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72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采用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其组织特征为:纵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其横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4个纵行组成,具体从下到上分成4个部分,第1部分情况为:第1、2、3、4纵行在正面连续成圈1次,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第2部分情况为:第1、3纵行在反面成圈2次;第3部分情况为:前、后针床都不编织;第4部分情况为: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编织出针织面料织物结构美观大方,织物手感更加柔软、厚实,呈现出的花色立体感更强,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使服装面料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面料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面料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纺织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保暖、舒适,新型美观的纺织品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织机械功能逐步完善,面料外观设计更加趋于丰富多样,为纺织服装领域提供更多的花型以及款式选择。针织面料具有质地柔软、吸湿透气、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及其可生产性。针织服饰穿着舒适、贴身和体、无拘紧感、能充分体现人体曲线。新型针织面料开发出来,给针织品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效果和视觉效果。但现有的针织面料通常花型效果比较普通,织物手感比较粗糙、单薄;花色立体感不强,并具吸湿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采用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其组织特征为:纵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其横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4个纵行组成,具体从下到上分成4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情况为:第1、2、3、4纵行在正面连续成圈1次,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第2部分情况为:第1、3纵行在反面成圈2次;第3部分情况为:前、后针床都不编织;第4部分情况为: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
[0006]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纱线采用的原料包括:2/48NM 65%棉、32%粘胶和3%羊绒混纺纱;2/28NM 100%羊毛纱;2/40NE 60%棉和40莫代尔混纺纱;2/52S 52%粘胶和48%腈纶混纺纱;以及2/48NM 95%棉和5%羊毛混纺纱。
[000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编织时,所述电脑横机针型为16G,编织速度为0.6m/s。
[000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编织时,所述电脑横机中前针床的弯纱深度为9.7~11.7mm,后针床的弯纱深度为8.9~10.9mm,且编织时纱线张力值为2G。
[000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织物密度为面10支拉2.0~2.4cm,厚度为0.9~1.1mm。
[001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颜色包括T96烟灰色、白色、黑色、中灰色以及浅灰色。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是采用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使的
织物结构美观大方,织物手感更加柔软、厚实,呈现出的花色立体感更强,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使服装面料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同时结合电脑横机设备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进一步丰富了针织面料的种类。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中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线圈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17]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0018]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采用德国斯托尔CMS530针织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其组织特征如图1所示:纵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其横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4个纵行组成,具体从下到上分成4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情况为:第1、2、3、4纵行在正面连续成圈1次,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第2部
分情况为:第1、3纵行在反面成圈2次;第3部分情况为:前、后针床都不编织;第4部分情况为: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
[0023]在编织过程中: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纱线采用的原料包括2/48NM 65%棉、32%粘胶和3%羊绒混纺纱;2/28NM 100%羊毛纱;2/40NE 60%棉和40莫代尔混纺纱;2/52S 52%粘胶和48%腈纶混纺纱;以及2/48NM 95%棉和5%羊毛混纺纱;电脑横机针型为16G,编织速度为0.6m/s,电脑横机中前针床的弯纱深度为10.7mm,后针床的弯纱深度为9.9mm,且编织时纱线张力值为2G。
[0024]编织完成后: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织物密度为面10支拉2.2cm,厚度为1mm;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的颜色包括T96烟灰色、白色、黑色、中灰色以及浅灰色。
[0025]实施例2
[0026]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采用德国斯托尔CMS530针织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其组织特征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采用电脑横机将5色芝麻点提花和毛圈组织相结合编织而成,其组织特征为:纵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5个线圈横列组成,其横向最小循环单元是由4个纵行组成,具体从下到上分成4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情况为:第1、2、3、4纵行在正面连续成圈1次,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第2部分情况为:第1、3纵行在反面成圈2次;第3部分情况为:前、后针床都不编织;第4部分情况为:第2、4纵行在反面成圈1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毛圈复合立体结构针织面料编织时,所述电脑横机针型为16G,编织速度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萍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翔羊毛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