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及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27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隐型提花面料、编织方法及鞋面,该提花面料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包括集圈提花区和非集圈提花区;其中所述集圈提花区为所述底层的第二纱线在所述面层集圈并与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套嵌成圈;所述非集圈提花区为所述面层的前线圈与后线圈套嵌;所述底层为针织提花层;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的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的纱线颜色不同,所述鞋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如上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体编织的方式,得到具有隐型提花的提花面料,使得提花图案可若隐若现,面料风格低调,给出了一种新型的提花结构和提花方式,且工艺环保。且工艺环保。且工艺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及鞋面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指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及鞋面。

技术介绍

[0002]提花面料,一般分为小提花和大提花面料,小提花面料是指织针经过有限的移圈形成的较为规律的图案,大提花面料是指织针经电脑控制系统可以在任意位置进行提花形成任意形状的提花图案,两种方式形成的提花面料都赋予了织物美观的特点。但目前的提花多为面层的提花,即提花图案显示于面层,当图案的颜色较为鲜明时,形成的图案也较为鲜明。然而,随着市场消费者对于面料图案的要求的变化,若隐若现的提花结构也逐渐被消费者喜爱,这类面料既具有提花面料的花型,面料的层次感更丰富,同时由于花型被部分隐藏,使得面料图案更加低调,这类面料在服装、鞋材等领域被逐渐应用。而目前,为了实现花型若隐若现的隐型效果,往往采用复合的方式,即在提花面料的表层复合一层较为轻薄或者具有网眼结构的面料来遮挡部分花型以形成花型隐型效果,但该种方式在复合过程中会使用到粘合剂等化学物质,不仅不利于环保,且成本增加,粘合剂的使用也会影响面料的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隐型提花面料、编织方法及鞋面,通过一体编织的方式得到了具有隐型提花结构的面料。
[0004]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提出了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其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包括集圈提花区和非集圈提花区;其中所述集圈提花区为所述底层的第二纱线在所述面层集圈并与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套嵌成圈;所述非集圈提花区为所述面层的前线圈与后线圈套嵌;所述底层包括针织电脑提花结构;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的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的纱线颜色不同。
[0005]进一步的,所述提花面料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面层与底层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层的编织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细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平纹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单面罗纹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层还包括网眼提花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层还包括移圈提花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面层为移圈提花、透孔、半透孔中的任一组织。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面层的编织纱线为单色纱线,所述底层的编织纱线包括两种及以上颜色的纱线,且所述底层的编织纱线的颜色与面层的编织纱线的颜色均不同。
[0013]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给出了一种隐型提花面料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编织面层:用于编织面层的纱线前后线圈套嵌形成面层的非集圈提花区;
[0015]S2编织底层:用于编织底层的纱线前后线圈提花套嵌形成底层;
[0016]S3编织集圈提花区:用于编织该集圈提花区的底层的第二纱线在面层上集圈并与编织该集圈提花区的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套嵌成圈;
[0017]所述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的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的颜色不同。
[0018]作为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给出了一种鞋面,所述鞋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如上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0]1通过一体编织的方式,得到具有隐型提花的提花面料,使得提花图案可若隐若现,面料风格低调,给出了一种新型的提花结构和提花方式。
[0021]2本技术中的面料是通过一体编织而成的,相比复合型面料,不仅节省结合剂,节约成本,且利于环保,同时避免了因粘合剂带来的手感较差的问题。
[0022]3本技术中的面料提花图案可以为任意提花图案,风格和图案可以多变,类型丰富。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料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面料底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圈截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面料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面料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6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非集圈提花区的编织示意图;
[0029]图6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单色集圈提花区的编织示意图;
[0030]图6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色集圈提花区的编织示意图。
[0031]面层1,集圈提花区10,第一纱线100,第二纱线101,非集圈提花区11,底层2,连接层3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作为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提出了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如图1

2所示,其包括面层1和底层2,所述面层1包括集圈提花区10和非集圈提花区11;其中所述集圈提花区10为所述底层的第二纱线101在所述面层集圈并与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100套嵌成圈;所述非集圈提花区11为所述面层的前线圈与后线圈套嵌;所述底层2为针织提花层;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的第二纱线101与第一纱线100的纱线颜色不同。
[0034]具体的,所述提花面料还包括连接层3,所述连接层3位于所述面层1与底层2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面层1和底层3。
[0035]作为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给出了一种隐型提花面料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S1编织面层1:用于编织面层1的纱线前后线圈套嵌形成面层1的非集圈提花区11;
[0037]S2编织底层2:用于编织底层2的纱线前后线圈提花套嵌形成底层2;
[0038]S3编织集圈提花区10:用于编织该集圈提花区10的底层的第二纱线101在面层上集圈并与编织该集圈提花区的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100套嵌成圈;
[0039]所述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10的第二纱线101与第一纱线100的颜色不同。
[0040]作为本技术的第三方面,给出了一种鞋面,所述鞋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如上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
[0041]实施例1
[004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隐型提花面料,该提花面料为圆型纬编针织机编织而成,如图1

2和图4所示,包括面层1和底层2,其中所述面层1为平纹结构,所述底层2为电脑提花层;其面层1的非集圈提花区11由面层1的纱线成圈并前后线圈进行套嵌形成,其各织列之间排列较为紧密,面层1的集圈提花区10为底层2的第二纱线101在所述面层1集圈并与所述面层1的第一纱线100套嵌成圈,且其套嵌方式如图3所示,即第二纱线101集圈在第一纱线100上并从第一纱线100的沉降弧两侧露出第二纱线101的颜色,使得形成的面料的面层隐约露出底层第二纱线101的颜色,由于第一纱线100与第二纱线101的颜色不同,且底层2的第二纱线101经电脑提花呈现丰富的提花效果,结合第二纱线101集圈于第一纱线100形成的隐约露色效果,形成隐型提花面料。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型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包括集圈提花区和非集圈提花区;其中所述集圈提花区为所述底层的第二纱线在所述面层集圈并与所述面层的第一纱线套嵌成圈;所述非集圈提花区为所述面层的前线圈与后线圈套嵌;所述底层包括针织电脑提花结构;用于编织集圈提花区的第二纱线与第一纱线的纱线颜色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面料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面层与底层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面层和底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的编织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隐型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清来蔡永安方伟霞
申请(专利权)人:百润晋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