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61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底座与热水瓶底固定连接,底座的半径大于热水瓶的半径;底座包括底板、侧板、支撑板、环形板和卡扣,侧板底部与底板连接,支撑板设置在侧板底板上方且与侧板内壁连接,支撑板上端与热水瓶外壳底部连接,卡扣底部与底板连接,卡扣上部贯穿支撑板与热水瓶瓶胆连接,环形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环形板的外壁与侧板连接、内壁与热水瓶外壳连接;本装置实现对热水瓶外壳内外壁的水进行底部集中收集蓄水从而解决了热水瓶在倒水过程中的漏水与倒水后热水瓶承载面表面的潮湿问题,在清理热水瓶时只要将这种热水瓶底座的出水孔打开,便可以将积水放掉。便可以将积水放掉。便可以将积水放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


[0001]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

技术介绍

[0002]热水瓶又称暖水壶,是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外壳,内装瓶胆。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热水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在倒水过后,有部分残留在外壳表面或漏入壳内的水,滴入地面的现象。倒水过后将热水瓶放在承载物上时,又会使承载物在热水瓶底座周围表面出现许多积水。这种现象在普通家用的热水瓶中更为普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该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所述底座与热水瓶底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半径大于热水瓶的半径;
[0004]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侧板、支撑板、环形板和卡扣,所述侧板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侧板底板上方且与侧板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端与热水瓶外壳底部连接,所述卡扣底部与底板连接,所述卡扣上部贯穿支撑板与热水瓶瓶胆连接,所述环形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所述环形板的外壁与侧板连接、内壁与热水瓶外壳连接;
[0005]所述环形板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孔和第三漏水孔,所述第二漏水孔设置在第一漏水孔下方,所述第三漏水孔设置在热水瓶瓶胆下方,所述支撑板下方的侧板和底板之间形成蓄水区,所述蓄水区上开设有出水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水孔、第二漏水孔和第三漏水孔均环绕底座中心均匀开设。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贯通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半径小于等于第一漏水孔的半径。
[0009]优选的,所述出水孔开设在侧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水孔设置有出水塞。
[0011]有益效果:本装置实现对热水瓶外壳内外壁的水进行底部集中收集蓄水从而解决了热水瓶在倒水过程中的漏水与倒水后热水瓶承载面表面的潮湿问题,在清理热水瓶时只要将这种热水瓶底座的出水孔打开,便可以将积水放掉。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底座与热水瓶装配示意图;
[0013]图2为底座与热水瓶装配内部结构剖面图;
[0014]图3为底座俯视图;
[0015]图中符号说明:100:底座;200:热水瓶;1:底板;2:侧板;3:支撑板;4:环形板;5:卡扣;6:蓄水区;201:热水瓶瓶胆;202:热水瓶外壳;301:第二漏水孔;302:第三漏水孔;401:第一漏水孔;601:出水孔;602:出水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参考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底座100与热水瓶200底固定连接,底座100的半径大于热水瓶200的半径;
[0020]底座100包括底板1、侧板2、支撑板3、环形板4和卡扣5,侧板2底部与底板1连接,支撑板3设置在侧板底板1上方且与侧板2内壁连接,支撑板3上端与热水瓶外壳202底部连接,卡扣5底部与底板1连接,卡扣5上部贯穿支撑板3与热水瓶瓶胆201连接,环形板4设置在支撑板3上方,环形板4的外壁与侧板2连接、内壁与热水瓶外壳202连接;
[0021]环形板4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401,支撑板3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孔301和第三漏水孔302,第二漏水孔301设置在第一漏水孔401下方,第三漏水孔302设置在热水瓶瓶胆201下方,支撑板3下方的侧板2和底板1之间形成蓄水区6,蓄水区6上开设有出水孔601。
[0022]当热水瓶在倒水时,部分附着在热水瓶外壳202表面的水会沿着外壁流入到底座100的环形板4上,然后通过第一漏水孔401,流到支撑板3上,然后通过第二漏水孔301流入蓄水区6内;而漏入热水瓶外壳202内部的水,便会沿着热水瓶外壳202和热水瓶瓶胆201之间的通道流到支撑板3上,然后通过第三漏水孔302漏入蓄水区6;蓄水区6内的积水可以通过出水孔601排出。
[0023]实施例2:
[0024]参考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漏水孔401、第二漏水孔301和第三漏水孔302均环绕底座100中心均匀开设,均匀设置更方便水流流入下一层,第一漏水孔401和第二漏水孔301贯通设置,加速流入蓄水区6;第二漏水孔301的半径小于等于第一漏水孔401的半径,防止倾斜时蓄水区6内的水倒流出底座100.
[0025]实施例3:
[0026]参考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出水孔601开设在侧板2上,侧面更方便出水,出水孔601设置有出水塞,方便封闭与打开排水。
[0027]尽管本技术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技术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蓄水防滴漏式热水瓶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与热水瓶(200)底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0)的半径大于热水瓶(200)的半径;所述底座(100)包括底板(1)、侧板(2)、支撑板(3)、环形板(4)和卡扣(5),所述侧板(2)底部与底板(1)连接,所述支撑板(3)设置在侧板底板(1)上方且与侧板(2)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3)上端与热水瓶外壳(202)底部连接,所述卡扣(5)底部与底板(1)连接,所述卡扣(5)上部贯穿支撑板(3)与热水瓶瓶胆(201)连接,所述环形板(4)设置在支撑板(3)上方,所述环形板(4)的外壁与侧板(2)连接、内壁与热水瓶外壳(202)连接;所述环形板(4)上开设有第一漏水孔(401),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第二漏水孔(301)和第三漏水孔(302),所述第二漏水孔(301)设置在第一漏水孔(401)下方,所述第三漏水孔(30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同强潘珩陈燕晋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