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336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系统,该内燃机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更换定时。内燃机系统(1)具备发动机(10)、一边冷却包含乙二醇的冷却液一边使该冷却液向发动机(10)循环的冷却循环机构(20)、测定通过发动机(10)的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0)、及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具备:起动次数计数部(41),判定发动机(10)的冷起动并在到更换冷却液为止的期间计数冷起动次数;累计时间计测部(42),计测在到更换冷却液为止的期间温度传感器(30)测定到的冷却液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累计时间;及更换判定部(43),在累计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且冷起动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时判定为应更换所述冷却液。判定为应更换所述冷却液。判定为应更换所述冷却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发动机的内燃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提出了具备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的控制装置的内燃机系统。在发动机运转时,发动机由于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的燃烧而高温地发热。因此,向发动机输送冷却液,利用冷却循环机构使冷却液循环并将冷却液送向发动机。
[0003]有时以不冻性为目的而在这样的冷却液中使用包含乙二醇的物质。然而,乙二醇在超过80℃的温度环境下有时氧化劣化。由此,在冷却液中生成甲酸、醋酸等有机酸,流动冷却液的通路有可能腐蚀。
[0004]例如,作为管理这样的冷却液的系统,公开了累计冷却液的温度为一定温度以上的时间并在该累计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判定为冷却液已劣化的系统。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087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系统中,要测定高温时的冷却液(乙二醇)的氧化劣化而累计冷却液为一定温度以上的时间,但有时冷却液的劣化不依赖于该累计时间。因此,有时无法在适当的时期更换冷却液。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完成的,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更换定时的内燃机系统。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课题,反复锐意研究的结果是知道:虽然在高温时冷却液所包含的乙二醇氧化劣化,但该氧化劣化与冷却液中的溶存氧量存在相关性。即,得到如下新的见解:若冷却液中的溶存氧量少,则即使在高温时,乙二醇也不易氧化劣化,溶存于冷却液的氧在冷却液的温度低时容易被从气相的氧气取入。
[001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该新的见解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内燃机系统具备:发动机;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一边冷却作为冷却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包含乙二醇的冷却液一边使该冷却液向所述发动机循环;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通过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内燃机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起动次数计数部,所述起动次数计数部判定所述发动机的冷起动并在到更换所述冷却液为止的期间计数冷起动次数;累计时间计测部,所述累计时间计测部计测在到更换所述冷却液为止的期间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累计时间;及更换判定部,所述更换判定部在所述累计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且所述冷
起动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时判定为应更换所述冷却液。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由控制装置的累计时间计测部计测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累计时间。在该累计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乙二醇的氧化劣化产生的有机酸包含于冷却液。然而,在冷却液的溶存氧量少的情况下,乙二醇的氧化劣化不怎么产生。
[0015]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测定冷却液的溶存氧量而对冷起动次数进行计数。即,在冷起动前,冷却液的温度为常温程度,因此,冷却循环机构内的氧气容易溶存于冷却液。因此,在该冷起动次数少于规定次数的情况下,也存在在冷却液的溶存氧量少的状态下使用了冷却液的可能性,因此,实际上,有时乙二醇的氧化劣化不怎么产生。在该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冷却液没有氧化劣化,能够由更换判定部判定为不需要更换冷却液。
[0016]另一方面,将由起动次数计数部计数出的冷起动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作为判定条件,在满足该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对于乙二醇进行氧化劣化而言充分的溶存氧量包含于冷却液。在满足该判定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冷却液氧化劣化(即,乙二醇氧化劣化),能够由更换判定部判定为应更换冷却液。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掌握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更换定时。
[0017]在此,由于冷却液的氧化劣化,与冷却液接触的形成流路的金属(流路的壁面)腐蚀。虽然在冷却液中添加了防蚀剂等,但若与冷却液接触的金属是容易腐蚀的金属,则即使在冷却液中添加了防蚀剂,伴随于冷却液的氧化劣化,与其他的金属相比腐蚀也被促进。而且,随着冷却液的流路的接触面积变大,添加于冷却液的防蚀剂的消耗变多,其结果,在冷却液的氧化劣化加剧时,金属(流路壁面)对于冷却液的防蚀性会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早期判断为冷却液氧化劣化,而提前冷却液的更换定时。
[0018]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作为更优选的方案,所述冷却液还包含防蚀剂,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根据形成供所述冷却液流动的流路的金属的种类、和在所述流路中所述金属与所述冷却液接触的接触面积来设定所述规定时间和所述规定次数。
[0019]根据该方案,由于根据形成供冷却液流动的流路的金属的种类、和在该流路中该金属与冷却液接触的接触面积来设定规定时间和规定次数,因此能够与通常相比提前冷却液的更换定时。由此,能够降低由氧化劣化了的冷却液引起的流路的壁面的腐蚀。
[0020]作为更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装置还具备:氧化劣化度算出部,所述氧化劣化度算出部基于所述累计时间和所述冷起动次数来算出所述冷却液的氧化劣化度;添加量算出部,所述添加量算出部基于所述氧化劣化度来算出中和所述冷却液的酸性的中和剂的添加量或相对于形成所述冷却液的流路的金属的防蚀剂的添加量;及变更部,所述变更部在添加了所述添加量的中和剂或防蚀剂后基于所述添加量来变更所述规定时间和所述规定次数。
[0021]根据该方案,由于基于冷却液的氧化劣化度来算出中和剂或防蚀剂的添加量,因此,能够通过该添加量的中和剂或防蚀剂的添加而延长冷却液的可使用期间而使冷却液的更换定时延迟。由此,能够降低冷却液的更换频度。
[0022]专利技术效果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判定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更换定时。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系统的示意性概念图。
[0025]图2是图1所示的内燃机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框图。
[0026]图3是示出全溶存氧量与有机酸产生量的关系的图表。
[0027]图4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28]图5A是用于说明供冷却液流动的流路中的防蚀剂的作用的示意性概念图。
[0029]图5B是用于说明伴随于时间经过的防蚀剂的浓度变化的示意性的概念性图表。
[0030]图6是图1所示的内燃机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框图。
[0031]图7A是示出冷却循环机构的金属的种类、与规定时间及规定次数的关系的概念性图表。
[0032]图7B是示出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与规定时间及规定次数的关系的概念性图表。
[0033]图8是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燃机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34]图9是图1所示的内燃机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框图。
[0035]图10是示出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与规定时间及规定次数的关系的概念性图表。
[0036]图11是第3实施方式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系统,具备:发动机;冷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循环机构一边冷却作为冷却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包含乙二醇的冷却液一边使该冷却液向所述发动机循环;及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通过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内燃机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机系统还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备:起动次数计数部,所述起动次数计数部判定所述发动机的冷起动并在到更换所述冷却液为止的期间计数冷起动次数;累计时间计测部,所述累计时间计测部计测在到更换所述冷却液为止的期间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定出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累计时间;及更换判定部,所述更换判定部在所述累计时间为规定时间以上且所述冷起动次数为规定次数以上时判定为应更换所述冷却液。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康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