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00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涉及管道对接技术领域,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对接杆,每个对接杆均由连接成一体式结构的螺旋杆和直杆组合而成,两个螺旋杆上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移动块,两个移动块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对接限位块,两个直杆上远离螺旋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限位块;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包括电机、两锥齿轮组以及两传动杆,电机设为双向驱动电机,双向驱动电机的两传动轴分别通过传动杆传动连接两锥齿轮组,锥齿轮组连接于两个螺旋杆上远离直杆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实现对不同长度的双壁缠绕管的对接,并实现全自动对接,对接效率高,能够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对接稳定性强的效果。对接稳定性强的效果。对接稳定性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对接
,尤其涉及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HDPE双壁缠绕管是由钢塑复合的异型带材经螺旋缠绕焊接(搭接面上挤出焊接)制成,其内壁光滑平整。该种管材具有耐腐蚀、质量轻、安装简便、通流量大、寿命长(50年)等优点,可替代高能耗材质(水泥、铸铁、陶瓷等)制作的管材,属环保型绿色产品。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两根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是采用手动夹持机构来实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手动夹持的效率低,夹持稳定性差,有待改进。
[0004]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的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对接杆,每个所述对接杆均由螺旋杆和直杆组合而成,所述螺旋杆与直杆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两个所述螺旋杆上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对接限位块,两个所述直杆上远离螺旋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限位块;
[0008]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两锥齿轮组以及两传动杆,所述电机设为双向驱动电机,所述双向驱动电机的两传动轴分别通过传动杆传动连接两锥齿轮组,所述锥齿轮组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旋杆上远离所述直杆的一端。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杆与移动块之间设有第一电磁环;
[0010]所述对接杆与第二对接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二电磁环;
[0011]所述对接杆采用磁性材质制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外还设有保护罩。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限位块与第二对接限位块上远离对接杆的一端设为与双壁缠绕管外管壁弧度相对应的弧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限位块与第二对接限位块上远离对接杆的一端设有柔性摩擦垫,所述柔性摩擦垫设为与双壁缠绕管外管壁弧度相对应的弧形结构。
[001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杆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直杆的长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对接限位块和第二对接限位块的宽度与双壁缠绕管上单个螺旋槽的宽度相对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可在对接杆上全自动移动的第一对接限位块和第二对接限位块,使用驱动件驱动第一对接限位块在对
接杆上移动,以实现对不同长度的双壁缠绕管的对接,并且采用全自动驱动方式,实现全自动对接,对接效率高,能够大量节省人力资源,对接稳定性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对接双壁缠绕管时);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未对接双壁缠绕管时);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

A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图2中B

B剖视图。
[0022]图中:1、对接杆;11、螺旋杆;12、直杆;2、移动块;3、第一对接限位块;4、第二对接限位块;5、驱动件;51、电机;52、锥齿轮组;53、传动杆;6、第一电磁环;7、第二电磁环;8、保护罩;9、柔性摩擦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参照图1

2,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对接杆1,每个对接杆1均由螺旋杆11和直杆12组合而成,螺旋杆11与直杆12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优选的,螺旋杆11和直杆12设为圆柱型杆状结构,且螺旋杆11的直径与直杆12的直径大小相等。
[0026]使用时,两相互平行的对接杆1同样与双壁缠绕管对接设置。并且,两个对接杆1上螺旋杆11在水平方向相对应,两个对接杆1上直杆12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即位于同一端。
[0027]两个螺旋杆11上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移动块2,两个移动块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对接限位块3。优选的,移动块2设为外方内圆结构。
[0028]两个直杆12上远离螺旋杆1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限位块4。
[0029]优选的,第一对接限位块3与第二对接限位块4均设为矩形块状结构,并且第一对接限位块3与第二对接限位块4相对设置。
[0030]这样,由于移动块2与螺旋杆11之间设为丝杠螺母副连接,螺旋杆11转动,即可带动移动块2沿着螺旋杆11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当进行两个双壁缠绕管对接时,第二对接限位块4固定限位于其中一双壁缠绕管上,第一对接限位块3随着移动块2的移动而移动,根据另一双壁缠绕管的长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以实现对两个双壁缠绕管的对接。
[0031]螺旋杆11的长度不小于直杆12的长度。这样,可扩大第一对接限位块3的移动范围,以扩大整个对接机构的适用范围。
[0032]第一对接限位块3和第二对接限位块4的宽度与双壁缠绕管上单个螺旋槽的宽度相对应。这样,当第一对接限位块3和第二对接限位块4对接双壁缠绕管时,可以正好卡合进双壁缠绕管上的螺旋槽内,以提高对接稳定性。
[0033]为了能实现全自动对接,本申请对接机构还包括驱动件5,驱动件5包括电机51、两
锥齿轮组52以及两传动杆53,电机51设为双向驱动电机51,双向驱动电机51的两传动轴分别通过传动杆53传动连接两锥齿轮组52,锥齿轮组52连接于两个螺旋杆11上远离直杆12的一端。
[0034]具体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锥齿轮组52包括一个第一锥齿轮、一个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螺旋杆11一端,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处于垂直状态,两组锥齿轮组52上的第二锥齿轮通过传动杆53连接于双向驱动电机51上的双向驱动轴上。这样,驱动件5在对螺旋杆11进行驱动时,联轴器关闭,螺旋杆11与直杆12处于相对自由状态,电机51工作,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依次带动锥齿轮组52上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螺旋杆11转动,以带动移动块2和第二对接限位块4在螺旋杆11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0035]整个对接机构通过驱动件5实现了全自动对接,对接效率高,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并且采用一个电机51实现两个对接杆1的同时调节,能够节约能源,节省成本。
[0036]此外,为了保证双壁缠绕管在进入对接机构时,能顺利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对接杆(1),每个所述对接杆(1)均由螺旋杆(11)和直杆(12)组合而成,所述螺旋杆(11)与直杆(12)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两个所述螺旋杆(11)上均丝杠螺母副连接有移动块(2),两个所述移动块(2)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对接限位块(3),两个所述直杆(12)上远离螺旋杆(1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对接限位块(4);还包括驱动件(5),所述驱动件(5)包括电机(51)、两锥齿轮组(52)以及两传动杆(53),所述电机(51)设为双向驱动电机(51),所述双向驱动电机(51)的两传动轴分别通过传动杆(53)传动连接两锥齿轮组(52),所述锥齿轮组(52)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旋杆(11)上远离所述直杆(12)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壁缠绕管的对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杆(1)与移动块(2)之间设有第一电磁环(6);所述对接杆(1)与第二对接限位块(4)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彭魏志建钱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