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453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包括百叶箱、底壳、温湿度传感器、电路主板及内置电池,所述百叶箱安装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百叶箱内,所述电路主板和所述内置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壳内,所述电路主板上集成有主控芯片、间歇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间歇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内置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入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机制以及间歇工作模式,从而使整个系统耗电量大大降低,使得非直射光照太阳能补充电力成为可能。太阳能补充电力成为可能。太阳能补充电力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通常需要使用室外温湿度或小型气象站对温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采集。
[0003]室外温湿度或小型气象站对采样地点的要求,通常是在空旷的地方距地面1.5米左右,依此要求来看,如果采用有线电源及有线通信的方式布置,则有施工难度,需要挖地走线。而当前无线太阳能的温湿度传感器通常因耗电较多而加大电池尺寸以及蓄电池容量,且太阳能电池需单独布置面向天空以便采集直射阳光,导致系统变得复杂,成本升高。
[0004]以上不足,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7]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包括系统主体,所述系统主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电路主板及内置电池,所述电路主板上集成有主控芯片、间歇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间歇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内置电池连接。
[0008]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系统主体包括百叶箱和底壳,所述百叶箱安装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百叶箱内,所述电路主板和所述内置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壳内。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设置在百叶箱内,且所述透气管的底部与所述底壳的底部固定,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透气管内。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气管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微气孔。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壳外,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内置电池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内置电池为镍氢充放电池。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为塑胶材质。
[0014]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为无线数字传输模块。
[0015]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引入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机制以及间歇工作模式,从而使整个系统耗
电量大大降低,使得非直射光照太阳能补充电力成为可能,与现有的有线传感方案相比,免于施工布线,大大减少施工的难度;与现有的无线传感方案相比,简化了系统构成,无需专门布置一个面向太阳的太阳能接收板,也使得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使用太阳能温湿度传感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去掉百叶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原理框架图。
[0020]在图中,
[0021]1、百叶箱;2、底壳;3、温湿度传感器;4、电路主板;5、内置电池;6、太阳能电池;7、主控芯片;8、间歇控制模块;9、无线收发模块;10、透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包括百叶箱1、底壳2、温湿度传感器3、电路主板4、内置电池5及太阳能电池6,百叶箱1安装在底壳2的顶部,温湿度传感器3设置在百叶箱1内,电路主板4和内置电池5设置在底壳2内,太阳能电池6设置在底壳2外,电路主板4上集成有主控芯片7、间歇控制模块8、无线收发模块9,主控芯片7分别与间歇控制模块8、无线收发模块9、温湿度传感器3及内置电池5连接,内置电池5还与太阳能电池6连接。
[0025]百叶箱1可以避免太阳直射温湿度传感器3以及保持内部通风畅顺,使得温湿度传感器3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使的温湿度传感器3的测量结果更加精准,且可以延迟温湿度传感器3的使用年限。温湿度传感器3用于测量周边的温湿度。主控芯片7通过间歇控制模块8式提供间歇工作节奏控制无线收发模块9间歇接收与休眠,以及控制温湿度传感器3的启动与关闭,可使整个系统耗电量大大降低。无线收发模块9通过无线的方式接收主机的测量指令,以及将温湿度传感器3的测量数据传输回主机。太阳能电池6用于在有光照的时候对内置电池5进行涓流充电,同时因系统整体耗电很小,太阳能电池6采用小尺寸的漫射光即可完成电力补充。
[0026]工作原理:
[0027]主控芯片7通过间歇控制模块8提供间歇工作节奏控制无线收发模块9间歇接收与休眠,若无线收发模块9接收到主机的测量命令,则继续完成接收并通知主控芯片7,主控芯片7立刻启动温湿度传感器3测量温湿度,并通过无线收发模块9将温湿度传感器3的测量数
据传输回主机,完成测量任务。
[0028]本技术引入超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机制以及间歇工作模式,从而使整个系统耗电量大大降低,使得非直射光照太阳能补充电力成为可能,与现有的有线传感方案相比,免于施工布线,大大减少施工的难度;与现有的无线传感方案相比,简化了系统构成,无需专门布置一个面向太阳的太阳能接收板,也使得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使用太阳能温湿度传感成为可能。
[0029]请参阅图1、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还包括透气管10,透气管10设置在百叶箱1内,且透气管10的底部与底壳2的底部固定,温湿度传感器3设置在透气管10内。优选的,透气管10为多孔透气管,其外壁设置有多个微气孔,多孔透气管可以过滤空气粉尘以及避免昆虫入侵内部,以免影响内部的温湿度传感器3正常运行。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置电池5为镍氢充放电池,
[0031]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壳2为塑胶材质。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收发模块9为无线数字传输模块,无线传输距离可达开阔区视距2KM以上。
[0033]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主体,所述系统主体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电路主板及内置电池,所述电路主板上集成有主控芯片、间歇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间歇控制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及所述内置电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主体包括百叶箱和底壳,所述百叶箱安装在所述底壳的顶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百叶箱内,所述电路主板和所述内置电池设置在所述底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直射太阳能温湿度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气管,所述透气管设置在百叶箱内,且所述透气管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松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软易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