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显示方法、防伪验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08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条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显示方法、防伪验证方法,由若干个不同二维码的图案方格组成二维码层;以及设置于无加热丝的图案方格下的微型加热片或者编织在织物中的加热丝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热致变色纤维织造成一维条码和二维码,实现对织物条码的可控动态变化显示,提高了织物条码的耐磨性、亲肤性、存储数据量、防伪性和美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织物条码设计、制备及显示方法结构较简单,成本较低,识别性较高,可以进行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一个织物条码可以显示生成多个条码信息,可以通过加热方式实现可控动态条码信息显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场景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显示方法、防伪验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条码
,尤其涉及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显示方法、防伪验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条码是一种产品的身份标识代码,目前市场流通的是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通用的如二维码),一维码常用于产品标签,如图书管理、物流出口、固定资产和医药食品等领域。二维码具有储存信息量、对信息进行保密等特性,因此,在各行各业获得广泛应用。
[0003]在现有的二维码的使用过程中,除了移动终端使用的电子二维码外,更多是以图案印刷在纸质材料或者在其他材料上。
[0004]在中国专利CN 106611205 A中公开了一种多层套印渐变色二维码防伪标签,但是为了提高二维码多重防伪精度和防伪性能,增加二维码本身复制盗用难度,制造工艺复杂繁琐,不耐水洗,且无法进行二维码多种颜色任意切换。中国专利CN 106710438 A制备一种遇热可变色对应码防伪标识,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溯源和防伪查询,也可以通过加热验证遇热变色油墨是否变色来鉴别产品的真伪,但是其制备制造工艺复杂,加热变色并未改变二维码组成。在中国专利CN 111598200 A和中国专利CN 105400294 A实现了二维码隐形和显现两种状态,未涉及到二维码本身的动态变化。在中国专利CN 112580761 A、CN212979446U、CN 109295586 B中通过织造的方式将二维码与胸徽、凹槽、商标结合实现二维码的信息显示,生成的二维码信息是固定二维码信息或双层显示二维码信息,此类方法单个织物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息显示较为简单。
[0005]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6](1)现有印刷二维码的方法制作工艺复杂繁琐,不耐水洗,且无法进行二维码多种颜色任意切换,也不能实现二维码的动态变化;
[0007](2)现有织造二维码的方式使单个织物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息显示较为简单。
[0008]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
[0009](1)为了具备防伪和信息功能,现有技术更倾向于将制备工艺繁琐化、不易复刻化;
[0010](2)现有条码的形式一般为印刷,以织物条码形式存在的情况较为少见,而印刷工艺面临着水洗、破损等问题;
[0011](3)现有条码信息的读取较少将彩色信息考虑,且更倾向于一个条码信息有且仅对应一个信息内容。
[0012]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
[0013](1)将织物条码的制备工艺精简化,将彩色信息和黑白条码信息结合,增大信息容纳量,实现条码的动态变化;
[0014](2)将条码以织物形式展示,更具有贴肤透气,增加织物美观性、耐水洗性、智能信
息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1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显示方法、防伪验证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彩色织物条码,所述彩色织物条码设置有:
[0017]二维码层;
[0018]所述二维码层由若干个不同二维码的图案方格组成;所述图案方格由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者由纺织纤维、加热丝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或者由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编织而成;
[0019]所述纺织纤维包含但不限于棉线、涤纶、氨纶或其他纤维一种或两种以上;
[0020]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由一种或多种热致变色纤维组成;所述热致变色纤维可为拥有一个温变节点的一段变色纤维,或拥有多个温变温度节点的多段变色纤维;
[0021]所述加热丝为加热金属丝或镀银纱线;
[0022]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由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与所述加热丝加捻而成;所述的加热丝用于控制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的加热温度。
[0023]进一步,若采用所述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下还设置有微型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用于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若采用由所述纺织纤维、加热丝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由编织进入的加热丝来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若采用由所述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由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中的加热丝来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
[0024]进一步,所述图案方格数量为n*n个,其中n为大于9的整数;所述图案方格可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或其他图形;
[0025]所述图案方格设置有:定位区域与数据编码区域;所述数据编码区域用于进行热致变色纤维颜色设计控制。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彩色织物条码的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所述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包括:
[0027]步骤一,利用热软化拉丝法、湿法纺丝法、熔融纺丝法或其他方法制备热致变色纤维,利用制备得到的一种或多种热致变色纤维构成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
[0028]步骤二,将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与普通的纺织纤维编织,或者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普通的纺织纤维与加热丝混编;或者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与普通的纺织纤维编织得到图案方格;
[0029]步骤三,将n*n个所述设置的图案方格拼图即可得到所述彩色织物条码(无加热丝的图案方格下还设置有微型加热片)。
[0030]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编织方法可为机织、针织、刺绣或其他编织方法。
[003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彩色织物条码的彩色织物条码显示方法,所述彩色织物条码显色方法包括:
[0032]通过分别控制设置于无加热丝的图案方格下的微型加热片或者控制编织在织物中的加热丝的温度,驱动图案方格的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进行颜色变化,进行多种不同二
维码信息的动态显示。
[003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所述彩色织物条码的防伪验证方法,所述防伪验证方法包括:
[0034]通过控制所述织物二维码的定位区域和数据编码区域变色进行布料标签的防伪验证。
[0035]进一步,所述防伪验证方法还包括:
[0036]将定位区域温变信息存储在彩色织物条码信息内,通过扫码验证进行信息交互防伪验证。
[0037]进一步,所述防伪验证方法进一步包括:
[0038]通过控制数据编码区域的各个图案方格的热致变色纤维颜色令所述数据编码区域通过隐形文字、图案或其他内容的显示进行防伪验证。
[003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制备的热致变色织物一维条码。
[0040]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热致变色纤维织造成一维条码和二维码,实现对条码的可控动态变化显示,提高了码的耐磨性、亲肤性、存储数据量、防伪性和美感。
[004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色彩信息和条码信息结合,实现一个实物条码包含多个条码信息,增强了视觉美感,提高了信息容纳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色织物条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织物条码设置有:二维码层;所述二维码层由若干个不同二维码的图案方格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彩色织物条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方格由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或者由纺织纤维、加热丝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或者由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纺织纤维包括但不限于棉线、涤纶、氨纶或其他纤维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由一种或多种热致变色纤维组成;所述热致变色纤维可为拥有一个温变节点的一段变色纤维,或拥有多个温变温度节点的多段变色纤维;所述加热丝为加热金属丝或镀银纱线;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由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与所述加热丝加捻而成;所述的加热丝用于控制所述功能性热值变色纱线的加热温度;若采用所述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编织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下还设置有微型加热片;所述加热片用于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若采用由所述纺织纤维、加热丝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纤维混编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由编织进入的加热丝来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若采用由所述纺织纤维与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每个图案方格由所述功能性热致变色纱线中的加热丝来控制对应图案方格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彩色织物条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图案方格数量为n*n个,其中n为大于9的整数;所述图案方格可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或其他图形;所述图案方格设置有:定位区域与数据编码区域;所述数据编码区域用于进行热致变色纤维颜色设计控制。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彩色织物条码的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织物条码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利用热软化拉丝法、湿法纺丝法、熔融纺丝法或其他方法制备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光明孙之惠李攀刘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