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2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6
本申请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二套管的外侧,且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肋,连接肋分别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固定,第二套管外设置有外管,外管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有中空夹层,且外管与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外管、第二套管固定;第一套管上设置有传温件,传温件架设在第一套管上,且传温件将第一套管内的热量传递至中空夹层内。本申请具有防止双壁缠绕管的耐高温性较差,长时间的冷热交替后,双壁缠绕管发生损害的情况,提升双壁缠绕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双壁缠绕管的正常使用,降低维修成本的效果。修成本的效果。修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


[0001]本申请涉及管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双壁缠绕管是由钢塑复合的异型带材经螺旋缠绕焊接制成,其内壁光滑平整。该种管材具有耐腐蚀、质量轻、安装简便、通流量大、寿命长等优点,可替代高能耗材质(水泥、铸铁、陶瓷等)制作的管材,属环保型绿色产品。双壁缠绕管可适用与地震和矿区土层沉降区,它适用于输送酸性、碱性物质、输送污水、天然气、煤气等物质。
[0003]相关技术中,在户外地下的排水管道的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土层上开设有一个凹槽,然后将双壁缠绕管铺设在凹槽内,双壁缠绕管铺设完成后,工作人员再将开挖出来的泥土进行回填,双壁缠绕管铺设完成后,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等用途。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双壁缠绕管的耐高温性较差,长时间的冷热交替后,从而导致双壁缠绕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增加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双壁缠绕管耐高温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包括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肋,所述连接肋分别与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固定,所述第二套管外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形成有中空夹层,且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第二套管固定;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有传温件,所述传温件架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且所述传温件将所述第一套管内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中空夹层内。
[0008]可选的,所述传温件包括传温球与传温杆,所述传温球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且所述传温杆的一端与所述传温球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传温杆穿过第二套管的一端向所述中空夹层内延伸,且所述传温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滑移配合。
[0009]可选的,所述传温杆位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传温杆固定。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且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第一套管固定。
[0011]可选的,所述隔热层竖直方向的下侧开设有填充腔,所述隔热层的填充腔内设置有降温棒,所述降温棒滚动设置在所述隔热层的所述填充腔内。
[0012]可选的,所述外管背离第二套管的一侧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外管上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有益技术效果:
[0014]使用时,在双壁缠绕管铺设完成后,工作人员进行泥土的回填时,泥土被阻隔在外管的外侧,当第一套管内流经温度教改较高的液体时,第一套管内的传温件将第一套管内的热量传递至外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中空夹层,有助于防止双壁缠绕管的耐高温性较差,长时间的冷热交替后,双壁缠绕管发生损害的情况,提升双壁缠绕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双壁缠绕管的正常使用,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第一套管;11、隔热层;111、填充腔;12、降温棒;2、连接肋;3、第二套管;4、中空夹层;41、支撑杆;5、外管;51、散热槽;6、传温件;61、传温球;62、传温杆;6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8]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19]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0]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
[0022]参照图1,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包括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整体均呈圆筒状,第一套管1位于第二套管3的内侧,且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的轴线重合。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肋2,连接肋2整体呈环状,且连接肋2的轴线与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3的轴线同轴,连接肋2的截面为长方形,且连接肋2的一端与第一套管1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套管3固定,且连接肋2沿第一套管1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0023]参照图1,使用过程中,第一套管1长时间与液体接触后,容易发生氧化的问题,从而降低第一套管1的耐热性,设计人员改进后,第一套管1内设置有隔热层11,隔热层11整体呈圆筒状,且隔热层11的轴线与第一套管1的轴线同轴,隔热层11靠近第一套管1的一侧壁与第一套管1的内侧壁抵触,通过隔热层11将第一套管1与流经第一套管1内的液体隔绝,以
使得,第一套管1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同时第一套管1的耐热性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0024]参照图1,使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发现,大部分时间流经隔热层11的液体通常不会满载,液体仅会与隔热层11最下侧的表面接触,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隔热层11进行更换时发现,隔热层11竖直方向的下侧已损坏,而隔热层11竖直方向的上侧还是完好无损的状态,设计人员改进后,隔热层11上开设有填充腔111,填充腔111位于隔热层11竖直方向的下侧,且隔热层11的填充腔111内滑动设置有降温棒12,降温棒12降低隔热层11的温度。当流经隔热层11的液体较少时,降温棒12由于重力的原因转动至隔热层11的下侧,以使得,隔热层11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
[0025]参照图1,第二套管3的外侧设置有外管5,外管5整体呈圆管状,且外管5的轴线与第二套管3的轴线同轴,外管5与第二套管3之间形成有中空夹层4,同时外管5与第二套管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41,支撑杆41整体呈圆杆状,且支撑杆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套管3、外管5固定,且支撑杆41在第二套管3与外管5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为防止支撑杆41影响第二套管3与外管5的弯折,支撑杆41为橡胶制成。
[0026]参照图1,第二套管3上设置有传温件6,传温件6包括传温球61与传温杆62,传温球61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包括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所述第一套管(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3)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套管(1)与所述第二套管(3)之间设置有连接肋(2),所述连接肋(2)分别与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3)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管(3)外设置有外管(5),所述外管(5)与所述第二套管(3)之间形成有中空夹层(4),且所述外管(5)与所述第二套管(3)之间设置有支撑杆(41),所述支撑杆(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管(5)、第二套管(3)固定;所述第一套管(1)上设置有传温件(6),所述传温件(6)架设在所述第一套管(1)上,且所述传温件(6)将所述第一套管(1)内的热量传递至所述中空夹层(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双壁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温件(6)包括传温球(61)与传温杆(62),所述传温球(61)在所述第一套管(1)内,且所述传温杆(62)的一端与所述传温球(61)固定,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3),所述传温杆(62)穿过第二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彭魏志建钱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