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012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分为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中各设有一个圆心偏向出气口的转子,所述转子的转轴上通过转子弹簧连接有叶片,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两个转子电连接,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时与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相配合的电动空气挡板,所述控制器分别和转子以及电动空气挡板电连接。控制器分别和转子以及电动空气挡板电连接。控制器分别和转子以及电动空气挡板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压缩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回转式空气压缩机是工作容积作旋转动动的容积式压缩机。气体压缩和压力变化是依靠容积变化来实现的,而容积的变化又是通过压缩机的一个或几个转子在气缸里作旋转运动来达到的,与往复压缩机不同的是,其容积在周期性地扩大和缩小的同时,空间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只要在气缸上合理地配置吸气和排气孔口,就可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等基本工作过程。
[0003]但现有技术中,回转式空气压缩机的转子转速达到上限时,压缩机工作效率也就同时达到上限,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可调范围有限,不能合理的适配工作目的,不够节能环保。
[0004]因此,研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空气压缩机是非常关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壳体分为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中各设有一个圆心偏向出气口的转子,所述转子的转轴上通过转子弹簧连接有叶片,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两个转子电连接,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时与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涡轮室和第二涡轮室相配合的电动空气挡板,所述控制器分别和转子以及电动空气挡板电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08]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容积的空气压缩机,在一边压缩仓的转子达到节能阈值时,开启另一边压缩仓,此时压缩容积变大,效率变高,同等效率下比单仓节能,工作效率分配合理,实现了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2]图中:1

叶片,2

转子弹簧,3

转子,4

进气口,5

控制器,6

出气口,7
‑ꢀ
支脚,8

第一涡轮室,9

第二涡轮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
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4和出气口6,所述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中各设有一个圆心偏向出气口的转子3,所述转子3的转轴上通过转子弹簧2连接有叶片1,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器5,所述进气口4和出气口6同时与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连通,所述进气口4和出气口6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相配合的电动空气挡板,所述控制器5分别和转子3以及电动空气挡板电连接。
[0015]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支脚7。
[0016]所述控制器5上设有操作面板。
[0017]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0018]本技术在设置在转子3上的转速监测器监测到,第一涡轮室8的转子4 转速达到节能阈值时,控制器5发出电信号,开启第二涡轮室9上的电动空气挡板,此时压缩容积变大,效率变高,同等压缩效率下比单仓节能,工作效率分配合理,实现了节能环保。
[0019]本技术也可通过控制器5上的操作面板来手动调节工作效率,如调至最大功率时,双仓打开,转子转速满载,已达到最大工作效率,调低功率时控制器5根据节能的原则智能选择单仓或双仓的工作模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为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所述壳体上对应位置设有进气口(4)和出气口(6),所述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中各设有一个圆心偏向出气口的转子(3),所述转子(3)的转轴上通过转子弹簧(2)连接有叶片(1),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器(5),所述进气口(4)和出气口(6)同时与第一涡轮室(8)和第二涡轮室(9)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毕书李朝霞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三明鑫安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