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81042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8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包括轧辊和轴承座装配装置,轴承座装配装置包括径向轴承、轴承座、外端盖和内端盖,径向轴承套设在轧辊的其中一端的辊颈上。在轴承座的顶部内设有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在轴承座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圈第一环形油通道。在轴承座的底部内设有至少两条稀油润滑出油通道,各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通道直径总和为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的通道直径的至少两倍。内端盖与辊颈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油封,在内端盖内开设有油气进油通道,油气进油通道能与密封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板带轧机在高速轧制时,负载最大的支撑辊装置能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的目的。运行的目的。运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冷轧
,尤其涉及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冷轧带钢、冷轧有色金属及合金带材领域,目前广泛应用四辊、六辊轧机轧制带材。轧机的支撑辊装置负载大、转速高,支撑辊轴承是影响高速板带轧机稳定轧制的关键环节,为确保支撑辊轴承的良好的工作状况,设计采用什么样的润滑冷却方式至关重要。
[0003]常规油气润滑,轴承座腔体内有一定的正压,可有效组织乳化液进入腔体内部很好的保护了支撑辊轴承的工作环境,但是存在冷却能力不强的弱点。由于润滑油量低,油气润滑无法满足高速轧制时支撑辊轴承降温的需要,超出轴承和润滑油允许正常使用范围,不利于轴承的正常使用。目前油气润滑仅成功应用在1350m/min以下的轧机支撑辊轴承润滑中。
[0004]强制稀油润滑技术,润滑油量大,理论上可有效润滑支撑辊轴承且降低轴承温度,但实际由于支撑辊装置进出油路设计不合理,轴承座腔体内存留大量润滑油无法及时排出,导致轴承温度过高,无法达到有效降温的目的;不仅如此,由于轴承座腔体内润滑油量过大,导致从旋转密封处大量漏油,污染乳化液及成品板带质量,且增加了润滑油、乳化液的消耗,更严重影响轧机的正常运行。并且由于轴承座腔体内无正压,乳化液易进入轴承座腔体内,导致轴承损坏,带来支撑辊装配和维护复杂、工作量大、密封件等消耗量大等问题。
[0005]高速板带冷轧机要想高速稳定运行,甚至达到1500m/min的更高速,支撑辊轴承的良好工作状况至关重要。
[0006]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可以达到板带轧机在高速轧制时,负载最大的支撑辊装置能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的目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包括轧辊和轴承座装配装置;轴承座装配装置包括径向轴承、轴承座、外端盖和内端盖,径向轴承套设在轧辊的其中一端的辊颈上,轴承座套设在径向轴承上,外端盖固设在轴承座的外侧端;内端盖固设在轴承座的内侧端并套设在辊颈上;在轴承座的顶部内设有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在轴承座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至少一圈第一环形油通道与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连通,至少一圈第一环形油通道与径向轴承的外圈上的开孔连通;在轴承座的底部内设有至少两条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稀油润滑出油通道与至少一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各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通道直径总和为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的通道直径的至少两倍;内端盖与辊颈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密封腔,密封腔内设有油封,在内端盖内开设有油气进油通道,油气进油通道能与密封腔连通。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有稀油润滑出油管,并在稀油润滑出油管上安装有拉杆式快换接头。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轴承座的底部内共对称设有两条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轧辊的轴线方向。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各稀油润滑出油通道均与位于正中间的一圈第一环形油通道和位于两端的两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稀油润滑出油通道通过开设在轴承座底部内的出油分支通道与对应的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与位于两端的两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的出油分支通道的宽度大于其余出油分支通道的宽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径向轴承为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在轴承座的内周面上共设有五圈第一环形油通道,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与靠近中间的三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轧辊的辊颈上套设固定有迷宫环,内端盖的内周面与迷宫环之间形成密封腔,在密封腔内设有共设有两道油封;靠近径向轴承的油封的唇口朝向径向轴承设置,远离径向轴承的油封的唇口背对径向轴承设置,油气进油通道能与两道油封之间的间隙连通。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内端盖的端面与迷宫环之间夹设有水封,水封的唇口紧贴在迷宫环上。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内端盖的端面且位于水封的上方设有阻挡环,在迷宫环的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阻挡环能插设在环形凹槽内。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端盖的内侧穿设有推力轴承,推力轴承套设在辊颈上;在外端盖内设有第二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在外端盖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圈第二环形油通道,至少一圈第二环形油通道与第二稀油润滑进油通道连通,至少一圈第二环形油通道与推力轴承的外圈上的开孔连通;在外端盖的底部内设有水平通道,水平通道能与稀油润滑出油通道和至少一圈第二环形油通道连通。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在外端盖的内周面上共设有一圈第二环形油通道。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外侧盖的外部设有稀油润滑进油管,稀油润滑进油管与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和第二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均连通。
[0020]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的支撑辊装置,通过对轴承座单独供给大量的稀油润滑油,能对轴承进行足够量的润滑和冷却,不仅润滑效果好,还能大量的带走高速重载轴承产生的热量,满足了轧辊高速运转时轴承的冷却需要。通过对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和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通径进行有效设置,可以确保出油通道足够大,从而轴承座腔体内大量的带有热量的稀油润滑油可以及时排出,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在内端盖与辊颈之间的密封腔内设置油封,通过对内端盖处单独供油气,可以提高对油封的润滑状态,更好的满足板带轧机高速的轧辊转动需要,并提高了油封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密封腔内形成一定的正压力,不仅可以有效阻挡轴承座外部的乳化液进入轴承座内,还可以有效阻止轴承座内部的稀油润滑油从此处泄漏。整个装置通过在轴承座采用稀油润滑,在密封处采用油气润滑,利用稀油润滑和油气润滑的组合方式,不仅保证了高速运转时轴承的润滑和冷却,还防止了轴承座内
的稀油润滑油在旋转密封处的大量漏油,保证了板带轧机可以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轧制力,更有利于板带轧机的高速稳定运行,进而达到板带轧机在高速轧制时,负载最大的支撑辊装置能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的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操作侧轴承座装配装置与轧辊配合的结构图。
[0024]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的侧视图。
[0026]图5:为图4中沿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轴承座的结构图。
[0028]图7:为图6中沿C

C方向的剖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包括轧辊和轴承座装配装置;所述轴承座装配装置包括径向轴承、轴承座、外端盖和内端盖,所述径向轴承套设在所述轧辊的其中一端的辊颈上,所述轴承座套设在所述径向轴承上,所述外端盖固设在所述轴承座的外侧端;所述内端盖固设在所述轴承座的内侧端并套设在所述辊颈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的顶部内设有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在所述轴承座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多圈第一环形油通道,至少一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与所述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连通,至少一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与所述径向轴承的外圈上的开孔连通;在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内设有至少两条稀油润滑出油通道,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与至少一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各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通道直径总和为所述第一稀油润滑进油通道的通道直径的至少两倍;所述内端盖与所述辊颈之间形成有环形的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设有油封,在所述内端盖内开设有油气进油通道,所述油气进油通道能与所述密封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有稀油润滑出油管,并在所述稀油润滑出油管上安装有拉杆式快换接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内共对称设有两条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轧辊的轴线方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均与位于正中间的一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和位于两端的两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润滑出油通道通过开设在所述轴承座底部内的出油分支通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与位于两端的两圈所述第一环形油通道连通的所述出油分支通道的宽度大于其余所述出油分支通道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带冷轧机支撑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军张海东韩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