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591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硅钢与碳钢混合冷轧轧制条件下,通过控制冷轧乳化液指标,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退火工序氢气吹扫流量,平整及重分卷工序钢带涂油量等措施,能够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钢、碳钢混合冷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数连续式冷轧产线仅生产碳钢(Si≤0.1%),生产硅钢(Si>0.8%)多为专用轧机,硅钢轧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硅泥(主要由无定型SiO2、铁粉、碳粉、杂质等组成)污染乳化液,在共用一套乳化液系统的情况下,产线在生产硅钢再生产碳钢,碳钢表面附着、沉淀大量硅泥,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冷轧产线共用乳化液系统条件下,解决碳钢表面清洁度差、影响搪瓷、涂镀过程中附着力下降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 104438382A《一种提高冷轧带钢表面清洁度的方法及其用设备》所述方法为使用一种化学药剂对带钢的上下表面进行清洁,而本专利技术不增加过滤设备,通过控制乳化液指标、退火氢气吹扫流量、平整及重分卷涂油量即可解决提高清洁度,具有成效快、成本低的优势。
[0004]《鞍钢科技》2008年第1期发表《提高轧后带钢表面清洁度的措施》,文章仅从乳化液各参数如何影响带钢表面清洁度,以及乳化液管理角度阐述提高清洁度措施;本专利技术涵盖带钢生产全周期,尤其是乳化液灰份、铁粉、氢气流量、钢卷涂油量等控制指标对带钢清洁度起到关键作用,较该文章更全面、更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0005]中国专利CN 110947782 B《可提高冷轧带钢清洗效果的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带钢清洁度检测仪检测清洗前和/或清洗后的带钢表面的清洁度,且根据检测的清洁度信息控制清洗段内各洗槽的工艺参数,保证带钢的清洗效果。而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将带钢过清洗或脱脂工序,即可达到满足要求的清洁度(反射率)数值,减少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冷轧机组共用一套乳化液系统,硅钢污染乳化液导致碳钢表面清洁度低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硅钢与碳钢共用同一乳化液系统,轧制后的碳钢不经清洗、脱脂处理,经退火、平整工序及重分卷工序得到冷轧成品卷;
[0009]其中:冷轧机组生产硅钢后,生产碳钢前,乳化液指标如下:供前4架轧机的乳化液灰份<700mg/kg、铁粉<300mg/kg、电导率<300μs/cm;供末机架乳化液灰份<300mg/kg、铁粉<150mg/kg、电导率<100μs/cm;
[0010]酸轧供前4架轧机的乳化液浓度2.0%~3.8%,末机架乳化液浓度0.7~1.1%;采用真空过滤器对乳化液进行过滤,采用15μm~40μm滤纸;酸轧后板面残铁<150mg/kg、残油<300mg/kg;
[0011]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范围:前4机架0.6μm~1.0μm,末机架1.8μm~4.0μm,卷取张力38~42N/mm2。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退火为罩式退火工序,其退火工艺升温阶段氢气流量26~40m3/h,吹扫时间6h~14h。
[0013]进一步的,所述平整工序的平整液浓度4.5~5.0%、电导12.7~14ms/cm,空气吹扫压力≥5.5bar,平整后钢卷不涂油量。
[0014]进一步的,所述重分卷工序:平整后钢卷放置时间<48h,重分卷工序双面涂油量400~600mg/m2。
[0015]进一步的,得到的碳钢钢卷表面反射率达到72~80%。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在现有产线条件下,不增加设备投入,通过控制产线各项工艺参数指标,钢带不需经过脱脂清洗工序,带钢表面清洁度即可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采用的工序顺序:碳钢热轧卷—酸洗—冷轧—罩式退火—平整—重分卷。
[0020]实施例1:
[0021]冷轧工序生产碳钢前,控制并检测乳化液指标为:供前4架轧机乳化液浓度2.8%、灰份680mg/kg、铁粉210mg/kg、电导率260μs/cm;供末机架乳化液浓度0.8%、灰份280mg/kg、铁粉135mg/kg、电导率89μs/cm。乳化液PH值5.7、皂化值165mg/g、酸值28mgKOH/g、ESI:50%、氯离子35mg/L。乳化液箱体温度52℃,真空过滤器采用15μm滤纸。按此乳化液指标冷轧后,检测带钢板面残铁85mg/kg、残油182mg/kg。
[0022]前4机架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0.8μm,末机架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3.8μm,卷取张力38N/mm2。
[0023]退火工艺升温阶段氢气流量40m3/h,吹扫时间8h;保温段氢气流量18m3/h,此氢气流量保持至保温结束。
[0024]平整工序平整液浓度4.8%、电导率13.5ms/cm,空气吹扫压力6.0bar,平整后钢卷涂油量为0。平整后钢卷放置时间12h,重分卷工序双面涂油量400mg/m2。
[0025]按上述方法得到碳钢钢卷,经检测带钢表面反射率为75%。
[0026]实施例2:
[0027]生产冷轧碳钢前,控制乳化液各项指标为:供前4架轧机乳化液浓度2.5%、灰份650mg/kg、铁粉198mg/kg、电导率273μs/cm;供末机架乳化液浓度1.0%、灰份266mg/kg、铁粉142mg/kg、电导率65μs/cm。乳化液PH值6.2、皂化值171mg/g、酸值23mgKOH/g、ESI:55%、氯离子32mg/L。乳化液箱体温度50℃,真空过滤器采用20μm滤纸。按此乳化液指标冷轧后,检测带钢板面残铁83mg/kg、残油220mg/kg。
[0028]前4机架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0.75μm,末机架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4.0μm,卷取张力40N/mm2。
[0029]退火工艺升温阶段氢气流量35m3/h,吹扫时间10h;保温段氢气流量22m3/h,此氢气
流量保持至保温结束。
[0030]平整工序平整液浓度4.5%、电导率13ms/cm,空气吹扫压力6.0bar,平整后钢卷涂油量为0。平整后钢卷放置时间24h,重分卷工序双面涂油量400mg/m2。
[0031]按上述方法得到碳钢钢卷,经检测带钢表面反射率为78%。
[0032]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钢与碳钢混合生产条件下提高钢带表面清洁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钢与碳钢共用同一乳化液系统,轧制后的碳钢不经清洗、脱脂处理,经退火、平整工序及重分卷工序得到冷轧成品卷;其中:冷轧机组生产硅钢后,生产碳钢前,乳化液指标如下:供前4架轧机的乳化液灰份<700mg/kg、铁粉<300mg/kg、电导率<300μs/cm;供末机架乳化液灰份<300mg/kg、铁粉<150mg/kg、电导率<100μs/cm;酸轧供前4架轧机的乳化液浓度2.0%~3.8%,末机架乳化液浓度0.7~1.1%;采用真空过滤器对乳化液进行过滤,采用15μm~40μm滤纸;酸轧后板面残铁<150mg/kg、残油<300mg/kg;轧机工作辊表面粗糙度Ra范围:前4机架0.6μm~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秀廷薛越高军詹卢刚班胜利廖腾杨海常慧张金柱吕俊刚杜智俊张秀青任海峰孙长玉郭志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