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及其运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5801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包括推头、外壳、保护盒、叶片组件、变向机构,推头的平端与外壳的一端固定,变向机构与外壳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盒一端套设于外壳上并与其外周面固定,使变向机构位于保护盒内部,叶片组件设置于保护盒内并与变向机构转动连接,保护盒的外周面上分布有多个走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压推杆带动软杆移动,软杆的移动起初挤压顶端弧板转动,从而带动着右侧搭板在卡盘的限制下移动,推进器受压阻力变化,推进器左侧偏移,同理左侧搭板移动,推进器受压阻力变化,推进器右侧偏移,从而实现了在水下作业中,同时拉扯局部零件使得推进器在水下受到的阻力不一,随着推进器的持续运动,使得整体航线发生偏移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及其运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及其运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过研究鱼类的运动原理,设计出的仿生水下推进器,推进器的运用提高水下作业的便捷性,使得使用者在下潜时,更为省力,同时也降低了水下作业时由于疲劳带来的危险,但是现今的多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在实际使用中,只能依靠使用者摆动设备整体方向来改变航线路径,无法起到便捷性的目的。
[0003]如CN104816808B是一种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每根鳍条通过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一个第一舵机单独驱动,长鳍鳍面是乳胶材料的柔性薄膜做成,能在鳍条带动下实现多种正弦或其他类型的波形并与水作用产生稳定的推进力,但无法便捷改变航线路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在具备在水下作业功能的同时,方便改变航行方向,使整体航线的改变更加便捷。并提供了该推进器的运动方法。
[0005]技术方案: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包括推头、外壳、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头(1)、外壳(2)、保护盒(5)、叶片组件、变向机构,推头(1)的平端与外壳(2)的一端固定,变向机构与外壳(2)的另一端连接,保护盒(5)一端套设于外壳(2)上并与其外周面固定,使变向机构位于保护盒(5)内部,叶片组件设置于保护盒(5)内并与变向机构转动连接,保护盒(5)的外周面上分布有多个走水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杆(3)、手板(4),摆杆(3)设有两个,在外壳(2)周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两者的一个分别与外壳(2)铰接,手板(4)设置于外壳(2)的周侧,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摆杆(3)的另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变向机构包括连接柱(9)、限位板(12)、推杆(13)、软杆(14)、传动件、推移组件,连接柱(9)的内部设有腔体,其一端与外壳(2)固定,其外周面上设有凸座(10),凸座(10)上开设有垂直于连接柱(9)外壁并与其内部的腔体连通的卡槽(11),推杆(13)穿设于卡槽(11)中至到达连接柱(9)的腔体中,推杆(13)的外周壁通过限位板(12)与卡槽(11)的内周壁连接,软杆(14)、传动件、推移组件分别置于腔体内,软杆(14)的一端与推杆(13)连接,另一端与传动件连接,传动件安装于连接柱(9)的内端壁上,推移组件设有两个,在传动件的相对两侧以连接柱(9)的径线为中心对称设置并分别有局部穿过连接柱(9)的周壁至其外部,两个推移组件分别安装于连接柱(9)的内端壁上,且其中一个与传动件的首端连接,另一个与传动件的尾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下仿生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传动件包括连接绳(15)、滚珠(16)、弧板(17)、卷簧(18),连接绳(15)与软杆(14)连接,连接绳(15)上依次串连有多个滚珠(16),多个滚珠(16)组成的珠串置于连接柱(9)的内端壁上的弧形槽中,使两者滑动连接,珠串的首端和尾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弧板(17),两个弧板(17)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卷簧(18)与连接柱(9)的内端壁铰接,首端的弧板(17)的另一端与软杆(14)的端部抵触,尾端的弧板(17)的另一端与珠串末端的一个滚珠(16)抵触,其中一个推移组件与首端的弧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佳伟刘芳华王政狄澄吴万毅孙天圣缪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