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26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罐、曝气腔、培养室、营养管和搅拌桨,所述培养罐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腔,且所述曝气腔上方的培养罐内部设置有培养室,所述培养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杆,且所述搅拌杆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搅拌桨,所述培养罐顶端的一侧固定有微生物添加口,且所述培养罐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箱,所述培养罐远离检测箱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回流管,且所述回流管下方的培养罐外壁上安装有投加管,并且所述投加管下方的培养罐外壁上安装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微生物增殖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培养环境的密封性,而且保证了培养环境的合格性和安全性。格性和安全性。格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堆
,具体为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堆技术是指对污染土壤堆体采取人工强化措施,促进土壤中对污染物具备降解能力的土著微生物或外源微生物的生长,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生物堆技术对污染土壤、油泥中的石油烃等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较好的效果,不适用于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对粘土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差。生物堆技术修复成本相对低廉,相关配套设施已能够成套化生产制造,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烃等易生物降解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成熟。目前生物堆修复技术针对污染土壤修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修复过程比较漫长,特别是针对一些难降解长链杂环有机物,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极大的限制的生物堆修复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其次,生物堆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渗滤液也需要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设施,增加了修复成本;最后,在生物堆进行土壤修复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存活能力较差,需要持续进行生物菌种投加,这也大幅度的提高了生物堆的运行成本,因此亟需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培养设备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此类培养设备一般无法持续进行微生物增殖培养,而且微生物的培养效率较低,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培养设备无法持续进行微生物增殖培养,效率低、成本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包括培养罐、曝气腔、培养室、营养管和搅拌桨,所述培养罐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腔,且所述曝气腔上方的培养罐内部设置有培养室,所述培养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填料层,且所述第一填料层上方的培养室内部设置有第二填料层,所述培养室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依次贯穿第二填料层和第一填料层,且所述搅拌杆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搅拌桨,所述培养罐顶端的一侧固定有微生物添加口,且所述培养罐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箱,所述培养罐远离检测箱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回流管,且所述回流管下方的培养罐外壁上安装有投加管,并且所述投加管下方的培养罐外壁上安装有导气管。
[0006]优选的,所述培养罐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机罩,且所述机罩的内部安装有电机,并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转轴的底端延伸至培养室的内部并与搅拌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便于驱动搅拌杆使其转动。
[0007]优选的,所述曝气腔的内部安装有曝气盘管,曝气盘管与导气管相连通,且所述曝气盘管的内部皆固定有连接管,并且所述曝气盘管的顶端皆安装有等间距的曝气管,曝气管的顶端延伸至培养室的内部,便于对培养室进行曝气。
[0008]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底部安装有压力表,压力表的检测端延伸至培养室的内部,便于检测培养罐内部的压力。
[0009]优选的,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上方的检测箱内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皆延伸至培养室的内部,便于检测培养罐内部的温湿度。
[0010]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添加口的外壁上固定有定位圈,且所述定位圈的内部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定位孔,便于对微生物添加口进行密封。
[0011]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添加口的顶端设置有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圈,便于对紧压螺杆进行定位。
[0012]优选的,所述机罩一侧的培养罐顶端固定有水管,且所述水管一侧的培养罐顶端安装有营养管,便于持续的将水分及微生物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补充至培养罐内部的培养室中。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盖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耳块,且所述耳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并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紧压螺杆,紧压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定位孔的内部,使得密封圈被挤压,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添加口与密封盖之间的密封性。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不仅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微生物增殖培养,提高了培养效率,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培养环境的密封性,而且保证了培养环境的合格性和安全性;
[0015](1)通过设置有曝气盘管、连接管、曝气管、搅拌杆、搅拌桨、电机、转轴、水管、营养管和回流管,分别通过水管和营养管持续的将水分及微生物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补充至培养室中,并通过微生物添加口将需要增殖的外源微生物或土著微生物投加进培养室中,电机通过转轴驱动搅拌杆旋转,搅拌杆带动搅拌桨转动,对微生物进行搅拌,外部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到曝气盘管的内部,并通过曝气管输入至培养室的内部,进行曝气,经过持续的搅拌及曝气培养,培养室内部的微生物得到大量增殖,微生物依然可以持续获得增殖,从而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微生物增殖培养,回流管的设置以便生物堆渗滤液回流至培养罐的内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渗滤液,减少废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生物堆供水系统中外源水的用量,节约用水,将渗滤液中的土著微生物进行有效增殖,显著提高了生物堆的处理效果,缩短处理时间;
[0016](2)通过设置有定位圈、定位孔、密封盖、密封圈、耳块、螺纹孔和紧压螺杆,将密封盖盖在微生物添加口的顶端,对微生物添加口进行密封,再转动紧压螺杆将其旋进定位孔的内部,紧压螺杆旋紧后,密封盖底端的密封圈被挤压,进一步提高了微生物添加口与密封盖之间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培养环境的密封性;
[0017](3)通过设置有检测箱、压力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箱内部的压力表对培养罐内部的压力进行实施检测,检测箱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对培养罐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施检测,从而保证了培养环境的合格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曝气盘管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微生物添加口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检测箱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检测箱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培养罐;2、曝气腔;3、曝气盘管;4、培养室;5、第一填料层;6、第二填料层;7、检测箱;8、微生物添加口;9、搅拌杆;10、机罩;11、电机;12、转轴;13、水管;14、营养管;15、搅拌桨;16、回流管;17、投加管;18、导气管;19、连接管;20、曝气管;21、定位圈;22、定位孔;23、密封盖;24、密封圈;25、耳块;26、螺纹孔;27、紧压螺杆;28、压力表;29、温度传感器;30、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罐(1)、曝气腔(2)、培养室(4)、营养管(14)和搅拌桨(15),所述培养罐(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腔(2),且所述曝气腔(2)上方的培养罐(1)内部设置有培养室(4),所述培养室(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填料层(5),且所述第一填料层(5)上方的培养室(4)内部设置有第二填料层(6),所述培养室(4)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搅拌杆(9),搅拌杆(9)依次贯穿第二填料层(6)和第一填料层(5),且所述搅拌杆(9)两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搅拌桨(15),所述培养罐(1)顶端的一侧固定有微生物添加口(8),且所述培养罐(1)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检测箱(7),所述培养罐(1)远离检测箱(7)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回流管(16),且所述回流管(16)下方的培养罐(1)外壁上安装有投加管(17),并且所述投加管(17)下方的培养罐(1)外壁上安装有导气管(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机罩(10),且所述机罩(10)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1),并且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2),转轴(12)的底端延伸至培养室(4)的内部并与搅拌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种强化培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腔(2)的内部安装有曝气盘管(3),曝气盘管(3)与导气管(18)相连通,且曝气盘管(3)的内部皆固定有连接管(19),并且曝气盘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凯吴丛杨慧孙加山朱开贞刘仁华贾兴良林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