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42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关于一种桁架叠合板。包括:底板、多个连接钢筋、多个桁架和钢筋网;所述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所述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上述叠合板通过板肋的设置将平板的厚度减薄,平板可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钢筋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简化了施工工序。简化了施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叠合板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产事业也在近些年形成空前规模,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了更好的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加快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建筑业也提出新的要求,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日本,欧洲等发展住宅产业化较早,已经形成各自的技术特点与规范。我国住宅产业化提出的较晚,我国在90年代初期才提出要开展住宅产业化发展,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还是处于缓慢状态,推进住宅产业化,实现住宅建设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是今后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任务。住宅产业化可以实现住宅生产和设计的标准化,因为其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绿色建筑的范畴,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桁架叠合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楼板形式,属于住宅产业化的范畴,在当今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0003]传统结构楼板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拥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对模板要求高,模板的支撑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加快了施工速度,但是预制结构整体性不及现浇结构,抗震性能也较差。因此,这两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叠合板正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综合了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的优点,如今已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0004]叠合板结构是一种现浇与预制工艺两者相结合的组合形式,装配式建筑以其预制程度高、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效应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但由于桁架叠合板预制板板厚不宜小于60mm,故在板厚较薄情况下,桁架下空间小,难以满足水电管线预埋的需求,为了满足预埋管线的需求,需要增加板厚,进而增大楼体自重,提高了单平米造价,其次桁架钢筋叠合板四周需要设置胡子筋,在施工安装时增大了施工难度,施工效率低,成本大幅度提升,另外由于桁架钢筋叠合板由于易出现裂缝,楼板长度较短,增加了生产和吊装成本;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相交于桁架钢筋叠合板利用预应力技术减薄了预制平板厚度,但工厂加工过程增加了预应力张拉过程,并且预应力钢筋在时效下,存在应力松弛等现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工艺复杂化和预制平板预应力可靠度随时间下降的问题。
[0005]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6]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包括:
[0009]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
[0010]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
[0011]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
[0012]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
[0014]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组成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下弦杆为靠近所述底板的两个棱边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钢筋网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棱边固定;所述腹杆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腹杆的波峰与上弦杆连接,波谷与下弦杆连接。
[001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固定。
[001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槽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上。
[001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和多个竖向翼缘,多个所述竖向翼缘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0018]相邻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水平压板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所述板肋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0019]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包括:
[0020]多根第一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钢筋或水平压板上方,且与所述连接钢筋或水平压板固定连接;
[0021]多根第二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多根第一方向钢筋上方和所述下弦杆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下弦杆都固定连接。
[002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复合材料底板。
[0023]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的厚度为4mm

30mm、宽度为600mm

6000mm、长度为1000mm

12000mm,所述板肋的厚度为10mm

60mm、宽度为20mm

90mm;
[0024]所述多个板肋之间的间距为200mm

800mm,所述多个连接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

800mm。
[002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板上表面进行了拉毛处理,所述平板的厚度为5mm

10mm。
[002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桁架之间,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连接,所述焊接方式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电阻点焊和钢筋气压焊中的至少一种。
[0027]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桁架叠合板,通过板肋的设置可以将平板的厚度尽量减薄,而且由于平板的厚度较薄,因此平板的四周可以不伸出胡子筋,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加固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并且拼缝位置无后浇区域,可以设置调平横梁进行调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另外,连接压条、桁架和加固网的设置能够增加后浇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板的牢固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00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组成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下弦杆为靠近所述底板的两个棱边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钢筋网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棱边固定;所述腹杆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腹杆的波峰与上弦杆连接,波谷与下弦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槽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桁架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和多个竖向翼缘,多个所述竖向翼缘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水平压板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所述板肋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继涛卜新星邓明科张思海余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