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件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0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器件组装设备,器件包括外壳、电子器件和插针,器件组装设备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多个工位;支架,安装在下框架上,并设置在多个工位中的第一工位上方;极性检测机构,安装在支架上,用于检测电子器件;吸盘,安装在支架上,用于将电子器件装配到外壳中;插针机构,安装在下框架上,邻近多个工位中的第三工位;插针压装机构,安装在下框架上,位于多个工位中的第四工位上方;第五工位相机,设置在多个工位中的第五工位上方,用于拍摄压装后的插针的图像;涂胶机构,安装在下框架上,邻近多个工位中的第六工位。邻近多个工位中的第六工位。邻近多个工位中的第六工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器件组装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器件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地方需要器件组装设备,用于将各种器件组装在一起。组装在一起的产品可以用于汽车部件,例如,安全气囊控制器。该设备中包括涂胶机构,用于对组装在一起的器件进行固定。然而,现有的器件组装设备的生产效率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器件组装设备,所述器件包括外壳、电子器件和插针,所述器件组装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器件组装设备的下框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多个工位;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并设置在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一工位上方;极性检测机构,所述极性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检测所述电子器件;吸盘,所述吸盘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将所述电子器件装配到所述外壳中;插针机构,所述插针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邻近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三工位,用于将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外壳中,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插针压装机构,所述插针压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位于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四工位上方,用于对所述外壳中的所述插针进行压装;第五工位相机,所述第五工位相机设置在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五工位上方,用于拍摄压装后的所述插针的图像;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邻近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六工位,用于对所述电子器件进行涂胶。
[0004]进一步,所述插针机构包括:竖直放置的插针冲断机构,用于将插针料带上的所述插针切割下来;以及插针预装机构,所述插针预装机构与所述插针冲断机构配合,用于将切割下来的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外壳的槽中。
[0005]进一步,所述插针压装机构是伺服压机。
[0006]进一步,在所述涂胶机构上安装有第六工位相机,用于拍摄涂胶后的所述电子器件的图像。
[0007]进一步,在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扫码器,所述扫码器用于读取所述外壳的条形码;以及第一工位相机,所述第一工位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电子器件的图像。
[0008]进一步,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针嘴,所述涂胶针嘴的直径小于1mm。
[0009]进一步,所述电子器件是电容。
[0010]通过本技术的器件组装设备1,可以提高器件组装设备1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器件组装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2示出了图1中的器件组装设备1的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3示出了图2中的器件组装设备1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5是插针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6是图5中的插针机构的部分侧视图。
[0017]图7是插针预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8是插针压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9是插针、电容组装在外壳中的示意图;
[0020]图10是插针的示意图;
[0021]图11是安装在下框架上的支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12是涂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13是夹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5]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器件组装设备1的立体示意图,器件组装设备1包括上框架10和下框架20。图2示出了图1中的器件组装设备1的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的器件组装设备1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器件例如包括外壳、电子器件和插针,器件组装设备1用于将外壳、电子器件和插针组装在一起。另外,本实施例中,电子器件例如是电容。图9是插针33、电容32组装在外壳31中的示意图。图10是插针33的示意图。
[0027]如图2所示,在下框架2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工作台201,工作台201例如是圆形的工作台。在工作台201上设置有多个工位,本实施例中,例如有六个工位,第一工位S1到第六工位S6,如图3所示。在工作台201上设置有转台21,在这些工位之间,通过转台21的转动来实现工位切换。
[0028]在转台21上设置有夹具211,用于放置外壳31和电容32。图13是夹具211的示意图。
[0029]在下框架20的上表面上安装有支架22,该支架22设置在第一工位S1上方。图4是支架22的立体示意图。在支架22上设置有极性检测机构221,用于检测电容32的极性。
[0030]现有的器件组装设备中,先将电容装配到外壳中,然后在第二工位S2,对电容的极性进行检测。由于受到外壳形状的限制,检测并不稳定,并且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则需要将电容从外壳中取出,因此影响了组装效率。
[0031]而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位S1处,电容32尚未装配到外壳31中,即,在装配到外壳31之前就用极性检测机构221对电容32的极性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不合格时,直接更换电容32,因此提高了组装效率。
[0032]如图4所示,在支架22上还安装有吸盘222,当电容32的极性检测结果表明是合格时,吸盘222就将电容32装配到外壳31中。本实施例中,吸盘222例如是真空吸盘。
[0033]在支架22上还设置有扫码器(图未视)和第一工位相机223,扫码器位于夹具211下方,用于读取夹具211中的外壳31的条形码,第一工位相机223用于拍摄夹具211中的电容32
的图像。
[0034]在下框架20上还设置有插针机构23,插针机构23位于第三工位S3附近。图5是插针机构23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插针机构23的部分侧视图。
[0035]如图5、6所示,插针机构23包括插针冲断机构231、插针预装机构232、插针料盘233以及插针进给机构234。插针进给机构234(例如,进给气缸)带动插针料盘233进给。
[0036]图7是插针预装机构232的立体示意图,插针预装机构232包括夹爪2321,夹爪2321用于夹住插针33。
[0037]插针冲断机构231是竖直放置的,插针预装机构232位于插针冲断机构231的下方,插针预装机构232与插针冲断机构231配合,用于将切割下来的插针33插入外壳31的槽311中,与外壳31中的电容32连接,如图9所示。
[0038]在下框架20上安装有插针压装机构24,插针压装机构24位于第四工位S4上方,用于对外壳31中的插针33进行压装。图8是插针压装机构24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插针压装机构24例如是伺服压机。伺服压机24在对外壳31中的插针33进行压装之后,检测压装力和插针位移。因此,利用伺服压机24,可以确定插针33的压装是否到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包括外壳、电子器件和插针,所述器件组装设备包括:安装在所述器件组装设备的下框架上的工作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多个工位;支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并设置在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一工位上方;极性检测机构,所述极性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检测所述电子器件;吸盘,所述吸盘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用于将所述电子器件装配到所述外壳中;插针机构,所述插针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邻近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三工位,用于将所述插针插入所述外壳中,与所述电子器件连接;插针压装机构,所述插针压装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位于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四工位上方,用于对所述外壳中的所述插针进行压装;第五工位相机,所述第五工位相机设置在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五工位上方,用于拍摄压装后的所述插针的图像;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安装在所述下框架上,邻近所述多个工位中的第六工位,用于对所述电子器件进行涂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光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