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603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包括外针体、嵌设于外针体内的内针体,所述内针体的前端部设有内窥镜镜头,且靠近内窥镜的镜头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槽口,远离内窥镜镜头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外接头;所述内针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内窥镜镜头处联通,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外接头联通,另一侧与槽口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该系统装置可以利用微创钻孔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结合内窥镜的辅助,可以避免了过大的开颅.减少了手术损伤.使手术更精细、更彻底,反应轻.恢复时问短;而且进行排空操作时,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多次插拔取样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多次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是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重者危及患者生命,轻者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外科治疗脑出血,多采用微侵袭手术方式,即脑内血肿穿刺术;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方式,该方法创伤大、费用高,后遗症严重,现在开发出了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见效快、后遗症小的特点;目前,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一般借助于CT定位,根据颅内血肿最大层面选择头皮穿刺点、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进行穿刺,临床上单凭经验徒手穿刺,这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即使头皮穿刺点定位准确,但由于头颅外形的不规则性,尤其是置管需要与颅骨形成一定角度时,置管路径、置管的方向及深度常常不能精确控制;穿刺方向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手术效果欠佳,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为进一步精准穿刺血肿,减少脑组织损伤,避开脑血管,因此医生需要有一种穿刺准确性高、对脑组织损伤少,可以实时观测病人颅脑内部情况的辅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4]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包括外针体、嵌设于外针体内的内针体,所述内针体的前端部设有内窥镜镜头,且靠近内窥镜的镜头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槽口,远离内窥镜镜头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外接头;所述内针体内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内窥镜镜头处联通,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与外接头联通,另一侧与槽口联通。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窥镜的镜头的轴心与内针体的轴心之间设有夹角。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窥镜的镜头向靠近槽口一侧偏移。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针体的端部采用钝头部,所述钝头部采用透明材质,所述钝头部内设有凹腔,凹腔用于容纳内针体端部的内窥镜镜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针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槽口,所述内针体嵌设于外针体内且相对转动时,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相互联通或错位隔开。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针体远离第二槽口的一侧设有外针座,所述外针座的端部上设有嵌槽,所述内针体远离内窥镜镜头的一侧设有内针座,所述内针座靠近内针体的一侧设有嵌设部,所述嵌设部能嵌设于嵌槽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嵌设部上设有固定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用于增加外针体和内针体之间的阻尼。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针座上设有第一标记,所述第一标记与第一槽口相对应,所述外针座上设有第二标记,所述第二标记与第二槽口相对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针体的外侧面上沿着第二槽口的一侧设有刻度线。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该系统装置可以利用微创钻孔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同时结合内窥镜的辅助,可以避免了过大的开颅.减少了手术损伤.使手术更精细、更彻底,反应轻.恢复时问短;而且进行排空操作时,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多次插拔取样器,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多次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内针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内针体嵌设于外针体内时闭合的状态示意图;
[0019]图中:1、内针体;11、内窥镜镜头;12、第一槽口;13、外接头;14、第一腔体;15、第二腔体;16、内针座;161、嵌设部;162、橡胶圈;163、第一标记;2、外针体;21、钝头部;22、第二槽口;23、外针座;232、第二标记;24、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进行排空操作的排空针组件及用于提供提供患者颅脑内部镜像的医疗内窥镜系统,其中,排空针组件由外针体2、嵌设于外针体2内的内针体1组成;现有技术中的医疗内窥镜系统一般由弯曲部、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
[0022]但是在本申请中,采用的医疗内窥镜系统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是整个医疗内窥镜系统的成像原理,不同的是具体的操作结构;具体的,本申请的医疗窥镜系统的镜头直接安装于内针体的伸入患者脑部的端部上,其中,在内针体1中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该第一腔体14可以用于容纳导光束(光纤)及其他线束;
[0023]使用时,当医疗内窥镜系统控制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传光束(光纤)经内窥镜镜头传递到人体内部,照亮人体内腔组织需要检查部分,并利用内窥镜镜头将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导出呈标准视频信号(物镜将镜头视野中的图像成像在面阵CCD上,由CCD驱动电路控制CCD采集图像,输出标准视频信号),进而通过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
[0024]同时,内针体靠近内窥镜镜头11一端侧壁上设有第一槽口12,远离内窥镜镜头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外接头13,该外接头用于连接负压泵或注射泵;其中,第二腔体15的一端与外接头13联通,另一侧与第一槽口12联通;使用时,利用连接于外接头13上的设备不同实现不同的功能,当排空针组件进入人体时,为了获取更加直观的视野,可以通过连接于外接头上的注射泵将生理液注射入人体中,当需要进行排空患者体内的积液或者血肿时,可以
在外接头上连接负压泵,从而将积液和血肿块通过第二腔体吸出体外;
[0025]外针体2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槽口22,内针体1嵌设于外针体2内且相对转动时,第一槽口12和第二槽口22相互联通或错位隔开;优选的,为了减少外针体进入人体内的损害,该外针体2的端部设有钝头部21,并且该钝头部21采用透明材质,具体的,该钝头部21的外表面呈圆弧状,其内侧设有凹腔,当内针体嵌设于外针体内时,内针体1端部的内窥镜镜头11刚好处于凹腔中,通过透明的钝头既可以在不影响内窥镜镜头采集图像的前提下,又能很好减少外针体对患者的损伤;
[0026]使用时,在准备进行排空操作时,先将带有内窥镜镜头11的内针体插入外针体内,然后将带有内针体的外针体缓慢插入预先开设的手术口中,并逐渐抵达患者病灶附近,在这期间通过镜头可以实时观测病人颅脑内部情况,减少穿刺的偏差;然后可以通过旋转内针体和外针体,使得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处于同步状态,即露出内针体的第二槽口,然后迅速旋转内针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针体(2)、嵌设于外针体(2)内的内针体(1),所述内针体(1)的前端部设有内窥镜镜头(11),且靠近内窥镜镜头(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槽口(12),远离内窥镜镜头(1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外接头(13);所述内针体(1)内设有第一腔体(14)和第二腔体(15),所述第一腔体(14)与内窥镜镜头(11)处联通,所述第二腔体(15)的一端与外接头(13)联通,另一侧与第一槽口(12)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镜头(11)的轴心与内针体(1)的轴心之间设有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镜头(11)向靠近第一槽口(12)一侧偏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体(2)的端部设有钝头部(21),所述钝头部(21)采用透明材质,所述钝头部(21)内设有凹腔,凹腔用于容纳内针体(1)端部的内窥镜镜头(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脑深部血肿的排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体(2)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二槽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得俊牛朝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