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86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分压电路、第一主开关管、第二主开关管、第三主开关管、第四主开关管、第五辅开关管、第六辅开关管、飞跨电容、续流电感、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一主变压器、第一辅变压器、辅助分压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的开通和零电压关断,减小了开关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关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关损耗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的直流输电在长远距离的电能传输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得高性能高输入的功率直流变换器在市场应用中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传统的全桥变换器实现零电流软开关技术的辅助电路相对复杂,且只能实现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同时还存在环流等情况,且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均为输入电压,因此丞需一种可以零电流开通、零电压关断且设计简单的直流变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该技术方案通过四个主开关管承受1/2的输入电压,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两个辅开关管MOSFET承受1/4的输入电压,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流的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显著降低了系统的开关损耗,同时采用的脉宽调制控制技术也有利于降低磁性元件的设计。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变压器型零电流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器包括:直流电源、输入分压电路、第一主开关管、第二主开关管、第三主开关管、第四主开关管、第五辅开关管、第六辅开关管、飞跨电容、续流电感、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一主变压器、第一辅变压器、辅助分压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所述输入分压电路并联在所述直流电源正负输出端;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第二主开关管、第三主开关管和第四主开关管依次同向串联后正向并联在直流电源正负输出端;所述第二主开关管与第三主开关管间的串联点A、所述续流电感和第一主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主变压器的异名端和输入分压电路中的串联点B连接;所述第一箝位二极管的阳极接于所述串联点B,阴极接于第一主开关管与第二主开关管间的串联点E;所述第二箝位二极管的阴极接于所述串联点B,阳极接于第三主开关管与第四主开关管间的串联点F;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同向串联,且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接于所述串联点E,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接于所述串联点F;所述飞跨电容的第一端连接与a点连接,所述飞跨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与b点连接;所述第五辅开关管的漏极接于第一续流二极管和第二续流二极管间的串联点C,第六辅开关管的漏极接于所述辅助分压电路的串联点D;所述第一辅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接于所述串联点A,所述第一辅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异名端接于所述串联点C。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整流电路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第二整流二极管、第一输出稳压电容、第二输出稳压电容、第二主变压器、第二辅变压器和直流稳压电源;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一输出稳压电容和第二输出稳压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均并联在直流稳压电源正负输出端;所述第二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和第二辅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同向串联,所述第二主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接于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和第二整流二极管间的串联点,所述第二辅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异名端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稳压电容和第二输出稳压电容间的串联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陈武何国庆高丽萍张兴汪海蛟曲春辉孙文文刘晔闫涵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