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66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包括基垫和增高垫,增高垫可拆卸的设于基垫的下方,基垫上设有倾斜的凹槽,基垫和凹槽的高度均由前至后依次降低,凹槽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设有亲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对应患者上肢位置设置凹槽,使用时术后的上肢放置于凹槽中,护理垫与皮肤接触位置采用柔软亲肤材质的亲肤层,凹槽前高后低,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且护理垫包括基垫和增高垫,通过安装不同规格的增高垫,使护理垫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应用。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应用。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

技术介绍

[0002]挠动脉穿刺术是介入治疗的一种方式,介于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与股动脉穿刺、颈动脉穿刺同属于介入治疗。其通过在介入成像系统的引导下,将治疗药物直接作用到病灶部位,具有安全、微创、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对于肿瘤、骨科疾病、心血管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另外,因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冠状动脉造影术已成为检查和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技术应用更广泛,所以冠状动脉造影等介入手术选择桡动脉穿刺比股动脉穿刺更多,应用更广泛。临床中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拔鞘管后,要用压迫器或者弾力绷带紧紧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6

8小时,压迫的过程中,患者手掌及指端往往肿胀、麻木,所以临床中采用枕头对患者手腕部位进行托垫来缓解患者不适,但是使用中枕头容易发生移位,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且患者舒适度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
[0004]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包括基垫和增高垫,所述增高垫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基垫的下方,所述基垫上设有倾斜的凹槽,所述基垫和凹槽的高度均由前至后依次降低,所述凹槽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设有亲肤层。
[0005]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半圆弧面。
[0006]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亲肤层采用多层无纺布或棉布。
[0007]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基垫和增高垫外均包覆有衬布,位于所述基垫下表面的所述衬布下侧设有母魔术贴,位于所述增高垫上表面的所述衬布上侧设有与所述母魔术贴粘合的子魔术贴。
[000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上表面设有子魔术贴,所述防滑层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点。
[000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位于所述增高垫下表面的所述衬布下侧设有所述母魔术贴。
[001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防滑层采用橡胶或硅胶。
[0011]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基垫和/或增高垫采用医用海绵。
[0012]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对应患者上肢位置设置凹槽,使用时术后的上肢放置于凹槽中,护理垫与皮肤接触位置采用柔软亲肤材质的亲肤层,凹槽前高后低,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且护理垫包括基垫和增高垫,通过安装不同规格的增高垫,使护理垫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应用,本技术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手臂血液循环,减缓麻木疼痛的感觉,预防并发症。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的左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的分布图。
[0016]其中:1、基垫;2、增高垫;3、凹槽;4、亲肤层;5、衬布;6、母魔术贴;7、子魔术贴;8、防滑层;9、防滑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如图1

3所示,包括基垫1和增高垫2,基垫1为护理垫的基础,增高垫2可以设置多个高度规格,通过匹配不同规格的增高垫2或不匹配增高垫2使护理垫具有不同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患者需求。所述增高垫2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基垫1的下方,所述基垫1上设有倾斜的凹槽3,所述基垫1和凹槽3的高度均由前至后依次降低,所述凹槽3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设有亲肤层4。凹槽的设置能够避免患者手臂移位,使用方便。
[0020]具体的,所述凹槽3呈半圆弧面。可选地,所述亲肤层4采用多层无纺布或棉布。无纺布或棉布柔软亲肤,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0021]具体的,所述基垫1和增高垫2外均包覆有衬布5,位于所述基垫1下表面的所述衬布5下侧设有母魔术贴6,位于所述增高垫2上表面的所述衬布5上侧设有与所述母魔术贴6粘合的子魔术贴7。基垫1和增高垫2通过子魔术贴7和母魔术贴6实现可拆卸连接,操作方便。
[0022]具体的,还包括防滑层8,所述防滑层8的上表面设有子魔术贴7,所述防滑层8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防滑凸点9。具体的,位于所述增高垫2下表面的所述衬布5下侧设有所述母魔术贴6。当基垫1下连接有增高垫2时,防滑层8通过子魔术贴7和母魔术贴6安装在增高垫2的下方,防滑层8下表面设有防滑凸点9,能够增加护理垫与病床之间的摩擦力;当基垫1下没有连接增高垫2时,防滑层8通过子魔术贴7和母魔术贴6安装在基垫1的下方。
[0023]可选地,所述防滑层8采用橡胶或硅胶。子魔术贴7粘贴在防滑层8的上表面边缘。本实施例中子魔术贴7和母魔术贴6均设置在设置表面的边缘,子魔术贴7和母魔术贴6均缝制到衬布5上。
[0024]可选地,所述基垫1和/或增高垫2采用医用海绵。医用海绵具有弹性,能够提高患者放置手臂的舒适度。
[0025]此外增高垫9还可以设置为气垫,通过充入气体的体积改变增高垫的高度,从而实现护理垫总体高度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患者。
[002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对应患者上肢位置设置凹槽,使用时术后的上肢放置于凹槽中,护理垫与皮肤接触位置采用柔软亲肤材质的亲肤层,凹槽前高后低,即靠近患者手腕部的凹槽部分高于靠近肩关节的凹槽部分,能够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且护理垫包括基垫和增高垫,通过安装不同规
格的增高垫,使护理垫的高度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节,能够满足不同的患者应用。
[0027]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垫和增高垫,所述增高垫可拆卸的设于所述基垫的下方,所述基垫上设有倾斜的凹槽,所述基垫和凹槽的高度均由前至后依次降低,所述凹槽与患者皮肤接触的表面设有亲肤层;所述基垫和增高垫外均包覆有衬布,位于所述基垫下表面的所述衬布下侧设有母魔术贴,位于所述增高垫上表面的所述衬布上侧设有与所述母魔术贴粘合的子魔术贴;还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上表面设有子魔术贴,所述防滑层的下表面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平舒志松李红萍杨桂英钱静王小玲郭晓燕黄玲谭亚黄玉梅向永静胡望玲朱岚缨黄娟杨霞张群川李聘柳何林丽郎小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