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01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选择优质稻U8优528品种;2)头季稻病虫防治和管理;3)施好促芽肥;4)收割留桩;5)肥水管理。该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通过在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一直灌浅水至接近黄熟时排水,头季稻收后如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两日早晚浇水泼桩,头季稻收割后1~2天及时施用发苗肥,亩用腐熟清粪水800~1500公斤泼施稻桩,能够有效的提高再生季的产量,为再生季水稻提供营养,保证再生季米质,同时在施肥过程时,应当在头季稻收割前10~15天,亩施尿素8~10公斤,用以促进再生季快出苗多出苗。用以促进再生季快出苗多出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再生稻
,具体为一种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袁隆平,2015),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际水稻所等国家和机构先后实施超级稻育种计划,但因难度大、技术路线欠妥,且育成的品种因米质、抗逆性和结实率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
[0003]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苗,经过科学的管理,使其抽穗结实再收获一季的一种稻作制度,由于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效益高等优点,是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不足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措施之一,但随着我国再生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再生稻的示范推广上,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其中头季稻由于抽穗灌浆期处于高温危害下,导致米质较差,产量不高是近几年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稻提质增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保证水稻植株穗层整齐,穗大粒多,综合抗性与株叶型态完美结合,同时剑叶较短、较宽、直立,茎秆较粗,耐肥抗倒,中抗稻瘟病,熟期适中,再生力强,选定品种后进行种子筛选步骤,保证稻种的质量,并进行后续的胚芽发芽和种植;2)头季稻病虫防治和管理,采用水育秧或机插秧,保证水稻种植的间距,并在种植过程后进行施肥,保证存活率,同时,头季稻稻桩健壮与否对休眠芽的成活率、再生稻正常发苗和产量影响很大,故而需要加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减轻病虫危害;3)施肥,适时足量施用促芽肥,当头季稻齐穗后20天,亩施促芽肥8

10公斤尿素;4)收割留桩,在头季稻初步成熟后,保留倒二节,看芽收割头季,70%的植株倒二、三节芽长达2厘米时收割,收割时留桩高度可20厘米左右,收割时减少对稻桩重复辗压;5)肥水管理,收获头季稻后立即复水,一直灌浅水至接近黄熟时排水,头季稻收后如遇连晴高温天气或稻田缺水时,应注意在收割当日傍晚及后两日早晚浇水泼桩,头季稻收割后1~2天及时施用发苗肥,亩用腐熟清粪水800~1500公斤泼施稻桩,再亩施尿素8~10公斤,施肥时应保持田间有一定水层,遇高温干旱,田间无水施用发苗肥时,可采用叶面喷施,争取多发再生苗,提高再生成穗率,增加有效穗,促进再生稻高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贤王开周周静李龙辉王文华郭江渝李承端卿明敬晏承兴张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