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国强专利>正文

组合式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61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组合式蓄电池包括串联的多个子蓄电池,子蓄电池壳体相对的两侧对称位置分别有从正负极板引出的正互联端和负互联端,两个子蓄电池相贴靠,二者的正负互联端即相接,便于互联。子蓄电池壳体为固接的上下壳体,电解质和正负极板在密封的下壳体内,上壳体有横贯固定孔;螺栓依次穿过各子蓄电池的固定孔固定连接各子蓄电池为一体,便于安装。上壳体侧壁有凸台或凹槽,正负互联端分别位于凸台或凹槽,凸台与凹槽形状相配合,二子蓄电池并靠,凸台凹槽嵌套,互联稳妥。壳体侧壁还有止口相互卡套。下壳体为透明材料制作,以便观察极板状况。本蓄电池由多个子蓄电池串接,可组合得到所需电压,且可及时更换损坏者,其它继续使用,延长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蓄电池。(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铅酸蓄电池反复充放电一段时间后,极板会出现不同程度击穿或表面硫酸铅结晶积累,造成极板部分面积失效,无法参与电化学反应,使蓄电池的效率大大下降,只得报废。例如用于电动车的蓄电池,大部分是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这种蓄电池其结构简单,免维护,广泛应用。但主要因极板的损坏其循环充电寿命只有一年左右,减少蓄电池的更换就可降低了电动车使用维护的成本。蓄电池极板的损坏开始时往往只出现在少部分极板面上,可因其部分的损坏将加速该电池其它部分极板的失效,而某个电池的损坏也会影响蓄电池组中的其它电池效率降低,并加速疲劳、失效,最终无法使用,只得更换整个蓄电池组所有的蓄电池。若是能将大容量的蓄电池改为多个小容量的蓄电池串接,及时更换某个损坏的小蓄电池,而其它未损坏的小蓄电池仍可继续正常使用,即可相对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但目前的蓄电池,容量较大,相互连接不便,连接不当还容易造成短路或断路,而且多个串联的蓄电池组在设备上的安装和更换均不便,难以组合使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相同的子蓄电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蓄电池,包括串联的2~10个相同的子蓄电池,每个子蓄电池有密封壳体、壳体内有电解质(11)和正负极板(1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子蓄电池壳体相对的两侧相对称的位置分别有从正负极板(10)引出的正互联端(3)和负互联端(4),两个子蓄电池壳体侧面相贴靠,二者的正负互联端(3、4)相互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蓄电池,包括串联的2~10个相同的子蓄电池,每个子蓄电池有密封壳体、壳体内有电解质(11)和正负极板(10),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子蓄电池壳体相对的两侧相对称的位置分别有从正负极板(10)引出的正互联端(3)和负互联端(4),两个子蓄电池壳体侧面相贴靠,二者的正负互联端(3、4)相互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蓄电池壳体分为相互固接的上壳体(1)和密封的下壳体(2),电解质(11)和正负极板(10)在下壳体内;上壳体(1)有互联端的侧面上有2~4个横贯上壳体的固定孔(9),固定孔(9)的中心线和该侧面垂直;两个或多个子蓄电池壳体侧面依次相贴靠,螺栓(14)依次穿过各子蓄电池的固定孔(9),固定连接各子蓄电池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蓄电池的上壳体(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有凹槽(5)或凸台(6),上述正负互联端(3、4)分别位于凹槽(5)上或凸台(6)内,凹槽(5)与凸台(6)形状相配合,且凹槽(5)低于壁面的深度与凸台(6)凸出壁面的高度相同;两个子蓄电池壳体侧面相并靠,一个子蓄电池壳体侧壁的凹槽(5)嵌入另一子蓄电池壳体侧壁的凸台(6)内,二子蓄电池的正负互联端相互联接,二子蓄电池壳体相邻的侧壁其它部分相贴。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罗国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