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混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637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混频组件,以满足体积越来越小的要求。一种二次混频组件,包括:倍频器U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本振信号;开关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倍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功分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开关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2的LO端与功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3的LO端与功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衰减滤波电路的一端与混频器U2的RF端连接,另一端与混频器U3的I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1的常闭触点与混频器U3的R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2的常闭触点与混频器U2的I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1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衰减放大电路和第二衰减放大电路,射频开关SP2T2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滤波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混频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混频组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二次混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混频器是输出信号频率等于两输入信号频率之和、差或为两者其他组合的电路。混频器通常由非线性元件和选频回路构成。混频器位于低噪声放大器(LNA)之后,直接处理LNA放大后的射频信号。为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还需要接收来自压控振荡器的本振(LO)信号,其电路完全工作在射频频段。
[0003]对于多次混频器来说,需要多个本振信号分别进行混频,本振信号的输出电路再结合多个混频器、滤波放大等器件,就会导致整个混频组件的体积过大,而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就要求体积越来越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混频组件,以满足体积越来越小的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二次混频组件,包括:倍频器U1,其输入端用于接收本振信号;开关滤波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倍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功分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开关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2,其LO端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3,其LO端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衰减滤波电路,其一端与所述混频器U2的RF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U3的I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1,其常闭触点与所述混频器U3的R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2,其常闭触点与所述混频器U2的IF端连接;其中,所述射频开关SP2T1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衰减放大电路和第二衰减放大电路,所述射频开关SP2T2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滤波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
[0007]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滤波电路包括射频开关SPDT1、射频开关SPDT2、滤波器Z1和滤波器Z2,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倍频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第一常开触点、所述滤波器Z1和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第一常开触点依次串联,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第二常开触点、所述滤波器Z2和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第二常开触点依次串联,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
[0008]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器Z1与所述射频开关SPDT2之间串联有射频开关SPST1。
[0009]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器Z2与所述射频开关SPDT2之间串联有射频开关SPST2。
[0010]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分放大器包括功分器U4、放大器A1和放大器A2,所述功分器U4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功分器U4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器A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分器U4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放大器A2的输入
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器U3的LO端连接,所述放大器A2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器U2的LO端连接。
[0011]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衰减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器A3、可调衰减器Z3、放大器A4和低通滤波器Z4,所述放大器A3、所述可调衰减器Z3、所述放大器A4、所述低通滤波器Z4和所述射频开关SP2T1的第一常开触点依次串联。
[0012]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衰减滤波电路包括衰减器Z5、滤波器Z6和衰减器Z7,所述混频器U3的IF端、所述衰减器Z5、所述滤波器Z6、所述衰减器Z7和所述混频器U2的RF端依次串联。
[0013]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放大电路包括滤波器Z8和放大器A5,所述射频开关SP2T2的第一常开触点、所述滤波器Z8和所述放大器A5依次串联。
[0014]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波放大电路包括滤波器Z9和放大器A6,所述滤波器Z9、所述放大器A6和所述射频开关SP2T2的第二常开触点依次串联。
[0015]本技术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衰减放大电路包括低通滤波器Z10、放大器A7、可调衰减器Z11和放大器A8,所述射频开关SP2T1的第二常开触点、所述低通滤波器Z10、所述放大器A7、所述可调衰减器Z11和所述放大器A8依次串联。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倍频器U1、开关滤波电路、功分放大器、混频器U2、混频器U3、衰减滤波电路、射频开关SP2T1、射频开关SP2T2、第一衰减放大电路、第二衰减放大电路、第一滤波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
[0017]倍频器U1、开关滤波电路和功分放大器组成本振信号电路;
[0018]当下变频时:
[0019]信号经第一衰减放大电路、射频开关SP2T1,与本振信号电路输入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U3进行混频,混频后信号经衰减滤波电路,与本振信号电路输入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U2进行混频,混频后信号经射频开关SP2T2、第一滤波放大电路输出;
[0020]当上变频时:
[0021]信号经第二滤波放大电路、射频开关SP2T2,与本振信号电路输入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U2进行混频,混频后信号经衰减滤波电路,与本振信号电路输入的本振信号在混频器U3进行混频,混频后信号经射频开关SP2T1、第二衰减放大电路输出;
[0022]上下变频共用了本振信号电路、混频器U2、混频器U3和衰减滤波电路,简化了电路结构,节省了部分器件,节省了成本,缩小了整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二次混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
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混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倍频器U1,其输入端用于接收本振信号;开关滤波电路,其输入端与所述倍频器U1的输出端连接;功分放大器,其输入端与所述开关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2,其LO端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混频器U3,其LO端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衰减滤波电路,其一端与所述混频器U2的RF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混频器U3的I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1,其常闭触点与所述混频器U3的RF端连接;射频开关SP2T2,其常闭触点与所述混频器U2的IF端连接;其中,所述射频开关SP2T1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衰减放大电路和第二衰减放大电路,所述射频开关SP2T2的2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有第一滤波放大电路和第二滤波放大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混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滤波电路包括射频开关SPDT1、射频开关SPDT2、滤波器Z1和滤波器Z2,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倍频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第一常开触点、所述滤波器Z1和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第一常开触点依次串联,所述射频开关SPDT1的第二常开触点、所述滤波器Z2和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第二常开触点依次串联,所述射频开关SPDT2的常闭触点与所述功分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混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Z1与所述射频开关SPDT2之间串联有射频开关SPST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混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Z2与所述射频开关SPDT2之间串联有射频开关SPST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混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苟鸿章林宴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为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