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25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3
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和第一背衬辊和第二背衬辊,所述第一背衬辊由第一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上的若干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下部,且支撑板与L型支座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由第二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上的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上部,且第二套筒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点支撑结构提高了背衬辊的刚性,减少了背衬辊的横向扭动和振动以及纵向串动,从而提高了轧机辊系的工作精度。系的工作精度。系的工作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金属带材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金属带材的轧制都是采用多辊轧机进行作业,为了提高精度和稳定性,现有轧机的辊系结构庞大,轧辊的传动、控制及调整机构非常复杂,导致产品原料和成品厚度覆盖面窄,生产功耗大。特别是轧制过程中辊系间存在扭动,使传动累计误差无法有效的消除,使得轧制出的带材薄厚不均,同一生产条件下,卷带的横向、纵向公差跳动幅度大,产品精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辊系的背衬辊存在轴向串动和横向扭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和第一背衬辊和第二背衬辊,所述第一背衬辊由第一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上的若干第一套筒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下部,且支撑板与L型支座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由第二支撑轴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上的第二套筒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的上部,且第二套筒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
[0005]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上均套装有若干轴承,并使每个轴承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套装在对应的轴承上且可绕轴承自由转动。
[0006]所述支撑板为L形状,且第二套筒位于第一套筒的外侧上方。
[0007]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
[0008]所述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内均设有轴向油路和与轴向油路相通的若干径向油路,且若干径向油路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与轴承的滑动面上。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通过多点支撑结构提高了背衬辊的刚性,减少了背衬辊的横向扭动和振动以及纵向串动,从而提高了轧机辊系的工作精度。
[0011]2、本技术采用L型背衬结构,新颖独特,刚性好,强度高,且润滑系统简单可行,保证了背衬辊的灵活转动。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4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7]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包括L型支座1和第一背衬辊2和第二背衬辊3,所述第一背衬辊2由第一支撑轴2

1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2

1上的若干第一套筒2

2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2

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下部,且支撑板4与L型支座1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2

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3由第二支撑轴3

1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3

1上的第二套筒3

2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3

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上部,且第二套筒3

2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
[0018]所述支撑板4为L形状,且第二套筒3

2位于第一套筒2

2的外侧上方。
[0019]所述第一支撑轴2

1、第二支撑轴3

1上均套装有若干轴承5,并使每个轴承5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所述第一套筒2

2、第二套筒3

2套装在对应的轴承5上且可绕轴承5自由转动。
[0020]所述轴承5为滑动轴承。所述第一支撑轴2

1、第二支撑轴3

1内均设有轴向油路6和与轴向油路6相通的若干径向油路7,且若干径向油路7的末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的第一套筒2

2、第二套筒3

2与轴承5的滑动面上。
[0021]本技术装配完成后就成为一个背衬辊模块8,使用时将两个背衬辊模块8对称布置在轧机二十六辊系模块9的中部,并使轧机辊系的传动辊10位于下部两个背衬辊模块8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套筒2

2外切,用于与支撑辊11配合夹持、支承、限位轧机辊系的传动辊10,保证传动辊10工作稳定,提高传动辊10摩擦传动两个第一背衬辊2的传动精度。另外,二十六辊系模块9的三个中间辊12设置在背衬辊模块8之间,其中一个中间辊12位于两个第一背衬辊2的上方且与两个第一背衬辊2的第一套筒2

2外切,另外两个中间辊12对称布置且分别位于第一背衬辊2与第二背衬辊3之间并与第一背衬辊2的第一套筒2

2和第二背衬辊3的第二套筒3

2外切,用于支承并摩擦传动三个中间辊12。
[0022]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同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支座(1)和第一背衬辊(2)和第二背衬辊(3),所述第一背衬辊(2)由第一支撑轴(2

1)及套装在第一支撑轴(2

1)上的若干第一套筒(2

2)组成,所述第一支撑轴(2

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下部,且支撑板(4)与L型支座(1)固定连接,并使若干第二套筒(2

2)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所述第二背衬辊(3)由第二支撑轴(3

1)及套装在第二支撑轴(3

1)上的第二套筒(3

2)组成;所述第二支撑轴(3

1)通过套装并固定在其上的支撑板(4)间隔支撑在L型支座(1)的上部,且第二套筒(3

2)位于相邻两个支撑板(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机辊系的背衬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荣波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荣豪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