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54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反应装置,其具备:反应器,其内含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至少一个反应部;端子部,其设置在上述反应部上;以及导通构件,其与上述端子部相连接、且含有导电材料;上述导通构件从上述反应器的端面向外部引出,并被固定在向外部引出的部位上,在上述端子部和上述反应器的端面之间的上述导通构件的周围设置有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燃料电池作为能量转换效率高的清洁型电源已备受注目,其在燃料电池汽车和电气化住宅等方面已被广泛地实际应用。并且,在迅速展开的小型化的研究、开发的移动电话和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方面,也正在研究对利用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进行实际应用。燃料电池在结构上具有利用氢的电化学反应来生成电能的发电电池。在对燃料进行改质而生成氢的改质型燃料电池情况下,除燃料电池外,也还必须具备具有改质器等以用于从燃料生成氢。在改质器中,为了生成氢而需要热能,必须设定到规定的反应温度。因此,有时具有下述结构:在改质器内设置加热器,在燃料改质器的表面上形成加热器的电极,例如利用引线接合法来把引线连接在该电极上,通过引线来对加热器进行加热,以便将改质器设定到规定的反应温度。在此情况下,因为把加热器设置在燃料改质器内,所以必须对从该加热器到燃料改质器的表面电极铺设某些布线。但是,这种布线的接合若不充分,则通过间隙而可能产生燃料等泄漏。并且,如上所述,由于改质器被加热以设定为规定的温度,所以在与加热器的电极相连接的引线受到热膨胀而产生的应力,有时造成引线断线。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燃料电池中的发电效率,正在开展对为了高温动作而能够提高发电效率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以下简称为-->SOFC)的研究。该SOFC中采用下述的发电电池(cell,也称为单元),即在固体氧化物型电解质的一个面上形成有燃料极,在另一个面上形成有氧电极。在该SOFC中,由于在较高温度(约500~1000℃)下进行反应,所以发电电池收容于隔热容器内,成为燃料气体或氧的供给流道、排气的排出流道的配管、或者阳极输出电极和阴极输出电极贯通隔热容器而与发电电池相连接。这里,对于SOFC,由于发电电池的工作温度为高温,所以露出到外部的配管、阳极输出电极和阴极输出电极与发电电池的温度差变大,因此,发电电池的热通过这些部件向外部泄漏所造成的热损失容易变大。并且,例如起动时随着发电电池的升温,配管或输出电极产生热膨胀,所以受到热应力,因而可能损坏反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反应装置具有下述优点,即能够防止反应物的泄漏,同时防止热应力造成的断线或装置的破损,减小热损耗。为了获得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1反应装置,其具备:反应器,其内含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至少一个反应部;端子部,其设置在上述反应部上;以及导通构件,与上述端子部相连接,并含有导电材料;上述导通构件从上述反应器的端面向外部引出,被固定在向外部引出的部位上,在上述端子部和上述反应器的端面之间的上述导通构件的周围设置有空间。为了得到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2反应装置,其具备:反应器,其具有: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且所设定的温度不-->同的多个反应部、以及通过隔热用空间而将该多个反应部收容于内部的隔热容器;端子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多个反应部中的设定温度最高的反应部内;以及导通构件,其与上述端子部相连接,且含有导电材料,上述导通构件从上述隔热容器的壁面向外部引出,并被固定在贯穿上述壁面的部位上,从上述隔热容器的上述输出电极被引出的上述壁面到设置了上述端子部的反应部的距离比从上述壁面到前述反应部以外的反应部的距离更长。为了取得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1电子设备,其具备反应装置以及负荷,其中所述反应装置具备:反应器,其具有:具有设定为规定的温度、被供给发电用燃料、且通过该发电用燃料的电化学反应来获取电力的发电电池的反应部,以及通过隔热用空间而将上述反应部收容在内部的隔热容器;连接端子,其由设置在上述发电电池内的用于输出上述电力的输出端子构成;以及输出电极,其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子上,贯穿上述隔热容器的壁面而向外部引出,并被固定在贯穿上述壁面的部位上,且含有导通构件,上述负荷:其根据从上述反应装置的上述发电电池中获取的上述电力来进行驱动的负荷。为了取得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2电子设备,其具备反应装置和负荷,其中所述反应装置具有:反应器,其具有:具有被供给源燃料(source fuel)以生成发电用燃料的改质器、和设定为比上述改质器的温度更高的温度、供给上述发电用燃料、且通过该发电用燃料的电化学反应来获取电力的发电电池;以及通过隔热用空间而将上述反应部收容在内部的隔热容器;-->连接端子,其由设置在上述发电电池上的、用于输出上述电力的输出端子构成;以及输出电极,其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子上,贯穿上述隔热容器的壁面而向外部引出,并被固定在贯穿上述壁面的部位上,在该反应装置内,从上述隔热容器的上述输出电极被引出的上述壁面到上述发电电池的距离比从该壁面到上述改质器的距离更长,。上述负荷:其连接在上述燃料电池装置的上述输出电极的另一端上、并根据从上述发电电池中获取的上述电力来进行驱动。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微反应装置的反应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上侧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和加热器密封基板的立体图。图3是从下侧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和加热器密封基板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应器的接合面的平面图。图5是作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微反应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复合型微反应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6的断开线VII—VII的面的上基板102的向视截面图。图8是沿图6的断开线VIII—VIII的面的下基板103的向视投影截面图。图9是沿图6的断开线IX—IX的面的向视图。图10是沿图6的断开线X—X的面的向视截面图。图11是图10的截面图中的连接端子部108周边的放大图。图12、图13是图11所示的连接端子部108周边的变形图。-->图14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型微反应装置的发电装置的构成的方框图。图15是表示使用了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方框图。图16是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发电电池的模式图。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发电电池中的发电电池堆的一例的模式图。图18是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隔热容器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隔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的透视图。图20是从下侧观看图19的隔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1是图18的VII—VII向视截面图。图22是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连结部、改质器、燃料电池部的下面图。图23是图22的IX—IX向视截面图。图24是图22的X—X向视截面图。图25是图24的XI—XI向视截面图。图2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隔热容器内的稳定运转时的温度分布的模式图。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阳极输出电极和阴极输出电极的温度上升造成的变形的模拟图。图28、图29、图30、图3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反应装置中的隔热容器的内部结构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但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尽管为了实施本专利技术而附加-->了技术方面的优选的各种限定,但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和图示例的限制。[第1实施方式]首先,对作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复合型微反应装置的反应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应装置,其具有:反应器,其内含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至少一个反应部;端子部,其设置在所述反应部上;以及导通构件,其与所述端子部相连接,并含有导电材料;其中所述导通构件从所述反应器的端面向外部引出,被固 定在向外部引出的部位上,在所述端子部和所述反应器的端面之间的所述导通构件的周围设置有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1-17 008794/2006;JP 2006-9-27 263167/20061、一种反应装置,其具有:反应器,其内含被供给反应物并发生反应的至少一个反应部;端子部,其设置在所述反应部上;以及导通构件,其与所述端子部相连接,并含有导电材料;其中所述导通构件从所述反应器的端面向外部引出,被固定在向外部引出的部位上,在所述端子部和所述反应器的端面之间的所述导通构件的周围设置有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反应部具有被设定为规定的温度、且用于对所述反应部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所述端子部是施加向所述电加热器供给的电流的连接端子,所述导通构件是与连接端子连接的引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器被形成为至少具有被层叠的第1基板、第2基板,其中,在所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形成:作为所述电加热器的电热图形、以及设置在该电热图形的两端并与所述引线连接的所述连接端子;在所述第1基板的另一面侧形成构成被供给反应物并使该反应物发生反应的所述反应部的沟槽或凹部,在所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形成:具备具有与所述第1基板上形成的所述电热图形相对应的形状以收纳该电热图形的空间的电热图形收纳室;具备具有与所述第1基板上形成的所述连接端子相对应的形状以收纳该连接端子的空间的端子部收纳室、以及将所述电热图形收纳室和所述端子部收纳室进行连通的连通沟槽;而且所述第2基板的的一面侧与所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相对地层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引线被弯曲在所述端子部收纳室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第2基板的在一面侧形成有将所述引线引出到外部的通路沟槽,且在所述通路沟槽内形成有用于将该通路沟槽封接、并将所述引线固定的封接剂。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第2基板中的所述端子部收纳室形成在与所述第1基板中的所述沟槽或凹部不相重叠的位置上。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所述反应器被形成为至少具有被层叠的第1基板、第2基板,其中,在所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形成电热图形、以及设置在该电热图形的两端上的连接端子;在所述第1基板的另一面侧构成被供给反应物并使该反应物发生反应的所述反应部的沟槽或凹部,引线与所述连接端子相连接,在所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形成把所述引线引出到外部的通路沟槽,所述第2基板的另一面侧与所述第1基板的一面侧相对地层叠,封接剂,其用于将所述通路沟槽封接,并将所述引线固定,所述引线在所述封接剂和所述端子部之间具有弯曲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装置,在所述第2基板的一面侧形成:具有与所述第1基板上形成的所述电热图形相对应的形状以收纳该电热图形的电热图形收纳室、以及具有与所述第1基板上形成的所述连接端子相对应的形状以收纳该连接端子的端子部收纳室,所述引线的弯曲部被收纳在所述端子部收纳室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第2基板中的所述端子部收纳室形成在与所述第1基板中的所述沟槽或凹部不相重叠的位置上。-->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立装置,其中,所述反应部具有被设定为规定的温度、被供给该发电用燃料、且通过该发电用燃料的电化学反应来获取电力的发电电池,所述端子部是从所述发电电池中输出所述电力的输出端子,所述导通构件是与所述输出端子相连接的输出电极。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反应器具有通过隔热用空间而将所述反应部收容在内部的隔热容器,所述输出电极贯穿所述隔热容器的壁面而向外部引出,并被固定在贯穿所述壁面的部位上。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反应部进一步具有设定为比所述发电电池具有更低的温度、且被供给源燃料以生成所述发电用燃料的改质器,从所述隔热容器的所述输出电极被引出的所述壁面到所述发电电池的距离比从该壁面到所述改质器的距离更长。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发电电池采用固体氧化物型电解质。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输出电极的截面形状是四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中的任一种。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反应装置,其中,所述反应部具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崎努山本忠夫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