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482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以及涂覆于导体表面的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涂层、中涂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是由如下按重量份比计的各组分制成: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附件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的不断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最容易实现量产的一种,受到人们普遍关注,而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是行业的研究重点,当前的驱动电机基本都是单输出轴的永磁同步电机,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部,为汽车提供动力。驱动电机的电机线圈是由电磁线绕制构成的,其是驱动电机的重要部件,甚至被称为心脏部件,因此对电磁线的技术要求极其严苛。开发综合性能和性能稳定性优异的电磁线是改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由于定子绕组在通风槽口及直线出槽口处绕组端部的电场集中,当局部位置电场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气体发生局部电离,在电离处出现蓝色荧光,即电晕现象。电晕产生热效应和臭氧及氦的氧化物,使绕圈绕组内局部温度升高,导致胶粘剂变质、碳化、股线绝缘和云母变白,进而使股线松散、绝缘老化和短路现象,影响驱动电机的使用。因此电磁线的耐电晕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然而,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磁线还或多或少存在耐热抗电晕性差,附着力不足,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不佳的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80450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抗电晕漆包线及其制造方法,导体外部的绝缘层从內到外涂覆有三层绝缘涂层,外涂层用涂料包括润滑耐磨成分、溶剂和基漆,所述润滑耐磨成分是二硫化钼、海泡石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蜡和硅油的混合物,所述溶剂是N

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苯的混合物,所述基漆为聚酰胺酰亚胺漆;各涂层厚度比例为:内涂层15

25%,中间涂层60

70%,外涂层15

17%。该专利技术可以降低抗电晕漆包线的静摩擦系数,增加抗电晕漆的耐电晕性能效果好,可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然而,该漆包线外涂层附着性差,耐老化性能和性能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0005]本领域仍然需要一种耐电晕效果显著,耐热性、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异,附着力强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耐电晕效果显著,耐热性、耐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异,附着力强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以及涂覆于导体表面的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自内向外依
次包括内涂层、中涂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是由如下按重量份比计的各组分制成: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55

65份、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3

5份、4

乙烯基

2,8

双(三氟甲基)喹啉2

4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

8份、耐磨成分4

6份、溶剂20

30份、引发剂0.8

1.2份、五氧化二磷0.5

0.8份、多聚磷酸0.1

0.3份。
[0008]优选的,所述导体为石墨烯纤维绕包的铜导体;所述导体的厚度为2

8mm,宽度为3

18mm;所述石墨烯纤维的层数为一层或两层;所述石墨烯纤维的规格为100

500支。
[0009]优选的,所述内涂层由艾伦塔斯电气绝缘材料(铜陵)有限公司生产的MT533型180级聚酯亚胺涂料制成。
[0010]优选的,所述中涂层由台湾福保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38SAS型200级抗电晕涂料制成。
[0011]优选的,所述内涂层的厚度为12

18μm;中涂层的厚度为60

80μm;外涂层的厚度为10

20μm。
[0012]优选的,所述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的来源无特殊要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参见专利技术专利CN112679691A的实施例1。
[0013]优选的,所述耐磨成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各组分制成:凹凸棒土15

25份、二硫化钼30

40份、氟化石墨烯20

30份。
[0014]优选的,所述耐磨成分的粒径为900

1200目。
[0015]优选的,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溶剂为二甲亚砜、N,N

二甲基甲酰胺、N,N

二甲基乙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在导体表面依次涂覆内涂层和中涂层,采用多道涂覆,直至达到各层要求的厚度,干燥后待处理;步骤S102、将外涂层各组分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后,碾磨过筛,再涂覆于经过步骤S101处理得到的中涂层表面,首先在70

80℃下干燥1

2小时,后置于180

20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9]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以及涂覆于导体表面的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涂层、中涂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是由如下按重量份比计的各组分制成: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55

65份、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3

5份、4

乙烯基

2,8

双(三氟甲基)喹啉2

4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

8份、耐磨成分4

6份、溶剂20

30份、引发剂0.8

1.2份、五氧化二磷0.5

0.8份、多聚磷酸0.1

0.3份。
[0020]优选的,所述导体为石墨烯纤维绕包的铜导体;所述导体的厚度为2

8mm,宽度为3

18mm;所述石墨烯纤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以及涂覆于导体表面的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自内向外依次包括内涂层、中涂层和外涂层;所述外涂层是由如下按重量份比计的各组分制成:有机硅改性聚酰胺酰亚胺55

65份、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3

5份、4

乙烯基

2,8

双(三氟甲基)喹啉2

4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

8份、耐磨成分4

6份、溶剂20

30份、引发剂0.8

1.2份、五氧化二磷0.5

0.8份、多聚磷酸0.1

0.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石墨烯纤维绕包的铜导体;所述导体的厚度为2

8mm,宽度为3

18mm;所述石墨烯纤维的层数为一层或两层;所述石墨烯纤维的规格为100

500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涂层由艾伦塔斯电气绝缘材料(铜陵)有限公司生产的MT533型180级聚酯亚胺涂料制成;所述中涂层由台湾福保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38SAS型200级抗电晕涂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耐电晕电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涂层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苏保信王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精达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