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106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包括龙头本体、电磁阀、传感器、温控器、数显模块和控制器;龙头本体内设有出水水路;电磁阀安装于龙头本体内且适于启闭出水水路;传感器在感应到物体接近龙头本体时发送感应信号;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恒温阀用于控制冷热水混合比例;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混合水出水路的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数显模块置于龙头本体内;控制器置于龙头本体内,其在接收到感应信号时控制电磁阀开启出水水路,其在接收到温度信号时控制数显模块显示对应的温度值。该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合理地利用了龙头本体的内部空间,能够解决电路控制盒体积大、成本高和接线复杂度高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恒温感应出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恒温感应出水装置通过感应即能出水且能够实现恒温出水,其使用便利性好,同时还能防止交叉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现有技术的智能恒温感应出水装置中,电磁阀、恒温阀和控制器等控制部件均被集成于一电路控制盒内,该电路控制盒独立于龙头本体设置且安装于洗漱台下,而龙头本体内只布设了管路、电线、数显模块和传感器,内部空间余量较大,不仅结构布置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而且电路控制盒的体积占用较大、耗材多、成本较高。此外,由于电路控制盒需要引出至少两根信号线来分别与数显模块和传感器电连接,因此还存在接线复杂、信号线容易在龙头本体内发生缠绕以及电路控制盒的安装容易扯断信号线与数显模块和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其将电磁阀和控制器集成于龙头内,合理地利用了龙头本体的内部空间,不仅解决了电路控制盒体积大、耗材多和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用线,解决了接线复杂、信号线易发生缠绕以及易被扯断的问题。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包括:龙头本体,其内设有出水水路;电磁阀,其安装于所述龙头本体内且适于启闭所述出水水路;传感器,其设于所述龙头本体表面且适于在感应到物体接近所述龙头本体时发送感应信号;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和均置于所述温控器本体内的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器本体设于所述龙头本体之外,其设有分别用于引入热水和冷水的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以及连通所述出水水路进水端的混合水出水路;所述恒温阀用于控制冷热水混合比例,其进水端分别连通热水进水路和冷水出水路,其出水端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路;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水出水路的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数显模块,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内且显示端适于透过所述龙头本体;控制器,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内,其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其在接收到所述温度信号时控制所述数显模块显示对应的温度值。
[0006]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靠近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置,其在感应到物体时发送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远离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置且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侧面,其在感应到物体时发送第二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第一时长,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
[0007]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本体具有支撑部和出水部;所述支撑部竖直延伸;所述出水部水平延伸且一端与所述支撑部固接;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均设于所述出水部底面且均倾斜朝向所述龙头本体前下方;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侧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前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距离传感器,当其所测阻挡物与其距离小于阈值时即判定物体接近所述龙头本体,当其所测阻挡物与其距离大于阈值时即判定物体远离所述龙头本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红外感应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龙头本体的顶面水平设置;所述数显模块的显示端适于透过所述龙头本体的顶面。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升温键和降温键;所述升温键和所述降温键均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顶面;所述升温键在接受触摸时发送第三感应信号;所述降温键在接受触摸时发送第四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三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恒温阀以第一预设值升高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其在接收到第四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恒温阀以第一预设值降低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
[0013]进一步地,所述升温键和所述降温键相对所述龙头本体的前方左右并排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数显模块和所述控制器集成为一体。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电磁阀和控制器均安装于龙头本体内,既合理地利用了龙头本体的内部空间,同时还减小了对温控器本体的空间占用,从而有利于减少材料耗费和降低成本。电磁阀相对龙头本体及出水水路固定,其结构稳定性好且能够可靠地启闭出水水路;温控器相对龙头本体固定,其与传感器和数显模块之间的接线结构更为稳定且不易被破坏,此外,由于温控器只需引出一根电线与控制器电连接,因此,接线结构较为简单且不发生电线缠绕的现象。
[0017]2.本技术中,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感应到物体时分别发送第一感应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感应信号时控制电磁阀开启出水水路出水第一时长,第一时长之后电磁阀自动关闭;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二感应信号时控制电磁阀开启出水水路出水第二时长,第二时长之后电磁阀自动关闭;第一时长小于第二时长,因此,用户可以根据清洗及用水时长需求选择触发第一传感器或第二传感器,既满足了使用需求,又能够有效地节省水资源。第一传感器靠近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置,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使用频率更高,节水效果更佳;第二传感器只在用户有长时间清洗需求时被触发,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将第二传感器设置为较远离于出水水路的出水端的一侧设置,又由于第二传感器设置于龙头本体的侧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用户误触发。
[0018]3.本技术中,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于出水部底面且倾斜朝向龙头本体前下方,因此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能够朝向龙头本体的前下方出水,使得用户身体无需过多地朝向龙头本体一侧前倾便能接到水,使用更为便利;第一传感器也设于出水部底面且也倾斜朝向龙头本体前下方,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
[0019]4.本技术中,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于第一传感器的前侧,用户站在或经过龙
头本体前侧时不会触发第一传感器,降低第一传感器被误触发的概率。
[0020]5.本技术中,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置为距离传感器,有利于精确测量物体与龙头本体的距离,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电磁阀启闭出水水路。
[0021]6.本技术中,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设置采用红外感应器,其功能可靠、价格较低,因而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0022]7.本技术中,龙头本体的顶面水平设置,数显模块的显示端适于透过龙头本体的顶面,方便用户实时观察水路温度。
[0023]8.本技术中,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三感应信号时控制恒温阀以第一预设值升高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以实现升温,控制器在接收到第四感应信号时控制恒温阀以第一预设值降低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以实现降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升温键和降温键设置于龙头本体的顶面且相对龙头本体的前方左右并排设置,方面用户随时触摸操作且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龙头本体,其内设有出水水路;电磁阀,其安装于所述龙头本体内且适于启闭所述出水水路;传感器,其设于所述龙头本体表面且适于在感应到物体接近所述龙头本体时发送感应信号;温控器,包括温控器本体和均置于所述温控器本体内的恒温阀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器本体设于所述龙头本体之外,其设有分别用于引入热水和冷水的热水进水路和冷水进水路以及连通所述出水水路进水端的混合水出水路;所述恒温阀用于控制冷热水混合比例,其进水端分别连通热水进水路和冷水出水路,其出水端连通所述混合水出水路;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水出水路的水温并发送温度信号;数显模块,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内且显示端适于透过所述龙头本体;控制器,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内,其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其在接收到所述温度信号时控制所述数显模块显示对应的温度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靠近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置,其在感应到物体时发送第一感应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远离所述出水水路的出水端设置且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侧面,其在感应到物体时发送第二感应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第一时长,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感应信号时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所述出水水路第二时长;所述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时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恒温感应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龙头本体具有支撑部和出水部;所述支撑部竖直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钟富辉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