壁搭接的阻尼球 67,阻尼球67为外表面粗糙布置的钢球,阻尼球67依次通过弹簧66和连接杆固定连接有夹持机构65,穿刺针7于体表定位点刺破皮肤至皮下,拔出针芯,将光纤内镜5插入穿刺针7中;将穿刺针7连同光纤内镜5一同向椎管腔方向穿刺,根据光纤内镜5实时传输的图像,分辨针尖所处位置,引导穿刺针完成腰椎穿刺,在这过程中,根据显示器观察到的穿刺针7的针头所处的位置,转动防滑橡胶层61,使阻尼球67在腔室62的内壁滑动,在弹簧66弹力的作用下,夹持机构65对穿刺针7起到了稳固,夹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精度。
[0029]提高腔室62和阻尼球67的配合滑动,从而由于弹性作用带动夹持机构65对穿刺针7的针体进行松紧度不同的夹持。
[0030]具体的,如图4所示,夹持机构65包括固定板651,固定板651的夹持侧通过弹性架652活动连接有夹持板653,夹持板653的夹持面粘接有医用棉布654,当需要夹紧针体时,夹持板653相对移动,医用棉布654的布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通过纵向调节杆(12)布置有上下可调的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上通过摇臂调节杆(13)和所述基座(1)上的活动套筒(11)活动连接,用以调节所述固定座(14)安装面的伸出位置;所述固定座(14)安装面的左侧依次布置有穿刺针(7)、光纤内镜(5)以及图像传感器(3),所述安装面的右侧布置有显示器(2),且所述显示器(2)与所述图像传感器(3)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座(14)上端面的左侧位置与所述穿刺针(7)上套设有用于针体穿刺的限位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腰椎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环形固定架,所述环形固定架的外表面布置有一圈防滑橡胶层(61),所述环形固定架内布置有一限位环套(63),所述限位环套(63)与所述环形固定架支架布置有至少四个腔室(62),所述腔室(62)与所述限位环套(63)之间活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布置的限位弹性杆,所述限位弹性杆包括与所述腔室(62)内壁搭接的阻尼球(67),所述阻尼球(67)依次通过弹簧(6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