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452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人工生态环境模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和系统。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机柜,以及布置在机柜上的物联网通信天线、环境模拟舱、上位机主控、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和供气系统;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系统包括生态环境模拟装置、野外环境探测节点、数据服务器机组和工作站计算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野外生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和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人工生态环境模拟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濒危动植物保护领域(尤其是迁地保护),常面临原生地野外环境难以长期跟踪记录、常规设备可控环境参数不完善、实验精度较低、实验室生境复现无法有效实现等困境。这类研究过程中面对的环境常是多变量、多参数的,其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及环境因素相互关系上具有很高的耦合度和复杂性,使用传统单机运行的培养箱装置模拟这类环境,试验周期过长,效率低下,且难以有效对比多环境参数对生物体的影响,造成了野外濒危物种的研究与人工繁育保护工作难以开展,优质中草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等问题。
[0003]然而,虽然国内生物培养系统制造商众多,但长期以来传统产品在精度、效率、可靠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常规的培养箱装置无法有效进行并行化操作,单台培养装置每个时刻只能实现一种环境,在面对大量样本或复杂环境因素影响的实验时,效率低下,实验周期过长,或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管理困难,给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医药研究、新品种选育带来不利影响。
[0004]目前常见的培养箱产品自动化水平较低,环控稳定性较差,操作方面人工依赖严重,常规的生物培养系统多采用单一的控制模型,其温湿度控制、气体环境控制、光照控制等核心功能在精确度、调节速度方面不尽人意,且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对人工操作观察依赖程度高,易受到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干扰,极大地影响了科研教学的进展。
[0005]此外,传统型设备安全性较差,在误操作、控制失灵等异常情况下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严重威胁实验室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和系统,以解决现有设备野外生境复现偏差大、运行过程并行度低、效率低下、精度较差、安全性欠佳的技术缺陷。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该生态环境模拟装置9包括机柜16,所述机柜16呈长方体,包括前面板12和背板33;所述生态环境模拟装置9还包括布置在机柜16上的物联网通信天线11、环境模拟舱、上位机主控24、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冷却循环系统37和供气系统35;
[0009]多个环境模拟舱安装在机柜16上;
[0010]所述环境模拟舱包括主舱体41、舱门21、照明组件23、下位机主控板44、半导体加热模块48、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半导体制冷模块50、载物台51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
[0011]所述舱门21通过舱门铰链22可开闭地安装在主舱体41的前端面上,所述照明组件
23安装在主舱体41的舱内顶壁上,为主舱体41内部提供光照强度可控的波长780nm

400nm的可见光照明;
[0012]所述载物台51可拆卸地固接在主舱体41的舱内底壁上,用于放置培养物;所述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分别安装于主舱体41的舱内左右侧壁上,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用于采集主舱体41内载物台51上放置的生物样本的生长变化图像数据;所述舱内传感器阵列52用于探测主舱体41的舱内环境参数,所述舱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光谱分布的数值和变化;所述半导体加热模块48和半导体制冷模块50 安装在主舱体41的舱内后壁上,用于调控主舱体41的舱内温度;所述主舱体41上设有与供气系统35连接的气体进出连接口45,用于向主舱体41的舱内输送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并调节舱内气压和相对湿度;
[0013]所述下位机主控板44安装在主舱体41的外部后端面,分别通过信号电缆47与照明组件23、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舱内传感器阵列 52、半导体制冷模块50、冷却循环系统37和上位机主控24连接;
[0014]所述上位机主控24分别与物联网通信天线11、下位机主控板44 和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连接;上位机主控24通过物联网通信天线 11连接物联网3,接收并处理来自物联网3的野外环境数据和用户通过工作站计算机10发出的操作命令,并将生成的操作指令发送至下位机主控板44执行,下位机主控板44测量并调节主舱体41内部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将测量得到的数值和变化发送给上位机主控24;
[0015]所述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分别与照明组件23、上位机主控24、下位机主控板44、半导体加热模块48、半导体制冷模块50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连接,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供应。
[0016]所述供气系统35通过变压冷凝和雾化蒸发方式调节主舱体41的舱内相对湿度;通过连接外部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压缩机,调节主舱体41的舱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压强。
[0017]所述下位机主控板44的外侧设有与主舱体41的外部后端面固接的框架42,框架42上设有用于保护下位机主控板44的挡板43。
[0018]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50包括鳍片热交换器55、半导体制冷片56、压紧片61和板式热交换器46;
[0019]所述鳍片式热交换器55固接在主舱体41的舱内后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6的低温面与鳍片式热交换器55接触连接;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与半导体制冷片56的高温面接触连接;所述压紧片61通过螺杆和螺母将鳍片热交换器55、半导体制冷片56和板式热交换器46 压紧固定;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和冷却出水管接口63分别与冷却循环系统37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6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电缆线60与下位机主控板44连接;鳍片热交换器55和压紧片61之间通过固定螺杆57和预应力螺母59配合压紧;预应力螺母59 内装有弹簧;所述固定螺杆57外部涂敷有隔热涂层58。
[0020]所述冷却循环系统37包括水泵80、水箱81、水流传感器82、软管83和空气热交换器84;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 和空气热交换器84的进水口分别通过软管83与置于水箱81内部的水泵80连接;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出水管接口63和空气热交换器
84 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软管83与水箱81连通;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和空气热交换器84的进水口的软管83上均设有水流传感器82;所述水流传感器82与下位机主控板44电气连接,反馈流速信号;下位机主控板44根据设定的流速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过程;所述水泵80采用潜水泵,工作时处于水面下;所述水箱81内装有冷却剂。
[0021]所述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包括绝缘底板64,以及布置在绝缘底板64上的消防传感器65、辅助电源66、主接触器67、过热报警器68、安全控制系统主控板69、蜂鸣器70、过载报警器71、工作电源72、控制电源73和电源输出电缆74;所述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该生态环境模拟装置(9)包括机柜(16),所述机柜(16)呈长方体,包括前面板(12)和背板(3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环境模拟装置(9)还包括布置在机柜(16)上的物联网通信天线(11)、环境模拟舱、上位机主控(24)、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冷却循环系统(37)和供气系统(35);多个环境模拟舱安装在机柜(16)上;所述环境模拟舱包括主舱体(41)、舱门(21)、照明组件(23)、下位机主控板(44)、半导体加热模块(48)、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半导体制冷模块(50)、载物台(51)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所述舱门(21)通过舱门铰链(22)可开闭地安装在主舱体(41)的前端面上,所述照明组件(23)安装在主舱体(41)的舱内顶壁上,为主舱体(41)内部提供光照强度可控的波长780nm

400nm的可见光照明;所述载物台(51)可拆卸地固接在主舱体(41)的舱内底壁上,用于放置培养物;所述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分别安装于主舱体(41)的舱内左右侧壁上,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用于采集主舱体(41)内载物台(51)上放置的生物样本的生长变化图像数据;所述舱内传感器阵列(52)用于探测主舱体(41)的舱内环境参数,所述舱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光谱分布的数值和变化;所述半导体加热模块(48)和半导体制冷模块(50)安装在主舱体(41)的舱内后壁上,用于调控主舱体(41)的舱内温度;所述主舱体(41)上设有与供气系统(35)连接的气体进出连接口(45),用于向主舱体(41)的舱内输送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并调节舱内气压和相对湿度;所述下位机主控板(44)安装在主舱体(41)的外部后端面,分别通过信号电缆(47)与照明组件(23)、红外

可见光摄像头(49)、舱内传感器阵列(52)、半导体制冷模块(50)、冷却循环系统(37)和上位机主控(24)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24)分别与物联网通信天线(11)、下位机主控板(44)和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连接;上位机主控(24)通过物联网通信天线(11)连接物联网(3),接收并处理来自物联网(3)的野外环境数据和用户通过工作站计算机(10)发出的操作命令,并将生成的操作指令发送至下位机主控板(44)执行,下位机主控板(44)测量并调节主舱体(41)内部的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将测量得到的数值和变化发送给上位机主控(24);所述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分别与照明组件(23)、上位机主控(24)、下位机主控板(44)、半导体加热模块(48)、半导体制冷模块(50)和舱内传感器阵列(52)连接,提供工作所需的电源供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35)通过变压冷凝和雾化蒸发方式调节主舱体(41)的舱内相对湿度;通过连接外部的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压缩机,调节主舱体(41)的舱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压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机主控板(44)的外侧设有与主舱体(41)的外部后端面固接的框架(42),框架(42)上设有用于保护下位机主控板(44)的挡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50)包括鳍片热交换器(55)、半导体制冷片(56)、压紧片(61)和板式热交换器(46);所述鳍片式热交换器(55)固接在主舱体(41)的舱内后壁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6)的低温面与鳍片式热交换器(55)接触连接;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与半导体制冷片(56)的高温面接触连接;所述压紧片(61)通过螺杆和螺母将鳍片热交换器(55)、半导体制冷片(56)和板式热交换器(46)压紧固定;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和冷却出水管接口(63)分别与冷却循环系统(37)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6)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电缆线(60)与下位机主控板(44)连接;鳍片热交换器(55)和压紧片(61)之间通过固定螺杆(57)和预应力螺母(59)配合压紧;预应力螺母(59)内装有弹簧;所述固定螺杆(57)外部涂敷有隔热涂层(5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37)包括水泵(80)、水箱(81)、水流传感器(82)、软管(83)和空气热交换器(84);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和空气热交换器(84)的进水口分别通过软管(83)与置于水箱(81)内部的水泵(80)连接;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出水管接口(63)和空气热交换器(84)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软管(83)与水箱(81)连通;所述板式热交换器(46)的冷却进水管接口(62)和空气热交换器(84)的进水口的软管(83)上均设有水流传感器(82);所述水流传感器(82)与下位机主控板(44)电气连接,反馈流速信号;下位机主控板(44)根据设定的流速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过程;所述水泵(80)采用潜水泵,工作时处于水面下;所述水箱(81)内装有冷却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并行化生态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控制和电源系统(39)包括绝缘底板(64),以及布置在绝缘底板(64)上的消防传感器(65)、辅助电源(66)、主接触器(67)、过热报警器(68)、安全控制系统主控板(69)、蜂鸣器(70)、过载报警器(71)、工作电源(72)、控制电源(73)和电源输出电缆(74);所述工作电源(72)和控制电源(73)用于提供生态环境模拟装置(9)的电源供应,通过电源输出电缆(74)分别与上位机主控(24)和各环境模拟舱连接;所述安全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真真殷浩然张涵莹倪思睿洪梦夏窦思雨仝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