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4689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硅和类石墨烯碳纳米片;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对纳米硅形成包覆;类石墨烯碳纳米片与纳米硅之间存在硅氧层。本申请硅碳复合材料为类石墨烯包覆纳米硅的二维分级纳米结构,将其作为负极材料,使得电极具有高导电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大电流下的良好的倍率性能。同时本申请还公开了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间相沥青在盐模板的辅助下裂解生成的高比表面积、高电导率的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实现了一锅法商业纳米硅颗粒表面包覆类石墨烯碳层,克服了沥青包覆纳米硅的分散效果差、表面包覆不均匀、易团聚、容量衰减快等问题。减快等问题。减快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和新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以其高电压、高比能量、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在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移动电话等设备中得到普遍应用。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的紧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应用以锂离子电池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相比于传统的石墨负极,硅基材料因为它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 Ah g-1
vs~370m Ah g-1
(传统石墨负极))、相对较低的嵌锂电位(<0.5V vs Li
+
/Li)和较高的地壳储量,被认为是最具商业价值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003]然而,硅基材料同时存在许多的内在缺陷包括:低Li扩散速率和电子电导率;硅的合金化反应过程产生巨大体积膨胀(300%),导致硅的粉碎,电化学接触不良,以及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SEI))的反复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硅和类石墨烯碳纳米片;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对所述纳米硅形成包覆;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与所述纳米硅之间存在硅氧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的直径为30~50nm;所述硅氧层的厚度为5
±
1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碳复合材料中,类石墨烯碳纳米片的含量为30wt%~70wt%。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001、得到含有卤化盐、纳米硅、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的混合前驱体;S002、对所述混合前驱体进行退火处理,得到所述硅碳复合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01中,所述卤化盐为碱金属卤盐、碱土金属卤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卤化盐为LiCl、KCl、CaCl2、NaCl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进一步优选地,以物质的摩尔百分比计,所述卤化盐选自LiCl-KCl、CaCl
2-NaCl、NaCl-KCl中的至少一种;其中LiCl与KCl的摩尔百分比为59%:41%;CaCl2与NaCl的摩尔百分比为55%:45%;NaCl与KCl的摩尔百分比为50%:5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前驱体为中间相沥青;优选地,所述中间相沥青为石油系中间相沥青;优选地,所述混合前驱体中还包括有机溶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骞温珍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