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50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池装置,被容纳在一个电子设备的单个电池容纳腔体内,包括:外壳,该外壳在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两个侧面,在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充电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电池侧接点,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并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接;第一凹状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装置之外壳的所述前表面;第二凹状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装置之外壳的所述前表面,所述第一凹状接合部分与第二凹状接合部分在宽度方向上隔开一段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装置。技术背景过去,在市场上一直可以买到这样一种电池装置,它设置有一 个外壳,该外壳被加工成矩形并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 沿上下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沿从前至后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长度,而 且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反而置的下表 面,该外壳还沿长度方向具有一个前表面和一个与该前表面相反而置 的后表面; 一个设置在外壳内的充电单元; 一个电池侧接点,该接点 与充电单元相连接并设置在外壳的前表面上(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 公报第2002 — 110121号)。此外,在市场上还可以买到一种具有用于安放电池装置的电池容 納腔体的电子设备。这种电池容纳腔体具有一个与电池装置之宽度相对应的宽度、与 外壳厚度相对应的高度和与外壳长度相对应的深度,而且该腔体还设 置有一个容纳腔体侧接点,当电池装置与该腔体对齐并被插装在该腔体内时,该容纳腔体侧接点能够与电池侧接点相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电池装置中,由于电池容纳腔体的高度被设置成 能够将具有一定厚度的电池装配到位的结构形式,因此,这种电池容 纳腔体不能容纳具有不同厚度的两种电池。这样,例如,就很难将容量不同的电池装置应用到不同的条件或环境下。因此,就需要提高电池的便于使用性。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 池装置,其能够容纳具有不同容量的电池部件,而且有利于提高电池 部件的通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装置是这样一种电池装置, 即第一或第二电池装置,被容纳在同一个电子设备的单个电池容纳腔体内,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电池装置均包括外壳,该外壳在宽度 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两个侧面,在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 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前表面和后表面; 充电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电池侧接点,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 前表面上并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接;其中,第一电池装置的外壳与第 二电池装置的外壳具有基本相同的宽度和长度,同时第二电池装置之 外壳的厚度大于第一电池装置之外壳的厚度;设置在第一电池装置上 的电池侧接点与设置在第二电池装置上的电池侧接点相对于所述下表 面和侧面设置在各自前表面的相同位置;凹状接合部分,设置在第二 电池装置之外壳的所述前表面;从第二电池装置的外壳之所述下表面到位于外壳的形成所述凹状接合部分的壁上靠近所述下表面的位置的 尺寸与从第一电池装置之外壳的下表面到第一电池装置之外壳的上表面的尺寸被设置成相同。 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分别为实施例1的第一和第二电池装置的透视图;图2A至图2C为电池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能够与电池装置连接在一起的薄膜的示例性示意图;图4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一电子设备的电池容纳腔体的局 部剖开结构;图5A和5B为示例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被容纳在电池容纳腔体 内的第一和第二电池装置;图6为一个示例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电池容纳腔体的结构;图7A至7C为示例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连接薄膜时产生折痕 的情况;图8A和8B为示例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一种在电池部件的框架 上设置有一倾斜部分的结构;图9A和9B为示例性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连接薄膜时用于防止 产生折痕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在一种具有较大厚度的电池装置之前表面上设置一个凹入的 接合部分就可以提供一种有利的电池装置,其允许使用具有不同容量 的电池部件并可提高便于使用性。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加以说明。图1A和图1B为第一和第二电池装置的透视图;图2A至2C为 电池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图3A和图3B为与电池装置连接在一起的 薄膜的示例性示意图;图4为一个局部剖开部分的透视图,图中示出 了一个电子设备的电池容纳腔体的结构;图5A和5B为将第一和第二 电池装置容纳在一个电池容纳腔体内的示意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两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电池装置,即图1A和1B中 示出的第一电池装置1和第二电池装置2,被有选择地安装在一个如 图4所示的电池容纳腔体50内。首先,对电池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A所示,第一电池装置1包括一个外壳10、 一个设置在外 壳10内的充电单元12 (图2B)和一个设置在外壳10内的电池侧接 点14。如图1B所示,第二电池装置2包括一个外壳20、 一个设置在外 壳20内的充电单元22 (图2B)和一个设置在外壳20上的电池侧接 点2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和20在位于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端部上 设置有侧面10A和20A,在厚度方向D上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上表面IOB、 20B和下表面IOC、 20C,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 前表面IOD、 20D和后表面10E、 20E。第一电池装置1的外壳10和第二电池装置2的外壳20具有相同 或基本相同的宽度和长度,同时第二电池装置的外壳20之厚度被加工 成大于第一电池装置1的外壳IO之厚度的结构形式。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池装置1、2上的电池侧接点14和24相对下 表面IOC、 20C和侧面IOA、 20A位于前表面IOD、 20D的相同位置 上,而且分别与充电单元22相连接。图2A至2C示出了第二电池装置2之外壳20的左侧视图、平面 图和右侧视图。下面将参照图2A至2C,接合第二电池装置2的外壳20对第一 电池装置1的外壳10的示例性结构进行说明。外壳10和20分别具有一个框架100,该框架100包括一个四边 形的框架状部件101和一个被装配在该框架状部件101的前部上的前 帽102。此外,前表面IOD和20D还设置有前帽102的前表面,而后表面 10E和20E设置有框架状部件101之后部部分104的后表面。另外,框架状部件101的侧壁106在前帽102与后部部分104之 间暴露,而且充电单元12被连接到前帽102上并容纳在由前帽102、 后部部分104和两个侧壁106形成的空间内。此外,如图1A和1B所示,在靠近外壳IO、 20之前表面10D或 20D的部分与靠近后表面IOE或20E的部分之间,有一薄膜202巻绕 在前帽102、后部部分104和两个侧壁106的整个周边上并与其连接 在一起。具体而言,薄膜202具有绝缘性并包括上部薄膜204和下部薄膜206。如图3A和3B所示,首先粘接上部薄膜204使其覆盖位于前帽部 分102与后部部分104之间的朝上露出的充电单元部分以及侧壁106, 接着,将其与位于充电单元12之下表面两侧的那些部分粘接在一起。然后,粘接下部薄膜206使其覆盖上部薄膜204与充电单元12 (22) 之下表面两侧的那些部分粘接在一起的部分及覆盖在前帽102与后部 部分104之间向下露出的充电单元12 (22)之下表面。这样,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第一电池装置1和第二电池装置2 的外壳10和20分别设置有框架100和薄膜202。在第二电池装置2之外壳20的前表面20D上,设置有多个沿宽 度方向W具有一定间距的凹状接合部分26和28。一个凹状接合部分26被加工成在两个侧面20A的一个侧面20A、 前表面20D和上表面20B上开口 。另一凹状接合部分28 4皮加工成在两个侧面20A的另一側面20A、 前表面20D和上表面20B上开口 。在前帽202的形成每个凹状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装置,被容纳在一个电子设备的单个电池容纳腔体内,包括:    外壳,该外壳在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两个侧面,在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上设置有前表面和后表面;    充电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电池侧接点,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上并与所述充电单元相连接;    第一凹状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装置之外壳的所述前表面;    第二凹状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电池装置之外壳的所述前表面,所述第一凹状接合部分与第二凹状接合部分在宽度方向上隔开一段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久佐藤浩明宫岛洋一竹下俊夫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