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16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该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和定子绕组,其中,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Z个线圈槽;定子绕组包括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并联的多个支路,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线圈包括异形线和发卡线圈,通过发卡线圈和异形线插入对应线圈槽成型为定子绕组,每个线圈槽中从槽口到槽底设置的M层线圈之间在发卡线圈的非闭合端电连接;发卡线圈包括跨距为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组件,以及包括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定子组件连接方法,该电枢为波绕方式,线圈从最外层波绕至最内层,再反向波绕至最外层。
[0003]以上绕组的布线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从制作工艺及批量生产商来说,电枢轴向两端均需要焊接,焊点多;再例如,线圈布线时难以准确定位,生产成本高,制作工艺难度大;再例如,从电气连接方面来说,该波绕方式,容易产生不平衡的电流,引发环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定子组件,该定子组件,焊点少、成本低,不会产生环流。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括该定子组件的电机。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定子组件,包括:
[0007]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Z=72个线圈槽,Z个线圈槽均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延伸;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并联的多个支路,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线圈为包括异形线和发卡线圈,通过发卡线圈和异形线插入对应线圈槽成型为所述定子绕组,每个线圈槽中从槽口到槽底设置有M层线圈,层间线圈通过发卡线圈的非闭合端电连接;所述发卡线圈包括跨距为y-1个线圈槽且同层跨越的第一类发卡线圈、跨距为y个线圈槽且同层跨越的第二类发卡线圈、跨距为y个线圈槽且异层跨越的第三类发卡线圈;其中,y=z/2p,y为节距,2p为极数;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在发卡线圈的发卡端与初始线圈槽中位于径向最外层的异形线连接;第三类发卡线圈与异形线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发卡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一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一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外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1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异形线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一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一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
外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1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异形线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终止线圈槽中位于径向最外层的异形线在焊接端连接,星点线在发卡端与终止线圈槽中位于径向最外层的异形线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组件,每相绕组的线圈为发卡线圈,通过插线方式成型绕组,在路数调整时,不会产生环流;采用发卡线圈,因而,仅有定子铁芯轴向一端的线圈端需要焊接,因为发卡线圈的另一端是闭合端,因此,可以减少焊点,降低了故障率。以及,通过插线方式定型为绕组,容易固定,线圈成型工艺简单,所需设备少,成本低,容易进行批量生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卡线圈包括:下压部,所述下压部位于所述发卡线圈的闭合端;线圈部,所述线圈部与所述下压部彼此连接,所述线圈部的远离所述下压部的一端非闭合。设置下压部,端部距离更小,节省空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Z=72,M=6,每相绕组包括并联的4个支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三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线圈的绕线方式都相同。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相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其中,所述第一相绕组的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与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对应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之间跨距6个线圈槽,所述第三相绕组的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与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对应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之间跨距6个线圈槽,所述第二相绕组的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与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对应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之间跨距12个线圈槽。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绕组的两个相邻支路的初始线圈槽之间跨距18个线圈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部包括:延伸子部,所述延伸子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压部连接;焊接子部,所述焊接子部的一端与所述延伸子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焊接子部的另一端为焊接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发卡线圈的两个焊接子部均弯折至延伸子部的第一侧;
[0016]所述第二类发卡线圈的两个焊接子部均弯折至延伸子部的第二侧;
[0017]所述第三类发卡线圈的两个焊接子部分别向相对远离的一侧弯折。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和星点线采用单行异形线,所述引出线和星点线均设置在发卡线圈的下压部上,不会占用径向空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连接至第一公共端,第二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连接至第二公共端,第三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引出线连接至第三公共端,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星点线相连接;
[0020]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第一相端子、第二相端子和第三相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相端子与所述第一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相端子与所述第二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三相端子与所述第三公共端连接。
[002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转子和所述的定子组件。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机,采用上面实施例的定子组件,通过线圈插线定型为定子绕组,在路数调整时,不会产生环流。采用发卡线圈,可以减少焊点,降低了故障率,降低了制作难度和生产成本。
[002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A相绕组4路布线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三相绕组4路布线的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Z个线圈槽,Z个线圈槽均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延伸;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三相绕组,每相绕组包括并联的多个支路,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线圈包括异形线和发卡线圈,通过发卡线圈和异形线插入对应线圈槽成型为所述定子绕组,每个线圈槽中从槽口到槽底设置有M层线圈,M层线圈之间通过发卡线圈的非闭合端电连接;所述发卡线圈包括跨距为y-1个线圈槽且同层跨越的第一类发卡线圈、跨距为y个线圈槽且同层跨越的第二类发卡线圈、跨距为y个线圈槽且异层跨越的第三类发卡线圈;其中,y=z/2p,y为节距,2p为极数;每相绕组的每个支路的线圈布线方式如下:引出线在发卡线圈的发卡端与初始线圈槽中位于径向最外层的第一异形线连接;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一异形线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发卡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一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一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外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1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一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一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一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外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1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一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一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内层为止;第二类发卡线圈与第三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第二类发卡线圈在径向最内层沿第二方向同层跨越y个线圈槽;第三类发卡线圈与第二类发卡线圈在焊接端连接,多个第三类线圈沿第二方向异层跨越y个线圈槽且依次连接,直至第三类发卡线圈位于径向次外层为止;第三类发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文明游斌林焕炜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