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957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使供给头从进入位置向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能够防止第一驱动部件的破损的零件供给装置。零件供给装置(130)具备零件供给管(220)、供给头(140)、气缸(151)和气缸(176)。供给头经由进退杆(153)与气缸连结,并能够通过气缸的驱动而在退避位置与供给位置之间转动。进退杆和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框体部(170)相连结。框体部具有贯穿管(171)、通气管(172)、第一连结构件(173)和第二连结构件(174)。零件供给装置具备对进退杆和工作杆(178)进行引导的块体(186),在块体配设有在供给头从进入位置向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能够与第一连结构件抵接的减震器(157)。第一连结构件抵接的减震器(157)。第一连结构件抵接的减震器(1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供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向电阻焊机的电极供给零件的零件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以往的零件供给装置,存在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零件供给装置。据此,该零件供给装置具备:零件供给管,其向供给头供给零件;所述供给头,其能保持从所述零件供给管供给过来的所述零件;第一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进入位置与零件接收位置之间进退,该进入位置位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的附近,该零件接收位置位于所述零件供给管的附近;以及第二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不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发生干扰的退避位置与能向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供给所述零件的供给位置之间移动。
[0003]所述供给头经由进退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进退杆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进退杆,且经由工作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结,所述供给头在处于所述进入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而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供给位置之间转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805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上述零件供给装置中,在使供给头从进入位置向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若为了缩短时间而提高移动速度,则有可能因振动而使第一驱动部件破损。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在使供给头从进入位置向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能够防止第一驱动部件的破损的零件供给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零件供给装置,其向利用固定侧电极和可动侧电极中的任一者来保持零件并对工件和所述零件进行焊接的电阻焊机的、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供给所述零件,该零件供给装置具备:零件供给管,其向供给头供给所述零件;所述供给头,其保持从所述零件供给管供给过来的所述零件;第一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位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的附近的进入位置与位于所述零件供给管的附近的零件接收位置之间进退;以及第二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不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干扰的退避位置与能够向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供给所述零件的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给头经由进退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结,该供给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进退杆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进退杆,且该供给头经由工作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结,该供给头在处于所述进入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而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供给位置之间
转动,所述进退杆和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框体部相连结,所述框体部构成为具有:贯穿管和通气管,该贯穿管和通气管与所述进退杆大致平行地配置且形状与所述进退杆大致相同,该贯穿管供所述工作杆贯穿,该通气管与空气通路连接;第一连结构件,其将所述贯穿管的靠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侧的端部和所述通气管的靠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侧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并与所述进退杆连结;以及第二连结构件,其将所述贯穿管的远离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的那侧的端部和所述通气管的远离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的那侧的端部彼此连结起来,所述第二驱动部件配设于该第二连结构件,该零件供给装置具备块体,该块体对所述贯穿管、所述通气管和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进行支承,并且对所述进退杆和所述工作杆进行引导,在所述块体配设有第一缓冲装置,该第一缓冲装置在所述供给头从所述进入位置向所述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能够与所述第一连结构件抵接。
[0012]由此,在利用块体来抑制贯穿管、通气管和第一驱动部件的振动的基础上,在使供给头从进入位置向零件接收位置移动时使第一连结构件抵接于第一缓冲装置,能够减弱停止时的冲击,能够防止第一驱动部件的破损。
[0013]另外,在所述第二连结构件配设有第二缓冲装置,该第二缓冲装置在所述供给头从所述零件接收位置向所述进入位置移动时能够与所述块体抵接。
[0014]由此,在使供给头从零件接收位置向进入位置移动时,使块体抵接于第二缓冲装置,能够减弱停止时的冲击,能够防止第二驱动部件的破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具备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零件供给装置的电阻焊机的概略主视图。
[0016]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电阻焊机的概略侧视图。
[0017]图3是零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0018]图4是供给头和可动电极的剖视图。
[0019]图5是零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6是拆下零件供给管后的零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0021]图7是零件供给装置的仰视图。
[0022]图8是从右斜下方观察零件供给装置的图。
[0023]图9是从零件供给装置的左斜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4]图10是从图3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5]图11是块体附近的纵剖视图。
[0026]图12是供给头从零件接收位置向进入位置移动时的动作说明图。
[0027]图13是供给头处于进入位置时的动作说明图。
[0028]图14是柱状螺栓的主视图。
[0029]图15是表示将柱状螺栓焊接于工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6是气压回路的说明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电阻焊机;16、可动电极;130、零件供给装置;140、供给头;141b、空气通路;151、气缸;153、进退杆;157、减震器;170、框体部;171、贯穿管;172、通气管;173、第一连结
构件;174、第二连结构件;175、减震器;186、块体;220、零件供给管;S、柱状螺栓;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基于附图来说明具备本技术中的零件供给装置的电阻焊机的一个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附图所记载的箭头F设为前,将箭头B设为后,将箭头R设为右,将箭头L设为左,将箭头U设为上,将箭头D设为下。
[0034]概略地讲,电阻焊机10如图13所示那样利用零件供给装置130将图14所示那样的具有头部S1、杆部S2和凸缘部S3的作为零件的柱状螺栓S(螺栓)向上侧的可动电极16(保持零件的电极)供给,可动电极16接收并保持柱状螺栓S,将柱状螺栓S载置于在下侧的固定电极18上配置的平板状的工件W上,利用可动电极16和固定电极18来夹持柱状螺栓S和工件W,并进行通电,由此如图15所示那样将柱状螺栓S焊接于工件W。
[0035]如图1、图2所示,电阻焊机10构成为具备上方侧的可动电极16和下方侧的固定电极18,可动电极16由可动侧电极臂15保持,固定电极18由固定侧电极臂17保持。可动侧电极臂15固定于由上支承臂12保持着的气缸14的能上下移动的活塞杆14a,通过气缸14的动作,由可动侧电极臂15保持着的可动电极16朝向固定电极18下降。将上支承臂12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设于主体11的上部,将下支承臂13以向前方延伸的方式配设于主体11的下部。在下支承臂13保持有固定侧电极臂17。
[0036]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件供给装置,其向利用固定侧电极和可动侧电极中的任一者来保持零件并对工件和所述零件进行焊接的电阻焊机的、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供给所述零件,其特征在于,该零件供给装置具备:零件供给管,其向供给头供给所述零件;所述供给头,其保持从所述零件供给管供给过来的所述零件;第一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位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的附近的进入位置与位于所述零件供给管的附近的零件接收位置之间进退;以及第二驱动部件,其能够使所述供给头在不与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干扰的退避位置与能够向保持所述零件的电极供给所述零件的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供给头经由进退杆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连结,该供给头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进退杆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所述进退杆,且该供给头经由工作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连结,该供给头在处于所述进入位置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驱动而在所述退避位置与所述供给位置之间转动,所述进退杆和形成为大致矩形框状的框体部相连结,所述框体部构成为具有:贯穿管和通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表裕明
申请(专利权)人:矢岛技研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