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设备及换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04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及换热模块。由于安装组件开设有连通外界与第一间隙的第一进气通孔,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气通孔进入第一间隙内,从而对安装组件进行冷却,避免换热组件的端部的温度过高;同时,第一间隙内的空气流动至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第一冷却通道内,也能对内壳体和外壳体进行冷却,避免外壳体的温度过高。并且,在第一间隙和第一冷却通道内填充空气,也能阻断或降低热量的传递量,也能避免外表面的温度过高。而且,将壳体结构、换热组件和安装组件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装配难度,装配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了装配效率。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设备及换热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特别是涉及换热设备及换热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热水器、采暖炉等换热设备使用过程中,可燃气体在燃烧腔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与换热模块进行换热,从而对水进行加热以获得热水,换热完成后的高温烟气最终排出。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会将热量传递至换热模块的外表面而引起温度升高。为了避免换热模块的外表面温度过高而损坏周围的电器元件,传统的方式为在换热模块的外表面设置相应的水冷管道,导致装配较为复杂,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换热模块,其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其装配简单,装配效率高。
[0005]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6]一种换热模块,包括:
[0007]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内壳体和套接于所述内壳体外侧壁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有换热腔,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
[0008]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换热腔;
[0009]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的至少一端,所述换热组件经所述安装组件与所述壳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一间隙,所述安装组件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间隙的第一进气通孔。
[0010]本技术所述的换热模块,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燃烧腔内产生的高温烟气流入上方的换热腔内并与换热组件进行换热,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辐射至内壳体、外壳体和安装组件。由于安装组件开设有连通外界与第一间隙的第一进气通孔,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进气通孔进入第一间隙内,从而对安装组件进行冷却,避免换热组件的端部的温度过高;同时,第一间隙内的空气流动至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的第一冷却通道内,也能对内壳体和外壳体进行冷却,避免外壳体的温度过高。并且,在第一间隙和第一冷却通道内填充空气,也能阻断或降低热量的传递量,也能避免外表面的温度过高。而且,将壳体结构、换热组件和安装组件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装配难度,装配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及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及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所述第一进气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内壳体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插接间隙,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间隙,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层叠固定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的避空孔,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与所述避空孔对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内壳体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配合。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端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端设有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二翻边的上方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管,所述第一安装板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设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的边缘设有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安装板开设有供所述换热管穿设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二安装通孔的边缘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的第二凸缘,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安装组件安装的一侧设有支撑挡边,所述支撑挡边设有用于承托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三翻边。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二进气通孔;和/或所述换热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安装组件。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换热腔的连通口。
[0019]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20]一种换热设备,包括:
[0021]所述的换热模块,所述内壳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燃烧腔,所述燃烧腔设置于所述换热腔的下方;
[0022]集烟罩,所述集烟罩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的上方并与所述换热腔对应连通;
[0023]风机,所述风机对应所述集烟罩设置;
[0024]燃烧器,所述燃烧器设置于所述换热模块的下方并与所述燃烧腔对应连通。
[0025]本技术所述的换热设备,与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风机运转,燃烧器从下方将空气和可燃气体供入换热模块的燃烧腔内,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在燃烧腔内燃烧而形成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从下往上流入换热模块的换热腔内,高温烟气在换热腔内进行换热,从而对水进行加热以对外输出热水,换热完成后的高温烟气流入上方的集烟罩并最终排出。换热设备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从而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装配难度,装配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2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的换热设备的爆炸图;
[0030]图3为图1的换热设备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3的换热设备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图1的换热设备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0033]图6为图1的换热设备的壳体结构的爆炸图;
[0034]图7为图1的换热设备的换热组件与安装组件的爆炸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00、壳体结构;110、内壳体;111、换热腔;112、第一插接部;113、燃烧腔;120、外壳体;121、支撑挡边;122、第三翻边;123、第二进气通孔;130、第一冷却通道;200、换热组件;210、换热管;220、换热翅片;300、安装组件;310、第一安装板;311、第一进气通孔;312、限位部;313、避空孔;314、第一定位部;315、第二翻边;316、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结构(100),所述壳体结构(100)包括内壳体(110)和套接于所述内壳体(110)外侧壁的外壳体(120),所述内壳体(110)的内部设有换热腔(111),所述内壳体(110)和所述外壳体(120)之间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第一冷却通道(130);换热组件(200),所述换热组件(200)位于所述换热腔(111);安装组件(300),所述安装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换热组件(200)的至少一端,所述换热组件(200)经所述安装组件(300)与所述壳体结构(10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组件(300)设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30)连通的第一间隙(330),所述安装组件(300)开设有用于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一间隙(330)的第一进气通孔(3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300)包括第一安装板(310)及第二安装板(320),所述第一安装板(310)及所述第二安装板(320)相对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一间隙(330),所述第一安装板(310)设有所述第一进气通孔(311),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与所述外壳体(120)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20)与所述内壳体(1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320)设置的限位部(312),所述限位部(31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插接间隙(340),所述内壳体(110)包括第一插接部(112),所述第一插接部(112)安装于所述第一插接间隙(340),所述限位部(312)、所述第一插接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20)层叠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0)设有与所述第一间隙(330)连通的避空孔(313),所述第二安装板(320)设有与所述避空孔(313)对应连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内壳体(110)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连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安装组件(300)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紧固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何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