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460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步骤:向至少表面以Cu、Al、Sn、Ti及Fe中的任一者为主成分的基材的表面中的第一区域照射激光束,使第一区域熔融;由通过第一区域中的基材的表面熔融而放出到规定的氛围中的金属的蒸气或等离子体生成金属的颗粒,使该颗粒向第一区域堆积;向与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照射激光束,使第二区域熔融;及由通过第二区域中的基材的表面熔融而放出到规定的氛围中的金属的蒸气或等离子体生成金属的颗粒,使该颗粒向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各自堆积。域及第二区域的各自堆积。域及第二区域的各自堆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金属构件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紧贴性提高,正在研究在该金属构件的表面设置微细的凹凸而使表面粗糙化。
[0003]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

20001中公开了:通过向由以Ni、Au、Pd、Ag中的至少一个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的金属薄膜的表面照射低能量密度的能量束,使该金属薄膜的表面熔融、凝固,从而将该金属薄膜的表面粗糙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然而,在日本特开2016

20001的手法中,如在文献中也记载的那样,无法将以铝(Al)、铜(Cu)等融点低的材料为主成分的金属薄膜的表面粗糙化。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过在至少在表面使用了融点低的材料的基材的表面设置微细的凹凸形状而能够使与其他构件的紧贴性提高的金属构件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涉及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金属构件具备:基材,至少表面由以Cu、Al、Sn、Ti及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金属构件具备:基材,至少表面由以Cu、Al、Sn、Ti及Fe中的至少任一者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及具有凹凸形状的凹凸部,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所述凹凸部的步骤,在形成所述凹凸部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向所述基材的表面中的第一区域照射脉冲振荡的激光束,使该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基材的表面熔融;由通过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基材的表面熔融而放出到规定的氛围中的金属的蒸气或等离子体生成金属的颗粒,使该颗粒向所述第一区域堆积;向所述基材的表面中的与所述第一区域相邻的第二区域照射所述激光束,使该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基材的表面熔融;及由通过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基材的表面熔融而放出到所述规定的氛围中的金属的蒸气或等离子体生成金属的颗粒,使该颗粒向所述第二区域及与该第二区域相邻的所述第一区域的各自堆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在表面具有由以Cu、Al、Sn、Ti及Fe中的至少任一者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的金属薄膜,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金属薄膜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以Al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所述激光束的照射条件为:峰值输出为3kW以上,脉冲宽度为1~1000ns,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各自的直径即激光光斑直径为200μm以下,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间隔即光斑间隔为所述激光光斑直径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以Cu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所述激光束的照射条件为:峰值输出为6kW以上,脉冲宽度为1~1000ns,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各自的直径即激光光斑直径为200μm以下,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间隔即光斑间隔为所述激光光斑直径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以S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村将大中田博道古川雅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