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927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22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步骤1基层找平;步骤2排块和垒砖;步骤3放置纵向钢筋;步骤4预埋管道、沟槽和预埋件;步骤5放置水平拉结钢筋;步骤6墙端两侧封堵;步骤7拌浆、灌浆或灌芯筑混凝土;步骤8振捣;步骤9重复步骤5至步骤8直至完成为止。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整体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工业化部品;耐久性和防火性能高,节能减排;提高了建筑墙体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缩短工期,降低综合成本;环保、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体施工方法的改进,特别涉及一种除构件间连 接节点区域外,整体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工业化部品;耐久性和防 火性能高,节能减排;提高了建筑墙体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能保证施 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综合成本;环保、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的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发展装配 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 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 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 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0003][000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建筑材料革新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人 口的增加,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 根本上改变传统建筑材料大量占用耕地,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状况, 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形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兴 产业
[0005]传统的砌筑方式是采用灰浆砌筑施工工艺,所采用的砖块多为规 则的长方体;砌筑成的墙体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差;墙体存在的“裂缝、 渗漏”等问题;工期长,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构件间连接节点区域 外,整体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工业化部品;有效解决了当前建筑外 墙普遍存在的保温材料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差的问题,符合国家节能 减排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墙体整体刚度,有利于抗裂、抗震,能有 效解决墙体存在的“裂缝、渗漏”等问题,提高了建筑墙体的整体性 和安全性;能保证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综合成本,全面提升整 个墙体的综合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配套技术成熟,技术规范完善。 符合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促进建筑建材工业化产业 发展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 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组装式预制墙体施 工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 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
[0008]步骤1基层找平;在操作面上用1:2水泥砂浆座浆找平,在摆砖 之前,在找平层上覆盖隔离层;
[0009]步骤2排块和垒砖;根据设计图纸,在找平层上进行排块、垒砖。 模卡砌块上下皮应对孔、错缝搭接,个别情况下无法对孔灌筑时,可 错孔灌筑,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模卡砌块应肋面朝上(即正 砌),企口必须相互对准卡牢,内外面齐平,以400mm
×
200mm
×
150 mm模卡砌块为主并辅以配套块;
[0010]步骤3放置纵向钢筋;摆放竖向钢筋,钢筋的间距和位置按设计 图纸要求;
[0011]步骤4预埋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对设计图纸在墙体中预埋管道、 沟槽和预埋件等,利用水平和垂直槽孔预埋管道;
[0012]步骤5放置水平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0013]步骤6墙端两侧封堵;组装式预制墙灌浆之前,将墙体两端封堵, 防止浇筑灌浆料时,灌浆料从两端溢出;
[0014]步骤7拌浆、灌浆或灌芯筑混凝土;组装式预制墙灌注灌孔浆料 时,普通模卡砌体可每砌三至四层进行灌筑;保温模卡砌块必须一皮 一灌,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也不得采用石子、木榫等垫塞灰缝的操作 方法;灌筑时,要用专用插入式振动捧进行震捣密实,并有灌浆料泌 出砌体缝隙;如未发现有灌浆料泌出砌体缝隙,可用锤击法听其声音 分辨出其密实与否;
[0015]步骤8振捣;组装式预制墙灌筑时应先插入模卡砌块间的保温板 后,每皮灌浆一次,灌浆时应采用专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密度, 应防止保温板上浮;灌浆后应及时清理保温板上口残留的灌浆材料, 确保保温板上下连续,防止再次叠砌时产生冷热桥现象,影响保温效 果;
[0016]步骤9重复步骤5至步骤8直至完成为止。
[0017]优选的,所述模卡砌块摆砖时上下皮应对孔或错缝搭接;当无法 对孔时,错孔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 平缝中设拉结钢筋,拉结筋两端距离该垂直缝不得小于400mm, 竖向通缝不得超过二皮模卡砌块。
[0018]优选的,雨期施工时,保温模卡砌块砌体应停止施工,普通模卡 砌块砌施工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雨水浸入墙体;雨后继续施工时, 必须校核墙体的垂直度;灌孔浆料的稠度应视实际情况适当减小。
[0019]优选的,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或气温骤然 下降,均应及时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 于5℃时应解除冬期施工的措施。
[0020]优选的,所述模卡砌块包括:普通模卡砌块、保温模卡砌块、配 筋普通模卡砌块和配筋保温模卡砌块。
[0021]优选的,所述普通模卡砌块和保温模卡砌块的抗压强度等级分: MU5.0、MU7.5和MU10.0;配筋普通模卡砌块和配筋保温模卡砌块的 抗压强度等级分:MU10.0、MU15.0和MU20.0。
[0022]优选的,灌孔浆料强度等级应采用Mb10、Mb7.5和Mb5。
[0023]优选的,所述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b20;灌孔混凝土 坍落度应大于200mm,骨料最大颗粒不应大于16mm;模卡砌块砌体内 的构造柱、圈梁和水平系梁等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0024]优选的,所述模卡砌块孔内灌浆时,位于门窗洞口处可设置临时 支撑措施,防止模卡砌块移位。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 法,除构件间连接节点区域外,可整体在工厂预先制作完成的工业化部品; 组装式预制墙立足于自保温结构体系优点,并结合现行装配式预制工业化的要 求,实现了墙体和保温一体化,有效解决
了当前建筑外墙普遍存在的保温材料 的耐久性和防火性能差的问题,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政策;组装式预 制墙基于模卡砌块独特的卡口构造,改变了传统的砂浆砌筑工艺,通过工业化 生产,采用榫接,叠砌后用灌孔混凝土灌浆,墙体形成网状结构,提高墙体整 体刚度,有利于抗裂、抗震,能有效解决墙体存在的“裂缝、渗漏”等问题, 提高了建筑墙体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组装式预制墙体系克服了目前混凝土预制 构件成本高、建筑模板用量大等问题,同时能保证施工速度,缩短工期,降低 综合成本,全面提升整个墙体的综合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对贯彻我国资源利 用的可持续性、推动和提高我国建筑墙体材料向综合节能、节地方向发展具有 创新示范引领作用;组装式预制墙配套技术成熟,技术规范完善;符合国家倡 导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促进建筑建材工业化产业发展;组装式预制墙 的推广应用,有效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经济 社会发展与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步骤1基层找平;在操作面上用1:2水泥砂浆座浆找平,在摆砖之前,在找平层上覆盖隔离层;步骤2排块和垒砖;根据设计图纸,在找平层上进行排块、垒砖。模卡砌块上下皮应对孔、错缝搭接,个别情况下无法对孔灌筑时,可错孔灌筑,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模卡砌块应肋面朝上(即正砌),企口必须相互对准卡牢,内外面齐平,以400mm
×
200mm
×
150mm模卡砌块为主并辅以配套块;步骤3放置纵向钢筋;摆放竖向钢筋,钢筋的间距和位置按设计图纸要求;步骤4预埋管道、沟槽和预埋件;对设计图纸在墙体中预埋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利用水平和垂直槽孔预埋管道;步骤5放置水平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步骤6墙端两侧封堵;组装式预制墙灌浆之前,将墙体两端封堵,防止浇筑灌浆料时,灌浆料从两端溢出;步骤7拌浆、灌浆或灌芯筑混凝土;组装式预制墙灌注灌孔浆料时,普通模卡砌体可每砌三至四层进行灌筑;保温模卡砌块必须一皮一灌,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也不得采用石子、木榫等垫塞灰缝的操作方法;灌筑时,要用专用插入式振动捧进行震捣密实,并有灌浆料泌出砌体缝隙;如未发现有灌浆料泌出砌体缝隙,可用锤击法听其声音分辨出其密实与否;步骤8振捣;组装式预制墙灌筑时应先插入模卡砌块间的保温板后,每皮灌浆一次,灌浆时应采用专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密度,应防止保温板上浮;灌浆后应及时清理保温板上口残留的灌浆材料,确保保温板上下连续,防止再次叠砌时产生冷热桥现象,影响保温效果;步骤9重复步骤5至步骤8直至完成为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预制墙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卡砌块摆砖时上下皮应对孔或错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模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