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1,以下简称RfA1)的全长蛋白,设计的基本模块为RfA1中氨基酸序列保守的基序(reflectin moitfs,以下简称RM)以及非保守的连接片段(reflectin linkers,以下简称RL)。
[0008]所述的“RM”或“RL”为RfA1模板基因所提供的模块化单元,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更替、增减,以调节目的蛋白的胞质、核质定位,或者胞质、核质分布比例。
[0009]所述的“胞质、核质定位”方法,是指将需要研究的目的蛋白连接到仿生多肽的C端或N端。例如,如需实现专一性的胞质定位,则将目的蛋白与以RM
N
+RM1*5为代表的胞质定位多肽相连;如需特异性地定位于细胞核中,则将目的蛋白与以RM1*3+RL2*2为代表的核质定位多肽相连接。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实现外源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控胞质、核质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a)提供一种胞质、核质定位多肽的设计模板及设计思路:胞质、核质定位多肽的设计模板源自于RfA1蛋白序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外源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控胞质、核质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一种胞质、核质定位多肽的设计模板及设计思路:胞质、核质定位多肽的设计模板源自于RfA1蛋白序列;(b)RfA1各个基序、连接片段的分子量、等电点、解离常数等数据通过ExPASy
‑
ProtParam tool进行计算;(c)设计两条多肽作为标签,分别命名为RM
N
+RM1*5与RM1*3+RL2*2,前者保留RfA1所有的天然连接片段,将除了RM
N
以外的所有基序替换为RM1,后者采用3段RM1模块与2段RL2模块,构建了一种不同于模板RfA1的整齐、规律的嵌段结构;RM
N
+RM1*5与RM1*3+RL2*2序列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d)将外源蛋白连接在RM
N
+RM1*5与RM1*3+RL2*2的N端得到重组质粒;(e)通过脂质体转染,将上步骤得到的重组质粒转移到细胞当中,外源蛋白表达的同时,外源蛋白的C端连接上多肽标签RM
N
+RM1*5或RM1*3+RL2*2,然后通过细胞转染,细胞核染色,细胞膜染色,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源蛋白带上标签蛋白后的细胞内定位情况;步骤(c)所述的RM
n
+RM1*5的序列结构及氨基酸构成:MNRYLNRQRLYNMYRNKYRGMEPMSRMTMDFQGRYMDSQGRMVDRYYDYYGRMHDHDRYYGRSMFNQGHSMDSQRYGGWMDNPERYMDMSGYQMDMQGRWMDAQGRFNNPFGQMWHGRQGHYPGYMSSHSMYGRNMYNPYHSHYASRHFDPERYMDMSGYQMDMQGRWMDAQGRYVNPFNHHMYGRNMCYPYGN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俊祎,胡碧茹,叶宗煌,曾玲,李保山,刘梁程,唐佳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