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07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固定组件,推动件连接驱动件,支撑组件滑动设置于固定组件;其中,驱动件带动推动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远离固定组件运动,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依序抵接。通过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设置,驱动组件带动推动件朝水平方向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朝垂直方向运动,停止运动后,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三者相互抵接,当外力作用在支撑组件上,由于三者相互抵接,不存在被压缩的空间,因此支撑组件不会出现回缩的现象,进而避免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还能保证加工精度。还能保证加工精度。还能保证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固的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引进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越来越多的设备开始投入到生产中,其中,根据实际生产的需求,在产品的上料、转移、加工或下料的工序中,基本都需要使用到夹持的结构,目前常见的夹持结构主要有两种,一个中依靠夹持治具自带的开夹结构实现,另一种则是依靠外部结构将夹持治具开夹,例如在电镀线上的使用,夹持治具需要依靠开夹前座和开夹后座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开夹动作,其中,开夹前座主要是用于打开或关闭夹持治具,开夹后座主要是提供支撑,产生与开夹前座相对立的力,保证开夹动作稳定执行;开夹后座在工作中的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现有的开夹后座主要由气缸和一块接触板构成,气缸推动接触板与夹持治具接触,提供支撑力,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气缸内的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也就是说在工作时,很有可能因为开夹前座推力过大或夹持治具变形导致作用到接触板的力增大,此时,气缸的输出杆将缩回一定行程,对气缸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则无法起到开夹后座原有的固定和支撑作用,最终影响到后续工艺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
[000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推动件,驱动件设置于固定组件,推动件连接驱动件,支撑组件滑动设置于固定组件;其中,驱动件带动推动件相对固定组件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远离固定组件运动,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依序抵接。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及活动件,活动件滑动设置于固定组件,支撑件设置于活动件,支撑件与推动件抵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第一过渡面及第一支撑面,支撑件具有第二过渡面及第二支撑面,推动件运动时,第一过渡面相对第二过渡面运动,第一支撑面抵接第二支撑面并带动第二支撑面运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活动件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件,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固定件。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活动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连接活动件,连接件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导向槽,活动件贯穿导向槽,且活动件与导向槽可相对运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具有减阻槽,减阻槽设于推动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与支撑组件连接处还设有避空区。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设于支撑件远离推动件的一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推动件包括推动板及连接块,连接块设置于推动板,连接块连接驱动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组件、驱动组件及支撑组件的配合设置,驱动组件带动推动件朝水平方向运动,推动件带动支撑组件朝垂直方向运动,停止运动后,固定组件、推动件及支撑组件三者相互抵接,当外力作用在支撑组件上,由于三者相互抵接,不存在被压缩的空间,因此支撑组件不会出现回缩的现象,进而避免对后续的工艺造成影响,还能保证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实施例中稳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5为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固定组件;11

第一固定件;12

第二固定件;
[0023]2‑
驱动组件;21

驱动件;22

推动件;221

第一过渡面;222

第一支撑面;223

导向槽;224

减阻槽;225

推动板;226

连接块;
[0024]3‑
支撑组件;31

支撑件;311

第二过渡面;312

第二支撑面;32

活动件;33

缓冲件;
[0025]4‑
连接件;
[0026]5‑
避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稳固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图。本实施例的稳固的支撑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驱动组件2及支撑组件3,驱动组件2设置于固定组件1,支撑组件3活动设置于固定组件1,且驱动组件2与支撑组件3连接,通过驱动组件2带动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作用于治具上。
[0030]再一并参照图2所示,图2为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1及第二固定件12,驱动组件2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支撑组件3滑动设置于第二固定件12。具体的,第一固定件11的形状为长条板状,第二固定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件12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件11的同一侧,支撑组件3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固定件12,提高支撑组件3运动的稳定性。
[0031]再一并参照图3及图4所示,图3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的立体结构图;
[0032]图4为实施例中推动件22的立体结构图。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及推动件22,驱动件21设置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1)、驱动组件(2)及支撑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及推动件(22),所述驱动件(21)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1),所述推动件(22)连接所述驱动件(21),所述支撑组件(3)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1);其中,所述驱动件(21)带动所述推动件(22)相对所述固定组件(1)运动,所述推动件(22)带动所述支撑组件(3)远离所述固定组件(1)运动,所述固定组件(1)、所述推动件(22)及所述支撑组件(3)依序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件(31)及活动件(32),所述活动件(32)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组件(1),所述支撑件(31)设置于所述活动件(32),所述支撑件(31)与所述推动件(2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22)具有第一过渡面(221)及第一支撑面(222),所述支撑件(31)具有第二过渡面(311)及第二支撑面(312),所述推动件(22)运动时,所述第一过渡面(221)相对所述第二过渡面(311)运动,所述第一支撑面(222)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312)并带动所述第二支撑面(312)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第一固定件(11)及第二固定件(12),所述第二固定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本正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