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17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并公开了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换热器包括第一翅片单元和第二翅片单元,第一翅片单元包括第一翅板和第一连接管,第一翅板形成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一集流孔,第一连接管与第一集流孔连通;第二翅片单元包括第二翅板和第二连接管,第二翅板形成有第二换热管道和第二集流孔,第二连接管与第二集流孔连通;第一连接管套设在第二连接管外,以使得第一集流孔与第二集流孔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抵接于第二翅板。第一连接管套设在第二连接管外,能够增大连接管的壁厚,提高连接强度和耐压性能;第一加强部抵接于第二翅板,能够增大第一连接管与第二翅板连接处的厚度,提高换热器的耐压性能。器的耐压性能。器的耐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用于在具有不同热量的流体间交换热能,是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换热设备。空调系统中的蒸发器和冷凝器通常设计为管翅式换热器,冷媒(第一流体)从集流管流入,流经翅片内的换热管道并与空气(第二流体)进行热交换而实现供冷或供暖。相关的管翅式换热器中,当高压冷媒流入时,冷媒压力升高产生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集流管的管壁和集流管与翅片的连接处,厚度较薄的集流管可能会在高应力下产生结构变形,甚至发生冷媒泄漏从而影响到换热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能够提高耐压强度。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空调器。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0006]第一翅片单元,所述第一翅片单元包括第一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翅板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翅板形成有第一换热管道和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通的第一集流孔,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孔处,并与所述第一集流孔连通;
[0007]第二翅片单元,所述第二翅片单元包括第二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翅板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翅板形成有第二换热管道和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连通的第二集流孔,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孔处,并与所述第二集流孔连通;
[0008]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翅板的邻接所述第二翅片单元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翅板的邻接所述第一翅片单元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管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外,以使得所述第一集流孔与所述第二集流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翅板。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翅片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翅片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套设在第二连接管外,能够增大翅片单元之间的连接管的壁厚,提高两个翅片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和耐压性能;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一加强部,第一加强部抵接于第二翅板,能够增大第一连接管与第二翅板连接处的厚度,提高换热器的耐压性能,使换热器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壁相贴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边沿
的翻边。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翅片单元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管,在所述第二翅板的远离所述第一翅片单元的表面设置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端部边沿的翻边。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一翅板的连接处与所述第一集流孔的边沿之间形成环形的抵接位,所述第二连接管的管端抵接于所述抵接位,所述抵接位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壁厚,以使得所述第一集流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平滑过渡。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翅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翅片和第四翅片;其中,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三翅片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三翅片,所述第一加强部抵接所述第三翅片。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翅片上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四翅片上设置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加强部。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三翅片与所述第四翅片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翅片的厚度。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空调器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能够提高换热器的耐压性能,使换热器承受更高压的流体输出量,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出的A处的放大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个翅片单元层叠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多个翅片单元层叠设置时的剖视图;
[0024]图5是图4所示出的B处的放大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第一翅片单元100、第一翅板110、第一翅片111、第二翅片112、第一连接管120、第一加强部121、第一换热管道130、第一集流孔140、第一进口集流孔141、第一出口集流孔142、第三连接管150;
[0028]第二翅片单元200、第二翅板210、第三翅片211、第四翅片212、第二连接管220、抵接位221、第二加强部222、第二换热管道230、第二集流孔240、第四连接管2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2]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
[003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器,参照图1和图2,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相邻两个翅片单元之间层叠设置。其中包括第一翅片单元100和第二翅片单元200,第一翅片单元100包括第一翅板110和设置于第一翅板110的第一连接管120,第一翅板110形成有第一换热管道130和第一集流孔140,第一集流孔140位于第一换热管道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翅片单元,所述第一翅片单元包括第一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翅板的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翅板形成有第一换热管道和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连通的第一集流孔,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流孔处,并与所述第一集流孔连通;第二翅片单元,所述第二翅片单元包括第二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翅板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翅板形成有第二换热管道和位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换热管道连通的第二集流孔,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集流孔处,并与所述第二集流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翅板的邻接所述第二翅片单元的表面,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翅板的邻接所述第一翅片单元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管套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外,以使得所述第一集流孔与所述第二集流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二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端部边沿的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翅板的远离所述第二翅片单元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连接管,在所述第二翅板的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贤一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