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6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包括引压座本体,所述引压座本体上设有两个引压腔,两个所述引压腔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压腔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接通,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上端穿出,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任一所述引压腔接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在引压座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储液腔,来作为硅油的储存点,同时对低压侧硅油的量进行补充,使高压侧(稳压室和高压端膜片变形腔体)和低压侧(低压端膜片变形腔体)的硅油量相等,并保证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影响测量精度。避免影响测量精度。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底座,具体涉及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

技术介绍

[0002]电容一种差压变送器的核心检测部件是膜片式电容一种差压变送器(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它把外加的两个不同压力信号转换为各个相应的电容变化,后部检测电路则把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对该电信号进行处理检测就可以得到外加压力的差压值。
[0003]膜片式压力传感器包括两个圆饼状的膜座,两个膜座的边缘焊接,两个膜座之间设有膜片变形腔体,并在两个膜座之间设有测量膜片,两个膜座分别贯穿有压力传输通道,在压力传输通道和膜片变形腔体内填充硅油,以其为压力传递介质将外部待测的流体压力引入测量膜片两侧,测量膜片变形量的大小即反映出差压大小。
[0004]在测量高压流体时,变形腔体内压显著增大,有推动两个膜座焊缝裂开的趋势,这种情况随时间增加和压力增大更甚,不利于延长膜片式压力传感器使用,为解决以上问题,申请人提出在膜片式压力传感器的外侧设置稳压室并填充硅油,并将流体压力(高压侧压力)引至稳压室,稳压室内的硅油和膜片变形腔体内的硅油共同作用于膜片式压力传感器,从而抵消/减弱变形腔体的内压(中国专利:CN202011592010.0)。
[0005]但在后续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以上解决方案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硅油的体积会随之变化,而高压侧(稳压室和高压端膜片变形腔体)和低压侧(低压端膜片变形腔体)的硅油量相差很大,造成高压侧和低压侧的硅油发生不同程度和规模的变化,会引起高压侧与低压侧内外压失衡,影响测量精度,需要一种新的差异变送器底座来平衡高压侧和低压侧的硅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有助于对高压侧和低压侧的硅油量进行平衡。
[0007]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其关键在于,包括引压座本体,所述引压座本体上设有两个引压腔,两个所述引压腔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压腔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接通,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上端穿出,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任一所述引压腔接通。
[0010]采用以上方案的效果:在引压座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储液腔,来作为硅油的储存点,同时对低压侧硅油的量进行补充,使高压侧(稳压室和高压端膜片变形腔体)和低压侧(低压端膜片变形腔体)的硅油量相等,并保证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0011]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部,所述储液腔设有开口,所述储液腔的开口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面穿出,所述储液腔的开口与外界接通,所述储液腔的开口设有
密封塞。
[0012]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侧面还设有两个引压口,所述引压口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口与所述引压腔一一对应,所述引压口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接通;
[0013]围绕所述引压口还设有环形的膜片安装座,所述膜片安装座为环状焊接凸台,所述引压口上还扣合有隔离膜片,所述隔离膜片的外圈边缘与所述膜片安装座的内圈边缘固定连接。
[0014]所述引压座本体包括安装底座和传感器安装座,所述安装底座呈立方体状,所述传感器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面,两个所述引流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从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穿出;
[0015]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还分别设有两个引压管插座,所述引压管插座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所述引压管插座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出口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对应的所述引压管插座上端面穿出。
[0016]所述传感器安装座包括水平放置的对接盘,该对接盘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该对接盘上表面固定有对接座,所述对接盘的边缘向外延伸并超出所述对接座。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引压座本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储液腔,来作为硅油的储存点,同时对低压侧硅油的量进行补充,使高压侧(稳压室和高压端膜片变形腔体)和低压侧(低压端膜片变形腔体)的硅油量相等,并保证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到图4所示,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其主要包括引压座本体,所述引压座本体上设有两个引压腔1c,两个所述引压腔1c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压腔1c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1c接通,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上端穿出,其特征在于:
[0024]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储液腔25b,所述储液腔25b与任一所述引压腔1c接通。
[0025]其中:
[0026]所述储液腔25b位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部,所述储液腔25b设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面穿出,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与外界接通,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设有密封塞。
[0027]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侧面还设有两个引压口,所述引压口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口与所述引压腔1c一一对应,所述引压口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1c接通;
[0028]围绕所述引压口还设有环形的膜片安装座4,所述膜片安装座4为环状焊接凸台,
所述引压口上还扣合有隔离膜片4a,所述隔离膜片4a的外圈边缘与所述膜片安装座4的内圈边缘固定连接。
[0029]所述引压座本体包括安装底座2a和传感器安装座,所述安装底座2a呈立方体状,所述传感器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2a的上端面,两个所述引流通道的出口端分别从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穿出;
[0030]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还分别设有两个引压管插座22,所述引压管插座22固定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座的上端面,所述引压管插座22与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出口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对应的所述引压管插座22上端面穿出。
[0031]所述传感器安装座包括水平放置的对接盘2b,该对接盘2b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底座2a的上端面固定,该对接盘2b上表面固定有对接座2c,所述对接盘2b的边缘向外延伸并超出所述对接座2c。
[003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包括引压座本体,所述引压座本体上设有两个引压腔(1c),两个所述引压腔(1c)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两个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引压腔(1c)一一对应,所述引流通道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1c)接通,所述引流通道的上端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上端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座本体内还设有储液腔(25b),所述储液腔(25b)与任一所述引压腔(1c)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25b)位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部,所述储液腔(25b)设有开口,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底面穿出,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与外界接通,所述储液腔(25b)的开口设有密封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压变送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座本体的侧面还设有两个引压口,所述引压口背对设置,所述引压口与所述引压腔(1c)一一对应,所述引压口与对应的所述引压腔(1c)接通;围绕所述引压口还设有环形的膜片安装座(4),所述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朱建刘庆杨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伟岸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