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437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包括有如下过程:构建标签模板,在所述标签模板上设置编码区域和多个反光区域;制造标签,在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设置物理反光标识,并且将图形编码印制于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进而得到防克隆标签;识别标签,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验证标签,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所述防克隆标签是否经过克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而且工艺简单,能兼容多种图形编码,无需对防伪标签进行微观级别的三维识别,从而具备了高效、高精度的防伪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签防伪和防恶意复制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防伪标签行业中,防克隆是一个行业难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传统防克隆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克隆即是指复制,克隆防伪标签的方式非常简单,比如,使用扫描仪将防伪标签进行扫描,或者用手机拍照,最后再打印出来。现今超过1亿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已经开始大量普及,而且打印机的精度也越来越高,许多之前号称“不可复制”的精密图像印刷工艺,在新的数字图像技术面前都显得力不从心了。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防伪标签的防克隆问题,普遍的解决方案是引入其它工艺,使标签克隆的难度增大,其中,防伪油墨和三维结构就是两种常用的方法:防伪油墨是一种特制的印刷油墨,一般情况下,会在光照下呈现出不同的反光或荧光效果,而且这些效果还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了防伪油墨的防伪标签,在使用扫描仪或拍照的方式进行克隆时,仅能打印出一个观察角度下防伪油墨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了一定的防克隆效果。但防伪油墨的缺点主要有二个:一是成本高;二是购买方便,这也就意味着造假者也可以从市场上轻易买到这些防伪油墨用于造假。
[0004]三维结构的意思是在防伪标签的物理表面,构造出立体的三维结构。这样一来,如果造假者没有掌握高精度立体重建技术的话,是无法克隆这种三维结构的。但三维结构的缺点也是成本高昂,这种高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成本高,防伪标签的体积通常较小,应用高精度激光雕刻或者精密UV印刷工艺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二是采集和录入成本高,三维结构通常需要提前采集和录入到数据库中,消费者才能在终端进行鉴真比对;三是鉴定时间长且识别精度有限,因为防伪标签的小体积,想要在微观级别精确识别三维结构,除了算法复杂运算时间长之外,识别精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低成本、高精度标签防克隆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包括:构建标签模板,在所述标签模板上设置编码区域和多个反光区域;制造标签,在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设置物理反光标识,并且将图形编码印制于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进而得到防克隆标签;识别标签,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验证标签,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所述防克隆标签是否经过克隆。
[0008]优选地,所述标签模板包括有内部区域和环绕于所述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所述
内部区域作为编码区域,所述反光区域设置于所述外部区域内。
[0009]优选地,所述反光区域分布于编码区域内,且所述物理反光标识嵌设于所述图形编码内。
[0010]优选地,所述图形编码和所述物理反光标识先后制备于所述标签模板上。
[0011]优选地,所述物理反光标识为反光油墨标识、UV固化反光标识或者激光雕刻反光标识。
[0012]优选地,所述标签模板为反光标签模板,所述物理反光标识的轮廓和所述图形编码均印制于该反光标签模板上。
[0013]优选地,识别标签步骤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算法基于OpenCV计算机视觉库实现。
[0014]优选地,所述图形编码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和条形码。
[0015]优选地,所述物理反光标识包括长方形标记、三角形标记和圆形标记。
[0016]优选地,所述反光标识特征包括形状特征、面积特征、颜色特征和反光强度特征。
[0017]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中,在设计标签时,针对某一标签保存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在制造标签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呈现物理反光标识,使得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呈现图形编码,由此组成防克隆标签产品,在对标签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通过录制视频或者连续拍照等方式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最后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后,判断得知该标签是否经过克隆。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防伪油墨和三维结构等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而且工艺简单,能兼容多种图形编码,无需对防伪标签进行微观级别的三维识别,从而具备了高效、高精度的防伪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标签模板印制图形编码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标签模板印制图形编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防克隆标签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防克隆标签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防克隆标签的结构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标签防克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请参见图6,包括:构建标签模板,在所述标签模板上设置编码区域和多个反光区域;制造标签,在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设置物理反光标识,并且将图形编码印制于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进而得到防克隆标签;识别标签,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
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验证标签,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所述防克隆标签是否经过克隆。
[0021]上述方法中,在设计标签时,针对某一标签保存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在制造标签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呈现物理反光标识,使得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呈现图形编码,由此组成防克隆标签产品,在对标签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可通过录制视频或者连续拍照等方式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最后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后,判断得知该标签是否经过克隆。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防伪油墨和三维结构等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而且工艺简单,能兼容多种图形编码,无需对防伪标签进行微观级别的三维识别,从而具备了高效、高精度的防伪性能。
[0022]对于编码区域和反光区域的设置方法,本实施例提供如下实施例。
[0023]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模板包括有内部区域和环绕于所述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作为编码区域,所述反光区域设置于所述外部区域内。
[0024]具体地,本实施例首先生成标签模版,优选基于棋盘格的标签模版生成方法,分为外部区域与内部区域。如图1所示,左边的图形展示了标签模版的外部区域与内部区域,生成方法是优选生成25*25个等分格子,然后再镂空中间的19*19个格子,即有格子的位置为标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标签模板,在所述标签模板上设置编码区域和多个反光区域;制造标签,在所述标签模板的反光区域设置物理反光标识,并且将图形编码印制于所述标签模板的编码区域,进而得到防克隆标签;识别标签,对同一张防克隆标签拍摄多张图像,对多张图像进行计算机视觉识别后得到反光标识特征;验证标签,将识别得到的反光标识特征与构建标签模板时预设的反光标识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出所述防克隆标签是否经过克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模板包括有内部区域和环绕于所述内部区域的外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作为编码区域,所述反光区域设置于所述外部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区域分布于编码区域内,且所述物理反光标识嵌设于所述图形编码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光加密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标签防克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编码和所述物理反光标识先后制备于所述标签模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企业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