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42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6
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包括窑砖墙体、构造柱、外墙防水涂料和内墙防水涂料;窑砖墙体沿纵向间隔设置;构造柱设在相邻窑砖墙体间;窑砖墙体包括窑砖墙体单元和背里砖;窑砖墙体单元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窑砖墙体单元包括外窑砖墙板、内窑砖墙板和防水砂浆层;外窑砖墙板和内窑砖墙板均由窑砖砌筑而成;背里砖设在相邻窑砖墙体单元之间;窑砖墙体中、靠近内外侧面位置处分别布置有拉结筋;每侧的拉结筋沿竖向间隔布置,且将对应一侧的窑砖墙板与构造柱拉结;外墙防水涂料设在窑砖墙体和构造柱的外侧面上;内墙防水涂料设在窑砖墙体和构造柱的内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古建筑中围护结构的防水水平远远不足的技术问题。不足的技术问题。不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老城内,传统的古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围护体系是完全分开的,所采用的防水手段也是大不相同,但是对于围护结构的防水水平远远不足,对于老城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不是将过去的历史全盘照抄,而是在尊重老城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打造出符合当代时代精神的城市特色。
[0003]由此,需要利用新技术手段对它原有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建立在保持老城建筑外部形象和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对老城内窑砖防水做法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要解决传统的古建筑中围护结构的防水水平远远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包括有窑砖墙体、构造柱、外墙防水涂料和内墙防水涂料;所述窑砖墙体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构造柱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之间,并且构造柱的内外侧面分别与窑砖墙体的内外侧面平齐;所述窑砖墙体包括有窑砖墙体单元和背里砖;所述窑砖墙体单元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窑砖墙体单元包括有外窑砖墙板、内窑砖墙板和设置在外窑砖墙板与内窑砖墙板之间的防水砂浆层;所述外窑砖墙板和内窑砖墙板均由窑砖砌筑而成;所述背里砖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单元之间,并且背里砖的外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的外侧面平齐,背里砖的内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的内侧面平齐;在窑砖墙体中、靠近内外侧面位置处分别布置有拉结筋,且两侧的拉结筋分别设置在外窑砖墙板和内窑砖墙板内;每侧的拉结筋沿竖向间隔布置,且将对应一侧的窑砖墙板与构造柱拉结;所述外墙防水涂料设置在窑砖墙体和构造柱的外侧面上;所述内墙防水涂料设置在窑砖墙体和构造柱的内侧面上。
[0007]优选的,所述外窑砖墙板及内窑砖墙板的厚度均为95mm;外窑砖墙板和内窑砖墙板内的每块窑砖的尺寸长
×

×
高为190mm
×
95mm
×
19mm。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砂浆层的厚度为95mm。
[0009]优选的,所述外墙防水涂料为丙烯酸,外墙防水涂料在清理后的外窑砖墙板和构造柱的外侧面上涂刷三遍。
[0010]优选的,所述内墙防水涂料为固化剂,内墙防水涂料在清理后的内窑砖墙板和构造柱的内侧面上涂刷两遍。
[0011]优选的,两侧的拉结筋对应设置;每侧的拉结筋中相邻的两根之间的间距为500mm,拉结筋一端伸入构造柱内,拉结筋的另一端连接于外窑砖墙板或者内窑砖墙板中。
[0012]优选的,当窑砖墙体结构的长度≥6m时,相邻构造柱之间的间距为2.5m~3m。
[0013]优选的,所述窑砖墙体的顶部设置有古建墙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采取窑砖砌筑与中部灌浆的夹心构造以及内外墙分别涂刷无色透明状防水涂料的做法,既增加了窑砖墙体的防水能力又维持了修缮前墙体的原貌,打造修旧如旧的施工风格。
[0016]2、本技术中两侧窑砖墙体上接古建墙头、下至室外地面,通过背里砖、沿竖向间隔设置的拉结筋以及构造柱,从而保证墙体整体性。
[0017]3、本技术中的施工工序简单,感官成型效果好,最大程度上还原古建窑砖墙体原貌,通过在两侧的窑砖墙板窑中间设置防水砂浆及两侧墙面涂刷的防水涂料形成的夹心形式使得窑砖墙体存在三层防水,从而保证了窑砖墙体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窑砖墙体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窑砖墙体结构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窑砖墙体结构的纵向切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外墙防水涂料、2-窑砖墙体、2.1-窑砖墙体单元、2.1.1-外窑砖墙板、2.1.2-内窑砖墙板、2.1.3-防水砂浆层、2.2-背里砖、2.3-拉结筋、3-古建墙头、4-构造柱、5-室外地面、6-内墙防水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3所示,这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包括有窑砖墙体2、构造柱4、外墙防水涂料1和内墙防水涂料6;所述窑砖墙体2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构造柱4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2之间,并且构造柱4的内外侧面分别与窑砖墙体2的内外侧面平齐;所述窑砖墙体2包括有窑砖墙体单元2.1和背里砖2.2;所述窑砖墙体单元2.1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窑砖墙体单元2.1包括有外窑砖墙板2.1.1、内窑砖墙板2.1.2和设置在外窑砖墙板2.1.1与内窑砖墙板2.1.2之间的防水砂浆层2.1.3;所述外窑砖墙板2.1.1和内窑砖墙板2.1.2均由窑砖砌筑而成;所述背里砖2.2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单元2.1之间,并且背里砖2.2的外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2.1的外侧面平齐,背里砖2.2的内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2.1的内侧面平齐;在窑砖墙体2中、靠近内外侧面位置处分别布置有拉结筋2.3,且两侧的拉结筋2.3分别设置在外窑砖墙板2.1.1和内窑砖墙板2.1.2内;每侧的拉结筋2.3沿竖向间隔布置,且将对应一侧的窑砖墙板与构造柱4拉结;所述外墙防水涂料1设置在窑砖墙体2和构造柱4的外侧面上;所述内墙防水涂料6设置在窑砖墙体2和构造柱4的内侧面上。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窑砖墙板2.1.1及内窑砖墙板2.1.2的厚度均为95mm;外窑砖墙板2.1.1和内窑砖墙板2.1.2内的每块窑砖的尺寸长
×

×
高为190mm
×
95mm
×
19mm。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砂浆层2.1.3的厚度为95mm。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墙防水涂料1为丙烯酸,外墙防水涂料1在清理后的外窑砖墙板2.1.1和构造柱4的外侧面上涂刷三遍。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墙防水涂料6为固化剂,内墙防水涂料6在清理后的内窑砖墙板2.1.2和构造柱4的内侧面上涂刷两遍。
[0028]本实施例中,两侧的拉结筋2.3对应设置;每侧的拉结筋2.3中相邻的两根之间的间距为500mm,拉结筋2.3一端伸入构造柱4内,拉结筋2.3的另一端连接于外窑砖墙板2.1.1或者内窑砖墙板2.1.2中。
[0029]本实施例中,当窑砖墙体结构的长度≥6m时,相邻构造柱4之间的间距为2.5m~3m。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窑砖墙体2的顶部设置有古建墙头3。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窑砖墙板2.1.1与内窑砖墙板2.1.2在高度不超过1m的范围内采用多顺一丁的组砌方式。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结筋2.3采用两根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窑砖墙体(2)、构造柱(4)、外墙防水涂料(1)和内墙防水涂料(6);所述窑砖墙体(2)沿纵向间隔设置;所述构造柱(4)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2)之间,并且构造柱(4)的内外侧面分别与窑砖墙体(2)的内外侧面平齐;所述窑砖墙体(2)包括有窑砖墙体单元(2.1)和背里砖(2.2);所述窑砖墙体单元(2.1)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每个窑砖墙体单元(2.1)包括有外窑砖墙板(2.1.1)、内窑砖墙板(2.1.2)和设置在外窑砖墙板(2.1.1)与内窑砖墙板(2.1.2)之间的防水砂浆层(2.1.3);所述外窑砖墙板(2.1.1)和内窑砖墙板(2.1.2)均由窑砖砌筑而成;所述背里砖(2.2)设置在相邻的窑砖墙体单元(2.1)之间,并且背里砖(2.2)的外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2.1)的外侧面平齐,背里砖(2.2)的内侧面与窑砖墙体单元(2.1)的内侧面平齐;在窑砖墙体(2)中、靠近内外侧面位置处分别布置有拉结筋(2.3),且两侧的拉结筋(2.3)分别设置在外窑砖墙板(2.1.1)和内窑砖墙板(2.1.2)内;每侧的拉结筋(2.3)沿竖向间隔布置,且将对应一侧的窑砖墙板与构造柱(4)拉结;所述外墙防水涂料(1)设置在窑砖墙体(2)和构造柱(4)的外侧面上;所述内墙防水涂料(6)设置在窑砖墙体(2)和构造柱(4)的内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承重与防水于一体的窑砖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窑砖墙板(2.1.1)及内窑砖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文慧徐凯凯董清崇李健男吕小龙彭礼君陈林璞马龙姜满华张景慧林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