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少晖专利>正文

用于甲烷减排的微生物菌粉及附加肥、稻田甲烷减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31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6
本申请公开了稻田甲烷减排方法以及用于甲烷减排的微生物附加肥。该方法包括于秧田期浸种、播种、育苗;稻田覆水和施肥处理;秧苗移栽,以宽行窄距形式移栽所培育的秧苗;以及灌溉处理,采用间歇式灌溉方式处理。其中,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为每灌一次水,待田面自然落干至无水层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的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该方法采用特殊的间歇式灌溉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实现了水稻的增收增产,有利于将该技术应用大规模水稻种植中。术应用大规模水稻种植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甲烷减排的微生物菌粉及附加肥、稻田甲烷减排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涉及稻田甲烷减排方法以及用于甲烷减排的微生物附加肥。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发酵工程的应用范围有:

医药工业,

食品工业,

能源工业,

化学工业,

农业:改造植物基因;生物固氮;工程杀虫菌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

环境保护等方面。
[0003]稻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甲烷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除了对大气有显著的辐射强迫以外,还可以通过化学作用影响平流层水汽和全球臭氧,而大气中水汽和臭氧的变化又对全球的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减少稻田甲烷排放为稻田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但是田间灌溉水无法及时排出,延长淹水时间,能显著增加甲烷的排放量。目前,大田中由于缺乏间歇式灌溉技术和条件而使稻田长时间淹水的情况,导致甲烷的大量排放。此外,南方稻田中的水稻还田和水稻根茬残留等在增加土壤肥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甲烷的排放。为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必要改进稻田的灌溉方法,对有机物料或有机肥施入稻田后引起的甲烷排放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水稻稻草还田、水稻根茬残留和其它有机肥施用会引起稻田排放甲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灌溉技术,寻求能够在增加水稻营养、提高地力的同时,又能缓解甲烷排放的解决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用于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微生物菌粉及其附加肥,按重量份数计包含150~250份厨余废弃物、2~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3份哈茨木霉、1~3份酵母、2~20份中微量元素肥、150~300 份石灰氮和20~50份生物质炭;所述微生物附加肥可于秧苗移栽前夕、秧苗移栽后1~3天和灌溉期间中至少一个期间施用。
[0006]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稻田甲烷减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于秧田期浸种、播种、育苗;
[0008]稻田覆水和施肥处理;
[0009]秧苗移栽,以宽行窄距形式移栽所培育的秧苗;以及
[0010]灌溉处理,采用间歇式灌溉方式处理;
[0011]其中,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为每灌一次水,待田面自然落干至无水层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的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
[00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包括:于插秧和返青期的灌溉,即保持浅水层小于3cm;插秧时,田面以保持10~20mm浅水层为宜;插秧后,需灌30mm左右返青水,并
保持到返青结束。
[00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歇式灌溉还包括分蘖前期的灌溉,即:对于早稻而言,灌20mm深的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率 70%~90%时再行灌水;对于晚稻而言,灌30mm深的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率70%~90%时再行灌水。其中,土壤含水量达饱和率70%~90%可表现为人脚踏入微微凹陷等现象。
[00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歇式灌溉还包括分蘖前期至分蘖后期的灌溉:此期需烤田,根据苗情,晒至饱和含水率的70%~80%,苗情好者取下限,否则取上限;在分蘖前期至分蘖后期的灌溉包括强度间歇式灌溉和轻度间歇式灌溉;所述强度间歇式灌溉为针对土壤肥力高、还原能力强和苗生长较旺的灌溉方式,所述轻度间歇式灌溉为针对具有中上等肥力的冲积性粘质壤土和稻苗生育正常的灌溉方式。
[00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强度间歇式灌溉方式具体为:减少灌水次数、缩短有水层时间,延长无水层时间,并保持断水期间田间持水量为 70%~80%;所述轻度间歇式灌溉方式具体为:即增加灌水次数,缩短无水层时间,延长有水层时间,并保持表层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 80%~90%。
[001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蘖前期至分蘖后期的灌溉具体还包括:在有效分蘖终期,晒田程度应因地制宜,田面太湿、重晒田7天~10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80%;田面有裂纹,轻晒田5天~7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泥土仍处于湿润状态。
[001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歇式灌溉还包括:于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灌溉:深灌溉与无水交替,灌5cm水,自然落干至土表湿润,复水,如此往复;于乳熟期和黄熟期的灌溉:保持稻田水深1cm~3cm与无水交替处理,在乳熟期间歇2天以上,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 80%~90%,到黄熟期的后期落干。
[001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石灰氮分别于于秧苗移栽前夕、秧苗移栽后1~3天以及灌溉期间施用,且于秧苗移栽前夕和秧苗移栽后1~3天均施用配方量的20~30%进行施用,剩余量施用于灌溉期间;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哈茨木霉菌粉和酵母菌粉于秧苗移栽前夕施用;所述微生物附加肥中除石灰氮、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哈茨木霉菌粉和酵母菌粉的其他组分均于秧苗移栽后的灌溉期施用。
[0019]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微生物附加肥中微量元素肥按质量分数计包含:硝态氮≧11%,水溶性钙≧6.5%,氧化镁≧11.5%,硼酸≧0.6%,螯合锌≧0.5%,螯合铁≧0.5%,螯合铜≧0.5%。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特殊的间歇式灌溉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使得其不仅能够降低甲烷排放量,还能够提高稻田中还原菌的多样性,对维护稻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实现了水稻的增收增产,有利于将该技术应用大规模水稻种植中。
[0022]本申请以水稻田间试验,于一般实施用基肥和进行上述间歇式灌溉方式的基础上,对稻田施用一种微生物附加肥,不仅能够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其营养平衡,还能降低水稻各生长期间的甲烷排放量,对对维护稻田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24]稻田甲烷减排的方法
[002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稻田甲烷减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于秧田期浸种、播种、育苗;
[0027](2)稻田覆水和施肥处理,其中,稻田覆水深度小于3cm,于秧苗移栽前夕施用基肥,基肥包括氮磷钾含量相等的复合肥和尿素;
[0028](3)秧苗移栽,以宽行窄距形式移栽所培育的秧苗;
[0029](4)灌溉处理,其中,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为每灌一次水,待田面自然落干至无水层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的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
[0030]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稻田甲烷减排方法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尤其是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的间歇式水稻灌溉的微生物菌粉,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50~250份厨余废弃物、2~5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3份哈茨木霉菌粉、1~3份酵母菌粉。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菌粉的生物附加肥,还包括:2~20份中微量元素肥、150~300份石灰氮和20~50份生物质炭;所述微生物附加肥可于秧苗移栽前夕、秧苗移栽后1~3天和灌溉期间中至少一个期间施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氮分别于于秧苗移栽前夕、秧苗移栽后1~3天以及灌溉期间施用,且于秧苗移栽前夕和秧苗移栽后1~3天均施用配方量的20~30%进行施用,剩余量施用于灌溉期间;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哈茨木霉菌粉和酵母菌粉于秧苗移栽前夕施用;所述微生物附加肥中除石灰氮、枯草芽孢杆菌菌粉、哈茨木霉菌粉和酵母菌粉的其他组分均于秧苗移栽后的灌溉期施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附加肥,其特征在于,其中微量元素肥按质量分数计包含:硝态氮≧11%,水溶性钙≧6.5%,氧化镁≧11.5%,硼酸≧0.6%,螯合锌≧0.5%,螯合铁≧0.5%,螯合铜≧0.5%。4.一种稻田甲烷减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于秧田期浸种、播种、育苗;稻田覆水和施肥处理;秧苗移栽,以宽行窄距形式移栽所培育的秧苗;以及灌溉处理,采用间歇式灌溉方式处理;其中,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为每灌一次水,待田面自然落干至无水层状态后,再灌下次水的方式对稻田进行灌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灌溉方式包括:于插秧和返青期的灌溉,即保持浅水层小于3cm;插秧时,田面以保持10~20mm浅水层为宜;插秧后,需灌30mm左右返青水,并保持到返青结束。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灌溉还包括分蘖前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少晖刘骥刘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钟少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