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42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石墨纤维生产过程,应用于出、入丝方向为水平面的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石墨化炉、干燥炉的密封装置技术领域。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由上密封条,上防磨杆,下密封条,下防磨杆组成。该装置解决了炉条磨丝导致纤维损伤的问题,能够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轻对丝束的损伤;当炉体内部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密封条位置,挤压上部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排出后上部防磨杆下落,恢复原有开度,防止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清理维护。理维护。理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


[0001]本技术适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石墨纤维生产过程,应用于出、入丝方向为水平面的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石墨化炉、干燥炉的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属于一种脆性材料,当与其他物体摩擦时,极易出现毛羽。炉体密封条是碳纤维生产所需炉体设备的密封部件,目前的炉体密封条采用切割为长方体的上下两块钢板,在使用过程中,炉体密封条由于调整不到位、受自身重力移位等因素,会与运行中的碳纤维接触,使得与丝束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对碳纤维损伤严重;此外,纤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油毛丝,炉体内的焦油毛丝未及时排走易形成炉渣,掉落在丝束上部,随丝束运行至炉口,由于上密封条开度不存在可调余量,炉渣卡在炉口无法排出,持续磨损丝束,导致纤维出现断头、毛羽,制取单向预浸料时出现缺陷,影响复合材料的外观和使用性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条。
[0003]本技术与现有方案之间在功能和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防磨和开度余量调节功能。当纤维束接触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轻对丝束的损伤;当炉体内部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密封条位置,挤压上部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排出后上部防磨杆下落,恢复原有开度,防止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包括,上密封条,上防磨杆,下密封条,下防磨杆,上防磨杆和下防磨杆均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均为中间设置有凹槽的长方体,且凹槽的开口处两边上均设置有斜面板,斜面板与长方体一体成型,上防磨杆置于上密封条卡口下缘处,下防磨杆置于下密封条的凹槽内。
[0006]进一步的讲,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固定于炉体的炉咀外壁。
[0007]进一步的讲,上密封条凹槽为矩形凹槽,上密封条凹槽卡口下缘宽度为上防磨杆外径的0.75

0.95倍,上防磨杆置于上密封条卡口下缘处,上防磨杆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螺帽外径为防磨杆外径的1.05

1.2倍,内径与防磨杆外径螺纹相吻合,螺纹长度1cm

2cm,螺距1mm

1.5mm,上密封条为厚度为2

5mm的凹型结构,凹槽深度视炉体的炉咀大小而定。
[0008]进一步的讲,下密封条凹槽为浅“U”型凹槽,深度是下防磨杆外径的0.55

0.75倍,下防磨杆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螺帽外径为防磨杆外径的1.05

1.2倍,内径与防磨杆外径螺纹相吻合,螺纹长度1cm

2cm,螺距1mm

1.5mm。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当防磨杆与丝束接触时,可以随丝束运动方向转动,形成滚动摩擦,防止丝束表面磨损;2. 当有炉渣掉落在丝束上表面,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上防磨杆轻微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保护纤维外观质量;3. 该密封条维护保养方便,停车期间只需拧开锁定螺帽,将防磨杆抽出清理,无需人工拆卸整个密封条,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4. 该上密封条、上下防磨杆均为为空心结构,具有减重效果,降低了因上密封条受自身重力移位造成损伤纤维的风险。5. 现有密封条磨丝时不易被察觉,本技术密封条具备提示功能,当巡检人员发现防磨杆转动说明存在磨丝现象,可及时调整。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1]图1是本技术上密封条和上防磨杆的侧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下密封条和下防磨杆的侧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在走丝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4]其中:1上密封条;2上防磨杆;3下密封条;4下防磨杆;5锁定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条,并应用于聚丙烯腈基纤维碳化的过程中。
[0016]现有技术下的密封条结构简单,仅有两块尺寸相同的长方体钢板作为上下密封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上密封条、下密封条带有凹槽,上防磨杆卡于上密封条凹槽边缘,下防磨杆嵌于下密封条凹槽内,上部密封条凹槽深度大于上部防磨杆直径,下部密封条凹槽深度小于下部防磨杆直径,上部防磨杆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受重力自然下垂,起密封作用;与丝束接触时,防磨杆受到外力,随丝束运行方向转动,防止损伤丝束;与炉渣接触时,防磨杆转动、抬起,促进炉渣排出,避免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而现有技术下的密封条无防磨杆,丝束与密封条之间的作用力为滑动摩擦,丝束磨损严重;有炉渣运行至炉口时上密封条无法抬起,炉渣无法排出炉体,造成对丝束的持续损伤。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所示,防磨丝的炉体密封条由上密封条1,上防磨杆2,下密封条3,下防磨杆4和锁定螺帽5组成。上防磨杆2和下防磨杆4为空心圆柱体,上密封条1和下密封条3根据走丝通道宽度固定于炉咀外壁。上密封条1凹槽卡口下缘宽度为上防磨杆2外径的0.75~0.95倍,上防磨杆2卡于上密封条1凹槽下缘,上密封条1凹槽深度大于上防磨杆2直径,下密封条3凹槽深度为下防磨杆4外径的0.55

0.75倍,上防磨杆2在未受到外力作用时受重力自然下垂,起密封作用;受到外力作用时转动、抬起,避免损伤丝束,促进炉渣排出。锁定螺帽5与上防磨杆2,下防磨杆4两端的螺纹吻合,螺帽外径为上防磨杆2、下防磨杆4外径的1.05

1.2倍,内径螺纹与防磨杆外径螺纹相吻合,螺纹长度1cm

2cm,螺距1mm

1.5mm。起到防止防磨杆脱出密封条凹槽的作用。
[0019]氧化炉、干燥炉防磨杆、螺帽和密封条材料为00Cr17Ni14Mo2不锈钢,防磨杆表面、密封条与防磨杆接触面均喷涂陶瓷,硬度HV65~70,成品镀层不小于0.25 mm,表面粗糙度:Ra0.20~0.40μm。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石墨炉等设备密封条、防磨杆可使用耐高温的碳
碳复合材料。
[0020]该装置增加了防磨杆,当纤维束接触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转动,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轻对丝束的损伤。
[0021]该装置具备开度余量调节功能,当炉体内部炉渣随丝束运行至炉口密封条位置,挤压上部防磨杆,防磨杆在外力作用下抬起、转动,促进炉渣排出,排出后上部防磨杆下落,恢复原有开度,防止炉渣卡在炉口持续损伤丝束。
[0022]该装置维护保养方便,停车期间只需拧开锁定螺帽,将防磨杆抽出清理,无需拆卸整个密封条,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密封条,上防磨杆,下密封条,下防磨杆,上防磨杆和下防磨杆均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均为中间设置有凹槽的长方体,且凹槽的开口处两边上均设置有斜面板,斜面板与长方体一体成型,上防磨杆置于上密封条卡口下缘处,下防磨杆置于下密封条的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固定于炉体的炉咀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磨丝的炉体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密封条凹槽为矩形凹槽,上密封条凹槽卡口下缘宽度为上防磨杆外径的0.75

0.95倍,上防磨杆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两端有螺纹以及配套的螺帽作为锁定装置,螺帽外径为防磨杆外径的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思杨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