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49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相配装的釜体和釜盖;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釜盖上设置有加料口,釜盖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的转动轴连接;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釜盖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连接;釜体的外壁包覆有加热套,加热套的内部容置有电加热棒和导热油;釜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凝盘管,釜体的底部通过设置的出料口设置有管状视镜;釜盖上设置有进气口以及回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使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药品从小试放大到中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反应需求,还可以有效节省产品研发阶段的设备投入;通过架设在小推车上,移动方便,解决了对生产场地要求苛刻的问题。场地要求苛刻的问题。场地要求苛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药物是指运用药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如药品。
[0003]相关企业在确定一个药品项目前,先要进行小试,即实验室小量合成实验,主要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料液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小试结束后,转入中试阶段,即根据小试结果继续放大,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实验,中试成功后基本就可以量产了。
[0004]现有技术中,相关技术人员主要用反应釜进行药品中试阶段的试验,但现有的反应釜尺寸较大,而且,每个反应釜只能进行一项步骤的反应,导致药品中试阶段的设备投入大和对生产场地的要求苛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不但场地占用小,而且能满足从小试放大到中试生产的大部分过程。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相配装的釜体和釜盖;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釜盖上设置有加料口,釜盖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的转动轴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釜盖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连接;所述釜体的外壁包覆有加热套,加热套的内部容置有用于对釜体内料液进行加热的电加热棒和导热油;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釜体内料液进行冷却的冷凝盘管,釜体的底部通过设置的出料口设置有用于观察釜体内存留料液情况的管状视镜;所述釜盖上设置有用于向釜体内通入气体的进气口以及用于连接冷凝器和抽气嘴的回流口。
[0008]优选的,所述加热套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加热棒的电加热管口。
[0009]优选的,所述加热套上设置有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入口,导热油出口和导热油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维持加热套内部压力的导热油膨胀罐,管道上设置有对导热油进行强制循环的热油泵。
[0010]优选的,所述釜体上设置有连通冷凝盘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11]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的一端连接进气口,通气管的另一端伸向釜体底部。
[0012]优选的,所述釜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温度计的温度计套管和用于观察釜体内料液
状态的观察窗。
[0013]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架设在具有刹车功能的可移动小车上。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加热套、冷凝盘管、管状视镜、进气口和回流口,不但使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药品从小试放大到中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反应需求,还可以有效节省产品研发阶段的设备投入;通过架设在一个小推车上,移动方便,解决了对生产场地要求苛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9]其中:1.釜体、11.加热套、111.导热油出口、112.导热油入口、113.电加热管口、12.搅拌机构、13.出料口、14.管状视镜、15.冷凝盘管、16.进水口、17.出水口、2.釜盖、21.温度计套管、22.加料口、23.观察窗、24.进气口、25.回流口、3.驱动电机、4.热油泵、5.导热油膨胀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一种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结合图1所示,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相配装的釜体1和釜盖2,反应釜本体用于药品的中试阶段。
[0022]釜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3。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12、冷凝盘管15和通气管,其中,搅拌机构12用于搅拌釜体1内的料液;冷凝盘管15连通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进水口16和出水口17连接循环水或其它冷凝液,从而对釜体1内的料液进行冷却;通气管伸向釜体1的底部,不但可用来通入惰性气体保护反应,还可用来通入氢气进行氢化反应。出料口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的阀门,出料口13的底端连接有管状视镜14,管状视镜14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出料的阀门,管状视镜14可用于萃取实验时观察釜内存留溶液情况。
[0023]釜体1的外壁包覆有加热套11,加热套11的内部容置有电加热棒和导热油,其中,电加热棒为四个,均匀纵向排布在加热套11的内部。如图3所示,加热套11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电加热管口113,四个电加热管口113分别固定四个电加热棒,从而来使电加热棒对导热油进行均匀加热,进而使导热油对釜体1内的料液进行均匀加热。加热套11的上部设置有热油出口111,加热套11的底部设置有热油入口112;热油出口111和热油入口112通过管道连接有导热油膨胀罐5,导热油膨胀罐5可有效维持加热套11内的压力,当导热油受热膨胀后,导热油膨胀罐5可存储多余的导热油。热油入口112端的管道上设置有热油泵4,热油泵4用于对导热油进行强制循环,不但可以克服导热油传热慢的不利因素,还可以有效防止因局部过热影响导热油寿命和进一步使反应料液受热均匀可控。
[0024]釜盖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12的转动轴连接,从而驱动搅拌机构12对料液进行搅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釜盖2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连
接,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如图2所示,釜盖2上设置有加料口22、进气口24和回流口25、温度计套管21和观察窗23,其中,加料口22用于向釜体1内添加料液;进气口24接通釜体1内的通气管,方便向釜体1内通入气体;回流口25用于连接冷凝器和抽气嘴,当连接冷凝器时,可使反应釜内升温的料液进行冷凝回流,当连接抽气嘴时,可对釜内进行抽真空;温度计套管21用于安装温度计,从而对釜体1内的料液温度进行测量;观察窗23设置有两个且一大一小,用于观察釜体内料液状态。
[0025]反应釜本体的体积大小,可根据使用需求随意放大或缩小;反应釜本体可以架设在具有刹车功能的可移动小车上,从而方便的对反应釜本体进行移动和固定。
[0026]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满足药品中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反应需求,以以羟基偶氮苯为原料,经醚化、还原、环合、催化氢化、精制五步化学反应得到终产品羟基保泰松为例:
[0027](一)醚化
[0028]设备准备:150L反应釜(进气口24封闭,回流口25安装回流冷凝器)、结晶周转桶、离心机和真空干燥箱。
[0029]在150L反应釜中依次加入乙醇30.0Kg、羟基偶氮苯6.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相配装的釜体(1)和釜盖(2);所述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12);所述釜盖(2)上设置有加料口(22),釜盖(2)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搅拌机构(12)的转动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釜盖(2)之间通过机械密封连接;所述釜体(1)的外壁包覆有加热套(11),加热套(11)的内部容置有用于对釜体内料液进行加热的电加热棒和导热油;所述釜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釜体内料液进行冷却的冷凝盘管(15),釜体(1)的底部通过设置的出料口(13)设置有用于观察釜体内存留料液情况的管状视镜(14);所述釜盖(2)上设置有用于向釜体内通入气体的进气口(24)以及用于连接冷凝器和抽气嘴的回流口(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药品中试的多功能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电加热棒的电加热管口(113)。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林林陈德武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赛谱睿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