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虞培良专利>正文

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797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7
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包括单片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第三三极管集电极与第一蓄电池正极连接,第一蓄电池负极和第二蓄电池正极连接,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之间接第七电阻,第七电阻与第四电容连接,第四电容与第二三极管发射极以及第三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基极接至第二电阻与第四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二、第三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3脚连接,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对蓄电池电子去硫器电路进行改进,采用三端设计,输出端在被修复蓄电池的中点位置,使得除硫谐波脉冲电流能全部流经蓄电池,使对蓄电池的除硫修复效力达到最大。效力达到最大。效力达到最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


[0001]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去硫器
,尤其涉及一种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蓄电池电子去硫器有两根导线输出,分别连接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去硫谐波脉冲从其中一根导线输出,脉冲电流除了一部分从蓄电池上流过,还有一部分电流将通过负载内电容,开关电源流回到去硫器。
[0003]正常情况下,蓄电池组内阻为数毫欧至数十毫欧,开关电源内阻更小。因此,去硫器输出的除硫脉冲电流,经开关电源、负荷等分流掉了,应有的除硫作用有一部分已被损耗掉,当蓄电池性能劣化,内阻增加时,被分流的电流更多,对蓄电池除硫作用变小,其除硫修复效果就差了。
[0004]此外采用两线输出的方式,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开关电源,导致电源输出波纹增大,对开关电源取样调整电路影响较大。
[0005]由于以上原因,去硫器对修复剩余容量为60%以上的蓄电池效果较好,对剩余容量小于60%的电池,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之间接至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均接至单片机的3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至单片机的4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单片机的2脚与第三电阻相连,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及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单片机型号为HT46R。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负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均与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共同接至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3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
端与单片机的4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的8脚和9脚之间并联接有第三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单片机的6脚通过第五电容接地。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电容为极性电容,所述单片机的6脚与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接地。
[0015]进一步地, 所述单片机的5脚与第九电阻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6]本技术对蓄电池电子去硫器电路进行改进,采用三端设计,输出端在被修复蓄电池的中点位置,使得除硫谐波脉冲电流能全部流经蓄电池,使对蓄电池的除硫修复效力达到最大,谐波脉冲使用效率达到100%;理想状态下,其回流电流不流经蓄电池电源线、充电器、负荷,而直接回流到去硫器内,对整流器、负荷的影响降至最小,同时采用低功耗设计,去硫器整机功耗小于2W。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三线蓄电池电子去硫器的电路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三线蓄电池电子去硫器与被修复蓄电池的连接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去硫器、BAT1第一蓄电池、BAT2第二蓄电池、IC单片机、
[0021]T1第一三极管、T2第二三极管、T3第三三极管、
[0022]R1~10第一~第十电阻、D1发光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
[0023]C1~5第一~第五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如图1所示,所述去硫器1包括单片机IC、第一三极管T1、第二三极管T2和第三三极管T3,单片机IC优选采用HT46R,所述第三二极管T3的集电极与第一蓄电池BAT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BAT1的负极接第二蓄电池BAT2的正极。
[0026]所述第一蓄电池BAT1的负极和第二蓄电池BAT2之间接至第七电阻R7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以及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T2和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均接至单片机IC的3脚,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接至单片机IC的4脚,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单片机IC的2脚与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BAT1的正极与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单片机型号为HT46R。
[0027]所述第二蓄电池BAT2的负极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以及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还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
[0028]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均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以及第三三极管T3的基极共同接至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的3脚连接。
[0029]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的4脚连接。
[0030]所述第一蓄电池BAT1的正极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
[0031]所述单片机IC的8脚和9脚之间并联接有第三电容C3和第一电阻R1,所述单片机IC的6脚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为极性电容,所述单片机IC的6脚与第五电容C5的正极连接,所述单片机IC的2脚接至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接至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一蓄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单片机IC的5脚通过第九电阻R9接地。
[0032]如图1所示,被恢复的铅酸蓄电池经第五电阻R5为本电路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负极和第二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和第二蓄电池之间接至第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均接至单片机的3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接至单片机的4脚,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单片机的2脚与第三电阻相连,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蓄电池的正极及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蓄电池的正极与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其中,单片机型号为HT46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线输出蓄电池电子去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电池的负极与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还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培良
申请(专利权)人:虞培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