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98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涉及锅炉清理领域,包括包括锅壳,锅壳的外壁底端前后两侧通过销轴分别安装有两个连接杆,锅壳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锅壳的内腔设置有炉胆,还包括支架,清渣机构、收渣箱和处理机构,支架数量为六个,且分别左右对称的安装在锅壳外壁左右两侧;清渣机构装配在锅壳的外壁上;收渣箱放置在锅壳的底端右侧;处理机构设置在锅壳的底端左侧。该装置可实现对炉膛底端的炉渣进行间歇性的自动排放,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持续反复的操作,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省时省力且操作简单方便,清理效率高,同时可对刚出锅的炉渣进行预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炉渣收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锅炉清理
,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物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后的不可燃固态残余物统称为锅炉灰渣。在锅炉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燃烧后灰渣的生成量决定于燃料中灰分的高低。锅炉炉渣是指燃煤中的矿物质在炉内燃烧而造成的高温作用下,经受了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后所形成的最终产物。由于灰渣在锅炉中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必须有效、及时地进行灰渣的清除,以保证其他燃料的正常有效的燃烧;
[0003]目前,锅炉除渣操作通常由人工利用除渣工具进行手动除渣,如此操作费时费力,且除渣效率较低,若锅炉持续加料燃烧,源源不断产生的炉渣堆积在炉膛下部,久而久之也会对顶端的燃料燃烧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刚刚产生的锅炉热渣带有一定火炭,若工作人员不经处理直接收集运输,不仅容易烫伤,且运输过程中极易因为风的影响造成火星散开蔓延,容易造成工作车间或外界环境的失火风险,因此在运输前对炉渣进行处理非常有必要,由此,现提出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锅炉除渣需要人工利用除渣工具进行手动除渣,操作费时费力且除渣效率较低,同时炉渣运输过程中极易因为风的影响造成火星散开蔓延,容易造成工作车间或外界环境的失火风险的问题,采用电机、转筒、限位槽、限位块、移动筒和第一滑块的配合,可促使倾倒板以其与锅壳的连接处为轴心进行开启或关闭,即可实现对锅壳内腔产生的炉渣进行时产时清,通过水箱、水泵、连接管和喷头的配合,可对收渣箱内腔的炉渣进行灭火处理,以防运输炉渣过程中存在火星造成危险。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包括锅壳,所述锅壳的外壁底端前后两侧通过销轴分别安装有两个连接杆,所述锅壳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锅壳的内腔设置有炉胆,还包括支架,清渣机构、收渣箱和处理机构,支架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沿周向等距设置在所述锅壳的底端外壁;清渣机构装配在所述锅壳的外壁上;收渣箱放置在所述锅壳的底端右侧;处理机构设置在所述锅壳的底端左侧;
[0006]所述清渣机构包括固定座、电机、转筒、限位槽、限位块、移动筒、第一滑块、第一转杆、第一滑槽、第二转杆、倾倒板、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固定座安装在所述锅壳的外壁底端;电机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内腔,且与所述锅壳外壁的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转筒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限位槽沿周向首尾相通的开设在所述转筒的内壁上;限位块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限位槽的内腔;移动筒一端内嵌在所述转筒的内腔,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且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移动筒的外壁上;第一滑块安装在所述移动筒的另一
端;第一转杆过盈配合于所述锅壳的外壁前侧的连接杆外壁;第一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腔;第二转杆数量为两个,且一端分别过盈配合于所述锅壳外壁前后两侧的连接杆上;倾倒板通过销轴安装在所述锅壳的底端;第二滑槽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开设在所述倾倒板的外壁前后两侧;第二滑块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杆的另一端,且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腔。
[0007]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处理机构包括水箱、水泵、连接管和喷头,水箱放置在所述锅壳的左侧;水泵安装在所述水箱的外壁上,且一端与水箱相连通;连接管一侧与所述水箱的另一端相连通;喷头安装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侧,且固定在左侧前后两端所述支架的连接杆顶端。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喷头的位置与所述收渣箱的位置相对应。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收渣箱的左侧呈开放式设置。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倾倒板的内壁底端由左向右呈下降趋势倾斜设置。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所呈角度区间为120
°
~150
°

[0013]本技术的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0014]该装置通过电机、转筒、限位槽、限位块、移动筒和第一滑块的配合,可促使移动筒和第一滑块驱动第一滑槽和第二转杆进行顺指针和逆时针往复变换的摆动,进而可促使倾倒板以其与锅壳的连接处为轴心进行开启或关闭,即可实现对锅壳内腔产生的炉渣进行时产时清,通过收渣箱可对炉渣进行收集,通过水箱、水泵、连接管和喷头的配合,可对收渣箱内腔的炉渣进行灭火处理,以防运输炉渣过程中存在火星造成危险,该装置可实现对炉膛底端的炉渣进行间歇性的自动排放,无需人工手动进行持续反复的操作,节省了大量劳动力,省时省力且操作简单方便,清理效率高,同时可对刚出锅的炉渣进行预处理,有效的保证了炉渣收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锅壳的主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收渣箱的右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水箱的俯视图。
[0019]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锅壳,2、炉胆,3、支架,4、清渣机构,41、固定座,42、电机,43、转筒,44、限位槽,45、限位块,46、移动筒,47、第一滑块,48、第一转杆,49、第一滑槽,410、第二转杆,411、倾倒板,412、第二滑槽,413、第二滑块,5、收渣箱,6、处理机构,61、水箱,62、水泵,63、连接管,6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包括锅壳1,锅壳1的外壁底端前后两侧通过销轴分别安装有两个连接杆,锅壳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锅壳1的内腔设置有炉胆2,还包括支架3,清渣机构4、收渣箱5和处理机构6,支架3数量为四个,且分别沿周向每隔90度等距设置在锅壳1的底端外壁;清渣机构4装配在锅壳1的外壁上;收渣箱5放置在锅壳1的底端右侧;处理机构6设置在锅壳1的底端左侧;
[0023]清渣机构4包括固定座41、电机42、转筒43、限位槽44、限位块45、移动筒46、第一滑块47、第一转杆48、第一滑槽49、第二转杆410、倾倒板411、第二滑槽412和第二滑块413,固定座41安装在锅壳1的外壁底端;电机42通过螺钉安装在固定座41的内腔,且与锅壳1外壁的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锅壳1外壁的控制面板可设置电机42的转速;转筒43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在电机42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座41的内壁上,开启状态的电机42可带动转筒43一同进行转动;限位槽44沿周向首尾相通的开设在转筒4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炉渣清理装置,包括锅壳(1),所述锅壳(1)的外壁底端前后两侧通过销轴分别安装有两个连接杆,所述锅壳(1)的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锅壳(1)的内腔设置有炉胆(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3),数量为若干个,且分别沿周向等距设置在所述锅壳(1)的底端外壁;清渣机构(4),装配在所述锅壳(1)的外壁上;收渣箱(5),放置在所述锅壳(1)的底端右侧;处理机构(6),设置在所述锅壳(1)的底端左侧;所述清渣机构(4)包括:固定座(41),安装在所述锅壳(1)的外壁底端;电机(42),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固定座(41)的内腔,且与所述锅壳(1)外壁的控制面板电性连接;转筒(43),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在所述电机(42)的输出端,且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座(41)的内壁上;限位槽(44),沿周向首尾相通的开设在所述转筒(43)的内壁上;限位块(45),一端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限位槽(44)的内腔;移动筒(46),一端内嵌在所述转筒(43)的内腔,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所述固定座(41)的外壁,且所述限位块(45)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移动筒(46)的外壁上;第一滑块(47),安装在所述移动筒(46)的另一端;第一转杆(48),过盈配合于所述锅壳(1)的外壁前侧的连接杆外壁;第一滑槽(49),开设在所述第一转杆(48)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滑块(47)可滑动的内嵌在所述第一滑槽(49)的内腔;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佳和热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