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系统和过滤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3145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系统和过滤方法,过滤单元设置至少一个包括多个过滤器的过滤器组,在同一个过滤器组内,每个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同组其他的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之间设置连通管线,所述连通管线上设有连通阀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在线压差监测模块、过滤器控制模块和再生控制模块,所述在线压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在线使用过滤器的压差,所述过滤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单个过滤器切入和切出过滤系统,所述再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过滤器的再生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过滤系统具有可有效连续运行的特点,并且保证了过滤系统具有长期稳定运行的运转周期。的运转周期。的运转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系统和过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连续运行的含固原料油的过滤系统和过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催化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生产汽柴油的重要工艺技术,是目前炼油领域最重要并且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但是催化裂化会副产油浆,特别是目前催化裂化多采用加氢后的渣油或掺炼渣油的蜡油作为原料,油浆收率较高,一般为5%左右,收率高者甚至达到8%。油浆富含多环芳烃,多环芳烃本可以作为生产船燃或碳黑、碳纤维等的原料,但由于油浆中含有1~6g/L左右的催化裂化催化剂颗粒物,无法达到生产船燃或碳黑、碳纤维等的原料指标要求,因此目前利用价值较低。
[0003]为了提高油浆利用价值,必须首先脱除油浆中的固体颗粒物。脱除固体颗粒物的方法有多种,如沉降、絮凝、离心等方法,但这些方法脱除效率太低。过滤是脱除油浆中固体颗粒物较好的方法,但围绕提高过滤精度,很多采用多级过滤方法。
[0004]CN102002385A公开了一种从催化裂化油浆中分离残余物的装置和方法,其中包含至少两个过滤器组,每个过滤器组由预过滤器和精过滤器组成,预过滤器为锲形金属缠绕丝滤芯,过滤精度2~10微米,精过滤器为不对称金属粉末烧结滤芯,精度为0.2~1.0微米。
[0005]CN103865571A描述了重油脱除固体颗粒物的方法,过滤系统包含至少一个预过滤器,至少两个精过滤器,精过滤器滤芯精度优于预过滤器精度,预过滤器与精过滤器串联。新鲜的或反冲洗后的精过滤器重新形成滤饼的方法为采用预过滤器过滤后的滤液在精过滤器上形成滤饼,而不让原始待过滤液体直接在精过滤器上形成滤饼。
[0006]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精度不同的低精度预过滤器与高精度精过滤器组成的过滤器组进行过滤,制作复杂,且精过滤器费用较高。并存在过滤系统运行周期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含固原料油进行过滤时存在过滤系统连续性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和过滤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单元和控制系统;
[0009]所述过滤单元设置至少一个过滤器组,每个过滤器组设置至少两个过滤器,每个过滤器设置含固原料油入口、滤液出口、再生介质入口和滤渣出口,以及分别与各自出入口连通的管线;在同一个过滤器组内,每个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同组其他的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之间设置连通管线,所述连通管线上设有连通阀门;
[0010]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在线压差监测模块、过滤器控制模块和再生控制模块,所述在线压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在线使用过滤器的压差,所述过滤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单个过滤器切入和切出过滤系统,所述再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过滤器的再生过程。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过滤器的出入口管线上分别设置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滤液出口阀门、滤渣出口阀门;
[0012]每个过滤器均设有连通该过滤器滤液出口与同组其他单个过滤器含固原料油入口的连通管线,所述的连通管线一头连接于该过滤器滤液出口阀门的上游管线上,另一头连接于另一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的下游管线上;所述滤液出口阀门的上游管线是指滤液出口与滤液出口阀门之间的管线,所述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的下游管线是指含固原料油入口与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之间的管线。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线压差监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管线和滤液出口管线上的压力表或压差表;所述过滤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设置在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滤液出口阀门、滤渣出口阀门、再生介质入口阀门,以及同组过滤器之间的连通阀门;上述阀门均为程序自动控制阀门。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每个过滤器组所包含的多个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的数量级一致。在优选的情况下,每个过滤器组所包含的多个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的一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使用的过滤材质的过滤精度为0.1~50微米,优选为0.3~15微米。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对过滤材质及其来源和制作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中具有至少一个无机过滤材质的过滤组件,所述的无机过滤材质的过滤组件为选自金属粉末烧结微孔滤芯、烧结丝网、金属丝缠绕滤芯及陶瓷膜滤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中具有至少一个柔性滤材的过滤组件,所述柔性滤材选自聚乙烯、尼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芳纶、聚氨酯、玻璃纤维、丙纶、涤纶中的一种或几种,或上述任意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柔性滤材。
[0019]本专利技术中,柔性滤材形成过滤组件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以实现过滤即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滤材可以形成为平面膜状、半球状、袋状等的形状,从而用于过滤组件。从过滤效率、过滤效果、滤渣的后续处理、过滤器的再生效率等角度考虑,优选为袋状。
[0020]在优选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柔性滤材的过滤组件为无针孔滤袋的形式。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柔性滤材的无针孔滤袋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制备,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滤材的无针孔滤袋采用缝合工艺制备,其缝合孔隙用酸性密封胶材料进行密封。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针孔滤袋采用直接纺织成圆筒的柔性滤材进行制备。
[0022]在优选的情况下,柔性滤材的克重为300~1000g/m2,优选为520~660g/m
2。
[0023]在优选的情况下,柔性滤材的经向断裂强力为850N/5cm~9000N/5cm,优选为1000N/5cm~2400N/5cm;纬向断裂强力为1000N/5cm~11000N/5cm,优选为1200N/5cm~2600N/5cm;厚度为0.5~3.4mm;优选为0.5~3.0mm,更优选为1.8~2.9mm。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器中的柔性滤材可以为单层(单个),也可以为多层(两个以上)。当为多层形式时,将多层柔性滤材进行层叠而成,此时,对所层叠的层数和层之间的排列方式没有任何限制。
[0025]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滤材至少包括单层,所述单层的孔隙率为25%~98%。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层由聚四氟乙烯和/或聚苯硫醚制成。
[0027]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滤材至少包括脱固层和基布层,所述基布层是将上述可制成柔性滤材的原料利用本领域公知的织造技术进行织造而得的。对所述织造技术没有任何限定,包括但不限于水刺法、热合法、湿法织造法、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缝编法、热轧法等。所述脱固层是通过例如热压法、覆膜法、热轧法等本领域公知的方法,使用上述可制成柔性滤材的原料,在基布层上形成的。本专利技术的脱固层和基布层可以各自独立地先后进行制备,也可以一体化地进行制备。本专利技术的至少包括脱固层和基布层的柔性滤材可以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方法进行制备,也可以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单元和控制系统;所述过滤单元设置至少一个过滤器组,每个过滤器组设置至少两个过滤器,每个过滤器设置含固原料油入口、滤液出口、再生介质入口和滤渣出口,以及分别与各自出入口连通的管线;在同一个过滤器组内,每个过滤器的滤液出口与同组其他的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之间设置连通管线,所述连通管线上设有连通阀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在线压差监测模块、过滤器控制模块和再生控制模块,所述在线压差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在线使用过滤器的压差,所述过滤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单个过滤器切入和切出过滤系统,所述再生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过滤器的再生过程。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过滤器的出入口管线上分别设置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滤液出口阀门、滤渣出口阀门;每个过滤器均设有连通该过滤器滤液出口与同组其他单个过滤器含固原料油入口的连通管线,所述的连通管线一头连接于该过滤器滤液出口阀门的上游管线上,另一头连接于另一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的下游管线上;所述滤液出口阀门的上游管线是指滤液出口与滤液出口阀门之间的管线,所述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的下游管线是指含固原料油入口与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之间的管线。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压差监测模块包括设置在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管线和滤液出口管线上的压力表或压差表;所述过滤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设置在每个过滤器的含固原料油入口阀门、滤液出口阀门、滤渣出口阀门、再生介质入口阀门,以及同组过滤器之间的连通阀门;上述阀门均为程序自动控制阀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过滤器组所包含的多个过滤器的过滤精度的数量级一致。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器使用的过滤材质的过滤精度为0.1~50微米,优选为0.3~15微米。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器中具有至少一个无机过滤材质的过滤组件,所述的无机过滤材质的过滤组件为选自金属粉末烧结微孔滤芯、烧结丝网、金属丝缠绕滤芯及陶瓷膜滤芯中的一种或多种。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器中具有至少一个柔性滤材的过滤组件,所述柔性滤材选自聚乙烯、尼龙、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芳纶、聚氨酯、玻璃纤维、丙纶、涤纶中的一种或几种,或上述任意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柔性滤材。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的过滤组件为无针孔滤袋的形式。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孔滤袋采用直接纺织成圆筒的柔性滤材进行制备。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孔滤袋采用缝合工艺进行制备,其缝合孔隙用酸性密封胶材料进行密封。11.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的克重为300~1000g/m2,经向断裂强力为850N/5cm~9000N/5cm,纬向断裂强力为1000N/5cm~11000N/5cm,厚度为0.5~3.4mm。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的克重为520~660g/m2;经向断
裂强力为1000N/5cm~2400N/5cm,纬向断裂强力为1200N/5cm~2600N/5cm;厚度为0.5~3.0mm,优选为1.8~2.9mm。13.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至少包括单层,所述单层的孔隙率为25%~98%。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由聚四氟乙烯和/或聚苯硫醚制成。15.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至少包括脱固层和基布层;所述脱固层的孔隙率为25%~98%;所述基布层的孔隙率为30%~40%。16.按照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柔性滤材的过滤精度为2~25微米时,所述脱固层的孔隙率为50%~98%;柔性滤材的过滤精度为0.1~小于2微米时,所述脱固层的孔隙率为25%~70%。17.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由聚四氟乙烯和/或聚苯硫醚制成;所述脱固层由聚四氟乙烯制成。18.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滤材至少包括脱固层、基布层和里层,所述里层位于与脱固层相反的一侧的基布层上,由细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传峰韩勇胡志海王灵萍邵志才陈坦邓中活林志涛戴立顺李莎莎刘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上阳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