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32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涉及车桥技术领域。该机械差速电驱桥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及反转传动机构。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减速器的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且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的第一行星架的输出扭矩。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减速器,且通过第二行星减速器输出扭矩。反转传动机构分别与第一行星减速器的第一齿圈和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且反转传动机构能够将第一齿圈输入的扭矩反向输出至第二行星减速器。该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其均具有成本较低,且可靠性较高的特点。且可靠性较高的特点。且可靠性较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其作用是承受汽车的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
[0003]现有电驱桥大多采用电子差速器,其可靠性较低,且成本较高,难以满足长时间可靠运行以及低成本的需求。
[0004]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差速电驱桥及车辆,其均具有成本较低,且可靠性较高的特点。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差速电驱桥,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及反转传动机构;
[0008]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的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的第一行星架的输出扭矩;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且通过所述第二行星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差速电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行星减速器(11)、第二电机(17)、第二行星减速器(12)及反转传动机构(15);所述第一电机(16)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的第一太阳轮(111)传动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的第一行星架(113)的输出扭矩;所述第二电机(17)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且通过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输出扭矩;所述反转传动机构(15)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1)的第一齿圈(114)和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传动连接,且所述反转传动机构(15)能够将所述第一齿圈(114)输入的扭矩反向输出至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差速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7)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的第二太阳轮(12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的第二行星架(123)用于输出扭矩;所述反转传动机构(15)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2)的第二齿圈(124)传动连接,以将所述第一齿圈(114)输入的扭矩反向输出至所述第二齿圈(124),或将所述第二齿圈(124)输入的扭矩反向输出至所述第一齿圈(1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差速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传动机构(15)包括第一齿轮(151)、第二齿轮(152)及第三齿轮(153);所述第一齿轮(151)与所述第三齿轮(153)外啮合,且与所述第一齿圈(114)外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52)与所述第二齿圈(124)外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53)与所述第二齿轮(152)传动连接,以将输入的扭矩反向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差速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传动机构(15)还包括第五齿轮(155)及第四齿轮(154),所述第五齿轮(155)与所述第三齿轮(153)外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54)与所述第二齿轮(152)外啮合,且所述第四齿轮(154)与所述第五齿轮(155)传动连接,从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53)和所述第二齿轮(152)。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高德安胡嘉臣李正鑫马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