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04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运动机构、控制机构、传感机构以及电源模块;运动机构包括四个移动轮以及驱动电机,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以及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与驱动电机连接;传感机构包括6个红外传感器、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2个巡线传感器,6个红外传感器对称均匀分布在机器人主体的四周,其中左、右侧各一个,前、后侧各两个;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布在机器人主体底部四角,均呈仰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教学用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从全球范围来看,机器人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核心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加速了机器人在各领域的渗透,将极大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积极开展机器人教育,有助于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学习,不至于在机器人时代落伍,增强未来的竞争力。而机器人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各种形式的机器人竞赛,此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及学科融合能力。
[0003]申请号为CN201320544567.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循线轨迹车,应用于科学探测、日常生活和青少年兴趣培养等多种活动中,该循线轨迹车通过常用且廉价的电子元件即能实现循迹,但其只有两路红外反射组件用于循线,稳定性很差,并且其系统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具备高精度的自动巡线功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功能完善,在机器人竞赛和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运动机构、控制机构、传感机构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机器人供电;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四个移动轮以及与移动轮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机驱动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感机构包括6个红外传感器、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2个巡线传感器,6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对称均匀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四周,其中左、右侧各一个,前、后侧各两个;4个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四角,均呈仰45
°
角对外发射,用于检测地面坑洼和较大落差区域;2个所述巡线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后端底部,且与前后端边缘平行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巡线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罩设有铝合金外壳,所述铝合金外壳整体为对称结构,前后端为铲型结构,中间为长方形腔体,所述控制机构、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长方形腔体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长方形腔体顶部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长方形腔体顶部设置有按键以及显示屏,所述按键、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长方形腔体内设置独立的电池槽,所述电源模块为锂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槽内,所述电池槽上方铰接设置有合页盖,方便更换锂电池。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基于ARMCortex

M3核心的STM32处理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采用橡胶轮胎。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主体上还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为蜂鸣器或指示灯,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在机器人主体上综合设置有多个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巡线传感器,各红外传感器探测的区域为其前后各180
°
的范围,能够对各方向障碍物进行检测,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布在机器人底部四角,均呈仰45
°
角对外发射,对地面坑洼和较大落差区域进行检测,2个巡线传感器分布在机器人前后端底部,且与前后边缘平行放置,机器人正常行进时巡线传感器与被巡线路垂直,当机器人与线路在方向上产生一定角度的误差,则判定机器人行进方向偏离了正常轨道,帮助机器人更加安全高效精确的巡线;该机器人具备高精度的自动巡线功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的电气控制原理图;
[0020]附图标记:1、前铲盖;2、第一红外传感器;3、第二红外传感器;4、第三红外传感器;5、按键及显示屏区域;6、第四红外传感器;7、第五红外传感器;8、后铲盖;9、长方形腔体;10、第六红外传感器;11、合页盖;12、移动轮;13、电源开关;14、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15、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16、第一巡线传感器;17、第三激光测距传感器;18、第二巡线传感器;19、第四激光测距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具备高精度的自动巡线功能,自动化控制水平高,功能完善,在机器人竞赛和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运动机构、控制机构、传感机构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机器人供电;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四个移动轮12以及与移动轮12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机驱动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感机构包括6个红外传感器、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2个巡线传感器,6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关于机器人主体的中心对称均匀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四周,其中左、右侧各一个,分别为第三红外传感器4、第六红外传感器10,前、后侧各两个,分别为第一红外传感器2和第二红外传感器3、第四红外传感器6和第五红外传感器7;4个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四角,均呈仰45
°
角对外发射,用于检测地面坑洼和较大落差区域,包括第一激光测距传感器14、第二激光测距传感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主体以及设置在机器人主体上的运动机构、控制机构、传感机构以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机器人供电;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器人主体底部的四个移动轮以及与移动轮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机驱动器,所述电机驱动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传感机构包括6个红外传感器、4个激光测距传感器、2个巡线传感器,6个所述红外传感器对称均匀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四周,其中左、右侧各一个,前、后侧各两个;4个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底部四角,均呈仰45
°
角对外发射,用于检测地面坑洼和较大落差区域;2个所述巡线传感器分布在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后端底部,且与前后端边缘平行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巡线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动巡线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主体上罩设有铝合金外壳,所述铝合金外壳整体为对称结构,前后端为铲型结构,中间为长方形腔体,所述控制机构、电源模块设置在所述长方形腔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阳廖滕均刘舸刘展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源至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