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573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面料利用常规的罗纹空气层组织外加一路下针单面成圈系统为组织,具体地,织物组织由4路成圈系统编织成一个完全的组织,第一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二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形成一行反面平针,第三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四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成圈形成1+1罗纹组织,织物穿纱方式为:第一路:1A,第二路:1C,第三路:1A,第四路:1BC,第一路和第三路的棉纱纱支粗于第四路的涤纶/氨纶的添纱纱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同时满足了单向导湿功能、方格花型效应、横向稳定性好且轻质舒适等要求,环保性极好。环保性极好。环保性极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纬编单向导湿面料及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将单向导湿性能应用于纺织面料中以保持人体皮肤的干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织物单向导湿的产生源于内外两层吸湿性能的差异,人体汗液在差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从内层疏水面传到外层亲水面,且不会出现逆流现象。通过化学法、等离子体改性法和结构设计法等多种加工方式可实现织物的单向导湿性,在化学法中所用到的含硅、氟类化学试剂与人体接触易产生不适,且需严格控制工艺条件,而等离子改性法处理得到的单向导湿效果有时效性小的缺陷。结构设计法不采用化学试剂,健康环保,效果持久。结构法设计主要分为原料分配、织物结构以及后整理三个方面。
[0003]在织物结构方面,基于单向导湿的主要机理为差动毛细效应,故目前部分单向导湿织物在组织结构设计时以双层或三层复合结构为主,双层结构以导湿层和吸湿层为主,三层结构在导湿层和吸湿层间增加了一层传导层以提升单向导湿的效果,但同时也使得织物的厚度增加、透气性变差,限制了织物作为夏季面料的使用。
[0004]现有单向导湿面料多用化学试剂后整理获得或者通过多层结构设计所得,化学试剂处理于人体接触容易带来不适感,而多层结构设计得到的织物厚实、透气性差,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常规的纬编针织物延展性好,但保形性较差。为此,人们希望有一种新的面料,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面料的最终用途出发,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通过不同纱线的交织配合与织物结构结合,使得最终面料能够同时满足具有单向导湿功能、方格花型效应、横向稳定性好且轻质舒适等要求的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面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绿色环保,改善市场上现有的单向导湿面料的柔软舒适性,提高纬编单向导湿面料的保形性以及风格多样性。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在双面罗纹圆纬机上走下单面线圈,上单面线圈,下单面线圈和1+1罗纹的组织形成,通过调整线圈长度和不同的原料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面料风格,工艺正面为该面料的服用正面。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所述面料利用常规的罗纹空气层组织外加一路下针单面成圈系统为组织,具体地,织物组织由4路成圈系统编织成一个完全的组织,第一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二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形成一行反面平针,第三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四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成圈形成1+1罗纹组织,织物穿纱方式为:第一路:1A,第二路:1C,第三
路:1A,第四路: 1BC,其中,A:32S/1~60S/1棉纱,B:70D~40D氨纶,C:75D/72F~40D/72F 消光涤纶DTY,第一路和第三路的棉纱纱支粗于第四路的涤纶/氨纶的添纱纱支。
[0009]第一路和第三路的棉纱纱支粗于第四路的涤纶/氨纶的添纱纱支,是为了添纱能在氨纶弹性的作用下收缩产生凹陷,增强小方格的效应,为工艺正面提供强力支撑,让两路棉纱呈现在织物的工艺正面。
[0010]4路成圈系统编织的具体过程为:第1路上针退出工作,下针全部参加工作,编织一行正面平针;第2路下针退出工作,上针全部参加工作,编织一行反面平针,第3路上针退出工作,下针全部参加工作,编织一行正面平针;第4路编织一个1+1罗纹组织。
[0011]作为优选,所述面料以工艺正面作为该面料的服用正面。所述的面料利用常规的罗纹空气层组织外加一路下针单面成圈系统为组织,以工艺正面作为该面料的服用正面。
[0012]作为优选,所述面料在双面罗纹型圆纬机上编织而成。
[0013]作为优选,各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中,A:32S/1棉纱;B:70D氨纶;C:75D/72F 消光涤纶DTY。
[0014]作为优选,各路成圈系统成圈的线圈长度为22

54厘米/100个线圈。
[0015]更优地,各路成圈系统成圈的线圈长度为:第一路:棉纱29厘米/100个线圈;第二路:消光涤纶29厘米/100个线圈;第三路:棉纱29厘米/100个线圈;第四路:氨纶22厘米/100个线圈、消光涤纶54厘米/100个线圈。
[0016]作为优选,所述消光涤纶DTY为异形截面涤纶。
[0017]作为优选,所述面料成品平方米克重为307~313g/m2。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0019]1)选料:选择A:32S/1~60S/1棉纱,B:70D~40D氨纶,C:75D/72F~ 40D/72F消光涤纶DTY为原料;
[0020]2)织造:采用双面罗纹型圆纬机织造,经过织造后获得具有单向导湿性能的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毛坯布;通过原料的配置、线圈长度选择的有机整合,形成风格多样化的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对化学制备类及多层结构类的主流产品进行补充,弥补、均衡纬编面料尺寸稳定性差的不足,建立全新的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体系。
[0021]3)后整理:

定形:用定形机定形,烘箱温度为150~200℃,根据原料性能和生产实践此温度范围内定型效果最佳,同时控制布匹要求宽度及克重;

冷却;
[0022]4)检测,包装。
[0023]作为优选,在步骤1)中,将棉纱进行前处理,使毛羽贴伏,以提高纱线的耐磨性及光洁度
[0024]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进行清洁化生产,以减少飞花的产生及对成圈机件的损伤。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纬编针织结构为主,在常规空气层组织上增加一路下单面的线圈编织,使得织物工艺正面与反面呈现不同的原料,工艺正面为亲水性较好的棉纱做吸湿层,工艺反面为导湿性较好的异形截面
涤纶做导湿层。并且,织物呈小方格的花型,横条凸起的地方为棉纱,更有助于直接吸收人体汗液将水份传导到织物外层,导湿效率高并且面料整体质量轻薄且透气好。同时,纬编织物结构由线圈串套而成,在拉伸时线圈发生长度的转移为织物提供延展性,因此具有较好的舒适度。结构的设计在一方面也解决了纬编织物所伴随的横向尺寸不稳定问题,在外观和风格上都有仿经编面料的效果,尤其还具备如下优点:
[0027]1)本专利技术面料具有单向导湿的性能,制备工艺简单、环保性强;
[0028]2)本专利技术的尺寸稳定性有类经编织物的效果:由于三路单面成圈系统的存在,平针线圈浮线状沉降弧的纬编织物的横向延展性减小,尺寸稳定性相较一般的纬编织物好,线圈的串套以及氨纶纱线的喂入使得织物有着相比机织物更加好的延展性和弹性;
[0029]3)本专利技术小方格的花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利用常规的罗纹空气层组织外加一路下针单面成圈系统为组织,具体地,织物组织由4路成圈系统编织成一个完全的组织,第一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二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浮线形成一行反面平针,第三路的编织为上针浮线下针成圈形成一行正面平针,第四路的编织为上针成圈下针成圈形成1+1罗纹组织,织物穿纱方式为:第一路:1A,第二路:1C,第三路:1A,第四路:1BC,其中,A:32S/1~60S/1棉纱,B:70D~40D氨纶,C:75D/72F~40D/72F消光涤纶DTY,第一路和第三路的棉纱纱支粗于第四路的涤纶/氨纶的添纱纱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以工艺正面作为该面料的服用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在双面罗纹型圆纬机上编织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各路成圈系统的组分中,A:32S/1棉纱;B:70D氨纶;C:75D/72F消光涤纶DTY。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在于,各路成圈系统成圈的线圈长度为22

54厘米/100个线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纬编仿经编小方格弹力面料,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傅博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